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这一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他还指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民族主义之发达之既极,其所以求增进本民族之幸福者,无有厌足。内力既充,而不得不思伸之于外”,这就是“帝国主义之所行也”。他主张,今“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梁淼隆《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材料二   1893年冬,孙中山在筹建革命团体时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在回国途中向随行的人说道:“杀满洲佬,复明之江山”。在190612月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讲演中,孙中山阐明民族革命并非“尽灭满洲民族”,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在1924123日发表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以新的民族主义向世人宣告:“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编自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及演变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
2022-12-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五、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日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日宪政时期。

……

二十四、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

——摘自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的历史意义。
2021-06-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则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A.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B.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原创)[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中国工人虽多,但是没有机器,不能和外国竞争。全国所用的货物,都是靠外国制造输运而来。所以利权总是外溢。我们要挽回这种利权,便要赶快用国家的力量来振兴工业,用机器来生产,令全国人工人都有工作。到全国的工人都有工做,都能够用机器生产,那便是一种很大的新财源。

——摘自孙中山《民生主义》(1924年8月3日)


材料二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英国)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摘自甘地《印度自治》等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工业文明的基本态度及相应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孙中山和甘地的上述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三段材料均为孙中山的讲话摘录)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不是复辟与共和之争,而是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今日真复辟者少,假共和者多。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的演说

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内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

——1918年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

材料三:现在是拿出鲜明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来唤起民众为中国民族独立而奋斗的时代了!不如此是一个无目的无意义的革命,将永不会成功。

——孙中山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假共和”是指什么事情?对此孙中山采取了什么行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情?孙中山认识到了什么问题。这一认识有何局限性?
(3)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何转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020-08-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关于华盛顿、拿破仑和孙中山的共同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法制建设D.成功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凯末尔曾说过:“为了拯救国家,……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其相关措施不包括:
A.废除政教合一的政体B.革新社会生活
C.效仿西方的法律法规D.厉行伊斯兰教规
2020-02-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袁世凯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由此,他首先采取的行动是(       
A.参加南北和谈B.镇压护国运动
C.镇压“二次革命”D.刺杀宋教仁
2020-02-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20世纪初,孙中山指出:孔子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孟子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革命者乃“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其意在
A.揭露预备立宪的骗局
B.宣扬天赋人权思想
C.以传统论证民主革命
D.肯定传统政治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人口问题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极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