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样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的核心是宪法。宪政是实行了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动作过程。

———季立东《“宪政即‘限政’思想”的思考》


(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政”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是如何实践“限政”思想的?

材料二   1923129日,孙中山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称:“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军政时期即“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训政时期即“以党治国”时期,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材料三   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充满了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国民主化的必由道路,中国人由于缺乏民主经验,空有宪法之名,但无法有效履行宪法,反而会被某一政治集团或强人利用。孙中山认为:“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之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之方式,非墨守其放弃责任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孙中山才设想出了这一理论。

反对者以胡适为代表:“我们可以明白中山先生的主张训政,只是因为他根本不信任中国人民参政的能力”;“人民需要的训练是宪法之下的公民生活。政府与党部诸公需要的训练是法治之下的政治生活。‘先知先觉’的政府诸公必须自己先用宪法来训练自己,裁制自己,然后可以希望训练国民走上共和的大路”;“绝少数的人把持政治的权利是永不会使民众得着现代政治的训练的。最有效的政治训练,是逐渐放开政权,使人民亲身参加政治里得到一点政治训练。说句老实话,学游泳的人必须先下水,学弹琴的人必须先有琴弹。宪政是宪政的最好训练。”

——凤凰网历史综合


(3)孙中山为创制宪法和维护宪法做了哪些努力?
(4)材料三中,关于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的评议,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2-04-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甘地,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英帝国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下列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B.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二战期间发展成为全国性抗英运动D.在“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提到“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选项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孙中山先生遗志的有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三大改造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③联合苏联,壮大国际和平力量
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监察制度主要包括御史纠弹制度和谏官言官制度。……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议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奏

——王连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漫谈》

材料二   古希腊雅典监察体制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公民大会,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动和惩罚。……二是500人会议,……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同时也负责监督民众大会通过的各项法律的准确执行。三是陪审法庭。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监察机关的权利,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

——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材料三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制度,也有很好的成绩,像满清的御史,唐朝的读议大夫,都是很好的监察制度。举行这种制度的大权就是监察权。监察权就是弹动权。”“中国所有一切的灾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活。“这样就证明了,用输入物质文明的方法不能改良中国,只有用根绝官吏贪污的办法才行。”因此,中国的前途“只有革命”。

孙中山指出:“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合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改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孙中山认为:“将国外的规制和本国原有的规制,融合起来,较为完善。”“欧美对于民权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彻底。因为不彻底,所以人民和政府日日相冲突。因为民权是新力量,政府是旧机器,我们现在要解决民权问题,便要另造一架新机器,造成这种新机器的原理,是要分开权和能。人民是要有权的,机器是要有能的。”“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建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设立监察制度的主要作用。
(2)据材料二,古希腊雅典在监察体制上是如何实现“多元化"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并评论孙中山有关权力监督的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历史上的廉政建设对我国当前反腐斗争有何借鉴意义?
2021-10-0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19126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二中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
2021-10-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很大弊端,中国应像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一样,实行一党制。……孙中山强调,“以党治国”的基本要求“并不是用本党的党员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本着主权在民的基本立场,他认为要想防止政府因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专制现象,关键在于要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权力作“权”与“能”的区分,划分为“政权”和“治权”两部分,其中“政权”也叫民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治权”也称政府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孙中山又将整个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他认为,中国人民“久处于专制之下,奴性已深,牢不可破”,加之“人民之知识、政治之能力,更远不如法国”。因此,必须经过“训政”时期“先知先觉”的国民党人之“训导”,中国方能由专制进入共和政体。

——摘编自关志钢《孙中山“党治”学说与蒋介石集团“党治”独裁之异别》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形成原因。
2021-09-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神州智达大联考2016届高三诊断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孙中山提倡“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还指出“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这反映出孙中山
A.固守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理想目标
C.构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D.倡导中西文化交融的价值取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甘地以其独特的思想领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曾指出,“我的全部生活导源于宗教精神,我的政治行动及所有其他行动都来自我的宗教”,甘地的宗教道德核心和基石是真理和非暴力。甘地的真理等同于上帝,他说真理不仅仅指相对真理,而且指绝对真理即上帝。甘地宣称,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发现了非暴力,他将非暴力等同于爱……将非暴力看作是同真理和上帝一样的伟大的法则,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适应一切方面,一切时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信条,对这个信条的违背就是对真理和上帝的犯罪。

——默父《论尼赫鲁与甘地的思想特征和政治风格》

材料二   印度总督欧文说:“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尼赫鲁记述到:“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践行这一思想的具体事例。
(2)据材料二,概述欧文和尼赫鲁对甘地的评价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21-09-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773年,援助波士顿
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
17969月,发表告别辞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
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

——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的遗产”的现实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对三位伟人的了解,指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2021-08-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7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