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 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 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 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一一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 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 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 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 方面。

——摘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 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决 概念影响的人们。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 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是在寻找与其毫 无联系的新的国家认同时,亚洲人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 统。

——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一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 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 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政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决定由国民党来统治整个 国家。1923年,规模还很小的共产党的党员开始被吸纳到国民党中。两个党都利用了苏联 提供的援助。在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强调由具有高度纪律性的专业革命者控制中央集权 的政党一一原则下,苏联顾问帮助国民党和共产党成长为富有效率的政治组织。

——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一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一战结束后印度和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利用了欧 洲思想体系”但又“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利用苏联帮助将国民党建设为 “富有效率的政治组织”所做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4月,孙中山做了一次演讲;7月11日,西欧报纸发表了该演讲的法文译;7月15日,俄国报纸将该法文译本译成俄文出版,该俄文译本错译很多,如将孙中山原演讲稿中所称新政府“必将各地主契约换过”翻译为“必须改变不动产的全部法律根据”。列宁据此俄译本认为孙中山是一位“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这说明
A.报纸的记载应与其他类型史料互证才能确证
B.历史解释应关注史料流传中产生的不同版本
C.不同外语版本史料的证史价值没有明显差异
D.判断史料的真伪是进行史料实证的首要步骤
2019-12-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B.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
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4 . 一战后亚洲为争取独立,涌现出不同道路的民族解放运动。

材料一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以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总理全集》

材料二   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后果可想而知。

——《世间几人如甘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相关的革命理论与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独特方式”。列举该方式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具体史实。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两人不同的原因。
2019-12-0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丁说:“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A.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B.社会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C.革命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D.革命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2019-11-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2019-1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10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3年,孙中山试图改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党员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在入党誓词中要求“全党党员守则十二条,通令全体同志,一致遵行”。这表明其
A.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
B.“三大政策”由来已久
C.革命思想出现了倒退
D.希望强化革命的领导力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学术界在论及“孙中山让位”、“拿破仑称帝”等问题时,看法、评价是有分歧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

——《孙中山“让位”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的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9 . 【孙中山《通告各国书》】

我辈中华之国民也,愤满政府之残戾,用是特起雄狮与孽种战,务祈推翻恶劣之政府,驱除暴戾,而建立共和国;与各友邦共结厚谊,使世界享和平之幸福,而人类跻于太平之境域,此余终日孜孜以求之者。今仅宣告微意如下:

一、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前与各国所有之条约,皆作为有效,至该政府倾覆之时为止。

二、于我军未起事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一概承认偿还,决无改议,将来以海关税款抵赔。

三、满政府于我军未起事以前关与各国之租界,一律保全。

四、居留中国之外人及其财产,担任切实保护。

五、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后与各国所订开之条约、租界及借款,一概永不承认。

六、各国如有助满政府以攻我军者,即视同敌人。

七、各国如有以军械供给满政府,一经查获,即行充公。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孙汶通告各国书》


问题:
(1)概述该《通告》的主要内容?
(2)“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前与各国所有之条约”主要有哪些?
(3)你如何看待该《通告》?
2019-11-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各种政府官员在权力上有着不同的限制;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的下级法院。

——节选自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内容

材料二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自由太过,则成为无政府;秩序太过,则成为专制。数千年的政治变更,不外乎这两个力量的冲动。(中国古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间的一种最良善之调和法。(美国)国会有了弹劾权,那些狡猾的议员往往行使弹劾权来压制政府,弄到政府动辄得咎。

在美国各州,有许多官吏是由民选而来。必有若干财产才有选举权,没有财产的就没有选举权;且选举亦可能作弊;而对于被选的人亦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是适当。我们中国有个古法:考试。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亦不可少。

——孙中山1921年3月20日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体现出的民主原则。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美国的政治有何弊端。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