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口号作为一种舆论手段和社会动员模式,被近代以来的政党和团体普遍采用,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

这些口号在党史研究中(     
A.提供了新的史料类型B.需要辨别真伪
C.具有史料实证的价值D.开创了新史观
2023-03-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并天下”瓦当,制作于何时,人们有不同意见。20世纪60年代,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代,刘庆柱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据此可以得出(     )
A.《汉书》比60年代的考古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结论会随着史料的发现与研究而不断完善
C.研究《汉书》历史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真相
D.考古发现必须和文献史料相结合方可得出结论
2023-03-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等4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我们一般把希罗多德称为西方“历史之父”,但是《中外历史纲要》(人教版下)把希罗多德称为“史学之父”。这是因为“历史”本来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实际发生于过去的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无法改变的既定存在;一是指人们对过去的记录。在记录过去时,人们必须进行适当的理解和选择,并据此进行组织,有时还会有自己的评论。据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缺少客观性和科学性
B.希罗多德创立了记录过去的学问,即史学
C.研究历史要站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角度
D.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求真求实
2023-03-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失期,法皆斩”之辨。

甲同学在讲座中听到某学者谈及陈胜吴广起义时,强调“秦律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残酷’,失期并非重罪,有可能是被歪曲的。”对此,其展开探究。

步骤一

甲同学在图书馆搜集到如下资料。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失期当斩”并非秦律内容,“它与‘鱼腹丹书’‘篝火狐鸣’‘诈称扶苏项燕’一样,只是一种发动起义的策略手段”。

——于敬民《“失期,法皆斩”质疑》

材料三   御中发征(朝廷征发徭役),乏(耽搁)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睡虎地秦简·徭律》

材料四   秦人用刑极为严酷……有两个戍卒前去戍守渔阳,走到蕲县,天下起雨来,走不通了,料想赶到了,也是误了限期,一定要处斩的。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填材料编号)
(2)上述四则材料中,否定“失期皆斩”的是____(双选)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步骤二

甲同学发现《徭律》可能并不适用于陈胜吴广等戍卒,他们对应的应是军法,与普通劳役性质不同,“军法有时只泛称为‘法’或‘制’”。

材料五   军法中有“后戍法”,即内地士卒应征戍边,不按期抵达目的地就要定罪服刑。陈胜等谪戍渔阳,所言“失期,法皆斩”中所犯之法正是“后戍法”。

——陈伟武《简帛所见军法辑证》,《简帛研究》

材料六   庄贾(齐景公宠臣)逾期而后至,司马穰苴(春秋末年齐国的大将)据军法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士卒争奋出为之赴战。

(将军张骞)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3)甲同学收集上述的两则材料分别试图说明什么问题?

步骤三

经上述研究,甲同学对陈胜吴广失期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陈胜吴广“失期皆斩”?请说明理由。
2023-03-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2021年12月,西安市灞桥区江村东侧的一座被称之为“江村大墓”的西汉大型墓葬被盗,后经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了此大型墓葬为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在以下能够证实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中,最为关键的是(     
A《史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考古发掘中亦发现江村大墓陪葬物品相对简朴。
B元代文献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清代陕西巡抚在凤凰嘴立碑,上书“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距凤凰嘴约2公里。
C西汉帝陵实行“同茔异穴”的制度,即皇帝与皇后墓同处一个陵园,但各有墓穴。江村大墓距汉文帝窦皇后陵约800米,两墓四周发现了围墙,构成了一个陵园系统。
D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中司空丞”等多枚汉代官署印章。
A.AB.BC.CD.D
2023-02-11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书写

作者及著作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1950年)该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侧面,揭示了19世纪后半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演进及其在全球的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冲击。在美国高校历史类课程的实际应用中,该书逐渐成为欧洲历史或西方文明史方向的教科书。
【英】CL.莫瓦特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
全书采用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的混合体例,对世界近代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研究,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尝试加入对当事人心理、性格等层面的分析,主线不清晰,歪曲非西欧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的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编》
1970年)
采用全球史的视角,将1500年以来的历史分为西方崛起时的世界、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和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三大阶段,对思想文化史、妇女史着墨不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000年)以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历史事件或运动为逻辑主线来编撰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引入“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概念,揭示文化交流与互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对历史进程的纵向演进及国别差异的横向揭示不足,对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内在逻辑和重点内容也凸显不够。


(1)根据材料,概括国外主流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的特点,并加以阐释。
(2)某中国出版社要编写一部面向全国学生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请就本书编写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你的建议。
7 . 出土于1963年的何尊青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周成文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事,以及周成王对贵族何的勉励及告诫。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其中“中国”一词的含义最有可能是(     
A.“中国”最早的地理位置可能在洛阳一带B.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
C.“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民族概念D.青铜器何尊铭文是完全可信的第一手史料
2023-01-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墓葬,在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每个宗族都有一块公共墓地,宗族内的家族又有相对集中的墓地区。与商代相比,周代人殉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随葬品中的铜礼器组合发生了重大变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对减少。最常见的礼器有鼎、簋、盘、匜、壶等,形成了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分为5个等级。这类墓葬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甘肃灵台、江苏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区,对于研究西周时代的葬俗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吴存浩《西周时代葬俗试论》等

材料二       据考古发现,汉墓中大量使用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画像石(砖)上常见牛耕、嘉禾、狩猎、放牧、楼阁建筑、人物、车马行列、舞乐百戏、祥鸟瑞兽、天文星象、历史故事等图案。许多画像墓是气势宏伟的多室大墓,墓葬形制结构复杂,墓主多为官僚和地主。墓内随葬品往往有大量钱币和陶器,其中陶器多为鼎、壶、瓮、仓房、厕所、灶、炉、磨、牛、猪、狗等。

       ——摘编自安全槐《中国考古》


(1)概述材料一西周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分析材料二汉代厚葬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墓葬考古的意义。
2022-12-22更新 | 49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9 .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史论结合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史实历史解释
A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C欧洲的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A.AB.BC.CD.D
2022-12-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多用“酒池肉林”来形容商纣王的奢靡。《史记·殷本纪》记载:“大最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保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但在汉代之前的所有史书中,从未出现过商纣王搞“酒池肉林”的记载。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就为商纣王叫屈:“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东汉王充就曾经在《论衡·语增》中质疑过“酒池肉林”的真实性。民国时期的大学者顾颉刚先生统计,在《尚书》中纣王的罪名仅6条,到了西汉时期就变成了55条了。

不过殷商时期“酒池肉林”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尚书》虽然没有提到“酒池肉林”,但是提到了殷人嗜酒的问题。《尚书》有多篇记录了周人批评殷人嗜酒,周公还为此发出了禁酒令(《尚书·酒诰》)。

有学者从民俗学角度对“酒池肉林”提出了其他解释:“酒池”是上古时期人们群聚饮酒、以水调节酒浓度习俗的反映。纣王的“酒池”就是兑酒的水池。“肉林”是上古时期裸体祭神习俗的反映。许多国家都曾经存在裸体祭神的习俗,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云南红河某地区还有裸祭习俗。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收藏的春秋青铜屋,内有裸体乐师奏乐歌舞。有学者认为这是裸体祭祀仪式,按照这种解释,这个铜屋就是最真实的“肉林”。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辨析“酒池肉林”的真实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