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IFN-I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与IFN-I的相关性进行了3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①: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IFN-I。
研究②: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FN-I。
研究③:3.5%危重症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I治疗
B.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
C.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
D.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
2021-11-09更新 | 3259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灭活后,经过系列纯化制备的生物制剂。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大致生产流程如下,将抗原性强的病毒接种到Vero细胞中培养,再使病毒经过β-丙内酯灭活等过程制备成疫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Vero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新冠病毒能够特异性识别的受体
B.培养Vero细胞时,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以保证无毒的环境
C.培养时,需将Vero细胞置于含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中
D.β-丙内酯灭活会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不会破坏其抗原结构
3 . 冠状病毒家族S蛋白胞内半胱氨酸富集区(CRD)是S蛋白介导膜融合和病毒感染所必需的保守功能域,为探究CRD是否可作为新型药物干预靶点,研究人员根据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采取与S蛋白竞争性抑制思路,最终设计合成了一种穿膜多肽 S-CRD(由三种短肽融合组成),S-CRD 对不同突变型的新冠病毒作用效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突变型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不同
B.S-CRD的制备可以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实现
C.S-CRD通过直接抑制RNA复制来抑制病毒增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有关
D.CRD结构域可能成为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的新型干预靶点
2023-04-12更新 | 108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分子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高等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
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
D.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 . 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试纸条,待测样本加入样孔后,样本沿着硝酸纤维素膜向前移动,如果样本中含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有N蛋白),首先会被结合垫上的金标抗体(N蛋白抗体—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新冠病毒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继续向试纸吸水垫方向移动。在T线(检测线)上被T线抗体截获后,T线呈现红色,试纸中金标抗体数量是富余的,会继续向前移动到C线(质控线),被C线抗体截获后,C线也呈现红色。下图为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蛋白应是新型冠状病毒中保守性较高的蛋白质
B.试纸条C线的抗体为N蛋白抗体,T线的抗体为抗N蛋白抗体的抗体
C.若该试纸条C线与T线都不出现红色,说明被检测者尚未感染新冠病毒
D.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在过冷、过热或过度潮湿环境中会导致检测结果异常
7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阐明了抑制剂精确靶向主蛋白酶的作用机制。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后,立即合成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复制酶多肽被剪切成多个零件,进一步组装成庞大的复制转录机器,然后病毒才能启动自身遗传物质的大量复制。两条复制酶多肽的剪切要求异常精确,因此病毒自身编码了一把神奇的“魔剪”——主蛋白酶,主蛋白酶就成为一个抗新冠病毒的关键药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两条超长复制酶肽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合成的
B.主蛋白酶在复制酶多肽上存在多个切割位点,人体中也可能含有该蛋白酶
C.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要的RNA聚合酶源于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
D.主蛋白酶与复制酶多肽结合时,主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2021-03-18更新 | 3033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为研发有效的新冠疫苗,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S、N、M、E)分别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提取免疫血清分别注射给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小鼠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模型小鼠体内通过巨噬细胞将信号分别呈递给某种T细胞或B细胞
B.模型小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增殖分化产生的某个浆细胞能分泌四种抗体
C.感染后1-3天,注射S蛋白兔疫血清的小鼠体内,只有S蛋白抗体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一直下降
D.感染后1天,注射免疫血清组的模型小鼠体内会发生被动免疫,使病毒含量下降
2023-03-19更新 | 971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繁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疫苗是人类预防疾病强有力的手段,疫苗产业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目前生产疫苗的两种方法主要有:利用转基因工程菌和借助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例如,生产乙肝疫苗时,可以将S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构建工程菌生产重组乙肝疫苗,或者大规模培养能够表达S蛋白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获得乙肝疫苗。下列有关两种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方法都需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工程菌或工程细胞
B.将S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构建工程菌时需要使用钙离子处理细胞
C.体外培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时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创造无菌环境
D.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外源蛋白,更接近乙肝病毒的S蛋白
10 .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用“荧光RT-PCR技术”进行检测,方法是取检测者的mRNA逆转录出cDNA,并大量扩增,用荧光标记的新冠病毒核酸探针来检测PCR产物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cDNA.在检测过程中,得到一条荧光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超过阈值时Cyle的次数确定是否是新冠确诊病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荧光RT-PCR技术”中遵循的碱基配对原则与转录过程不完全一致
B.若a点左移,则说明检测样本中的新冠病毒含量较高
C.“平台期”出现是受限于荧光探针、引物、及原料的数量
D.样本经“荧光RT-PCR技术”扩增后,只要超过阈值即为新冠确诊病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