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奥密克戎和德尔塔都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二者突变位点数量不同,前者是后者的2倍,奥密克戎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变异株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B.可以通过核酸检测、感染者病症不同来区分上述变异株
C.病毒侵入人体会直接刺激浆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
D.多次接种疫苗可加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达到防范效果
2023-09-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2 . 新冠病毒通过表面的S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实现入侵。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检测结果为阳性,检测过程中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4次
B.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C处和T处均出现红色
C.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抗体1,先给小鼠注射纯化的S蛋白
D.灭活病毒疫苗制备前期,需要用具有ACE2的细胞培养新冠病毒
2023-09-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3 . 随着“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冷链运输的物资上该病毒检测为阳性,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B.无症状感染者不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
C.新冠病毒对小鼠的感染率极低,原因是小鼠与人的相关受体空间结构不同
D.变异株可能会因抗原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原来接种的疫苗效果变差
4 . “血浆疗法”是将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含有能在一定阶段内抵御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输注到患者体内进行临床治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离不开浆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
B.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病毒后机体中多种T淋巴细胞都会发挥作用
C.“血浆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D.“血浆疗法”的疗效必须经过随机、多组对照实验加以科学验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示意人体新生B细胞引流到淋巴结内的发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生B细胞起源于________,迁移到淋巴结T细胞区时,由于细胞表面CCR7少,只能匆匆而过,但因细胞表面________多进入B细胞区后能滞留于其内。
(2)少数在B细胞区内完全成熟的B细胞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分化为致敏B细胞,能够被Th2识别并相互激活,这种致敏B细胞可以看成是一类__________
(3)生发中心内中央母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抗体的可变区基因会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体细胞高频突变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中央细胞绝大多数因抗体亲和力低而________(填“凋亡”或“坏死”),进而被吞噬消化。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通常对免疫动物如小鼠接种抗原3次,目的是__________
(4)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已有3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经过________和自然选择,新型病毒大致的进化方向是_____________
2023-02-13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实时荧光RTPCR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会先与DNA的一条模板链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在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可能感染了病毒
B.进行RTPCR扩增需要的酶有逆转录酶、解旋酶和热稳定DNA聚合酶
C.还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感染后产生的蛋白来检测,其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
D.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必须控制好循环温度和时间
7 . 施一公教授研究组报道了B细胞受体的电镜结构,合理解释了B细胞受体的组装过程;同时也为基于B细胞受体的疗法提供了关键的结构基础。
(1)B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是由病原体与B细胞受体的结合来启动的,第二信号是由______提供的,最终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______(细胞类型)。
(2)一个B细胞激活后只能识别一种病原体,且最终只能分泌一种针对该病原体的IgG(分泌型抗体)。据图分析,同一个B细胞产生的mIgM和IgG有相似的区域______(填“A”或“B”)。为了制备治疗新冠肺炎的单克隆抗体,可用______免疫小鼠得到具有分泌能力的浆细胞,然后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_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筛选和培养,最终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能否直接作为治疗药物注射到患者体内?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3)Igβ只在B细胞表面表达,请根据这一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不伤害其他细胞的前提下,治疗B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B细胞淋巴瘤,简述药物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1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8 .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新冠病毒的清除既需要细胞免疫,也需要体液免疫
9 . 膜蛋白在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肝脏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胰岛素的受体蛋白
B.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被动运输水的通道蛋白
C.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蛋白
D.肺部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识别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体蛋白
10 . 2022年10月26日,上海市首先启动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该种疫苗是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口腔吸入方式完成接种的。接种该种疫苗后可在鼻子、口腔、气管等的黏膜中产生IgA抗体,弥补现阶段疫苗无法阻止奥密克戎感染上呼吸道的短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鼻子、口腔、气管等的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灭活病毒疫苗是用不同方式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能保留其抗原特性的疫苗
C.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从而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D.吸入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是为了提高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