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图为番茄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字母表示物质,甲、乙表示结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土壤及灌溉水中盐分的影响(盐胁迫),番茄生长会受到抑制,科学家发现,在土壤中加入一种真菌P(印度梨形孢)可增强番茄对盐分的抵抗。表2为研究真菌P对番茄生长影响的部分实验结果。

组别

处理

叶绿素a

(mg·g-1)

叶绿素b

(mg·g-1)

生长素

(ng·g-1)

脱落酸

(μg·g-1)

平均枝条数

(根·株-1)

C

营养土

5.8

2.0

42

0.04

5.0

P

营养土+真菌P

6.0

2.1

58

0.05

6.1

S

营养土+NaCl

3.2

0.2

15

0.87

0.8

S+P

营养土+NaCl +真菌P

3.1

1.1

25

0.56

2.9

组别

处理

植株鲜重

(g)

番茄产量

(g·株-1)

番茄单果重

(g)

番茄数量

(个·株-1)

番茄可溶性

固形物(%)

C

营养土

120

934

72

13

5.0

P

营养土+真菌P

155

1204

71

17

5.5

S

营养土+NaCl

19

88

22

4

8.8

S+P

营养土+NaCl +真菌P

37

252

36

7

10.1


说明:用NaCl模拟土壤及灌溉水中的盐分;可溶性固形物是溶于水的糖、酸、维生素等化合物的总称。
1. 图所示过程为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其中物质A表示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
2. 下列关于图所示结构与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结构甲为ATP合成酶                                 B.结构乙为叶绿体膜
C.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CO2转化为有机物
3. 植物应对盐胁迫的策略有很多,如减少根、茎系统中Na+的积累;增加细胞内的K+浓度来平衡Na+进入细胞,下列实验结果中不支持这一结论的是______

4. 根据表信息,描述真菌P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3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三(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等级考)生物试题
2 . 光合作用
干旱和盐可导致渗透胁迫(胁迫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此时植物会积累Na+.为研究其原因,科研人员以耐盐植物三角叶滨藜为材料,用一种植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PEG来模拟渗透胁迫,向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以研究外界NaCl对渗透胁迫下的三角叶滨藜生长的影响。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表为实验10天后的结果。
组别处理植株干重增加(g)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叶绿素含量(mg•g-1叶片K+含量(mg•g-1叶片Na+含量(mg•g-1
A营养液8.123.82.4324.54.1
B营养液+PEG3.002.0224.54.0
C营养液+PEG+10mmol•L-1NaCl5.38.72.5823.810.9
D营养液+PEG+20mmol•L-1NaCl7.115.32.6123.416.8
E营养液+PEG+40mmol•L-1NaCl6.411.32.5624.018.8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
(2)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将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
(3)科研人员认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再增加一组特殊的对照实验,以下设计最为合理的是______
A.营养液+20mmol•L-1 NaCl
B.PEG+20mmol•L-1 NaCl
C.营养液+80mmol•L-1 NaCl
D.PEG+80mmol•L-1 NaCl
(4)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B组表明,PEG处理10天后,三角叶滨藜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C~E组中,三角叶滨藜可能通过增加Na+含量来增强吸水能力
C.三角叶滨藜对抗渗透胁迫与叶片K+含量关系不大
D.过量的NaCl可能会对三角叶滨藜产生不利影响
(5)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说明培养液中添加NaCl对渗透胁迫下的三角叶滨藜的干重增加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分析原因。______
3 . 2018年5月22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先天性肌强直(甲病)和卡尔曼综合征(乙病)均被收录其中,二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且都有不止一种遗传方式。图8为患甲、乙两种病的甲、乙两个家族的系谱图,甲、乙家族均不携带对方家族所患疾病的致病基因,甲病相关基因用A、a 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 表示。

(1)已知1号和11号均不携带致病基因,则甲家族所患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乙家族所患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2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只考虑甲病),如果6号和13号结婚,所生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考虑两个家族的相关基因)。
(3)5号和6号再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4)一般地,夫妇任何一方是遗传病患者都需要做遗传咨询,以下人群也需要遗传或优生咨询的是________
A.生育过患遗传病孩子的父母       B.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待育青年
C.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D.有多次不明原因流产史的夫妇
(5)结合上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8号和17号结婚,他们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B.若7号和16号结婚,他们的儿子一定患乙病
C.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
D.通过遗传咨询,可以估计某些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
(6)15号个体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家族成员均未发现乙病患者,则15号患乙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019-03-24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四)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 若只研究体色,实验一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请用题干中的字母)。
(2)。 实验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请用题干中的字母)。
(3)。 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
(5)。 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某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当两条染色体出现相同片段的缺失,则会在胚胎期就死亡)。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再用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成体的表现型及比例。
如果是基因突变,则F2表现型比例为_____
如果是某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则F2成体中表现型比例为_____
2017-05-11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二)回答下列有关免疫和内环境的问题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下图为人体血脂代谢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
A. 抗原       B. 抗体       C. 淋巴因子       D. 病原微生物
2.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A. A1       B. A2       C. B1       D. B2
3.根据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HPV疫苗起预防作用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脂蛋白A是_______脂蛋白;据图意,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的脂蛋白主要是______(填图中编号)。
5.影响过程②的固醇类激素是______能促进过程③进行的激素有_____
A. 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
E. 甲状腺素       F. 抗利尿激素
6.若人体感染某病毒后产生的抗体能破坏图中的腺细胞,造成自身免疫。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5-11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