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12 道试题
1 . 苍蝇喜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活动,极易附着病原体传播疾病,但它们自身却不容易“生病”。

      

(1)在动物粪便中往往存在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请比较这些病原体,(用“√”表示有,“×”表示无)合理的选项是___(单选)。
结构细胞细胞质膜成形细胞核核糖体
肝炎病毒×××
沙门氏菌
寄生虫
A.√√√B.√√×C.×××D.××√

(2)为了检测某菜市场中售卖的预加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取样后在显微镜下镜检,图2是图1虚线部分更换物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沙门氏菌时的视野,要从图1的视野变换到图2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单选)。
①移动装片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调节粗准焦螺旋⑤升高镜筒
A.③→②B.③→④C.⑤→④D.⑤→②

(3)苍蝇“不生病”与其功能强大的免疫系统有关。其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吞噬许多病原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如图3所示。苍蝇的吞噬细胞可以借助质膜上的___(填图3中编号)结构来识别各种病菌(单选)。
A.②B.④C.⑤D.⑧

(4)除此之外,苍蝇的免疫系统会“释放”抗菌活性蛋白将“侵犯”自己的病菌杀死。图3中参与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单选)。
A.③④⑦⑤B.③④⑤⑧
C.④③⑦⑧D.④③⑦⑤

(5)抗菌活性蛋白被“释放”出吞噬细胞是通过下列四种方式中的___(单选)。
A.   B.   
C.   D.   

(6)苍蝇的吞噬细胞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后,借助于细胞内的溶酶体彻底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单选)。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没有溶酶体的细胞不发生吞噬清除的代谢活动
D.溶酶体中的残余物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2.科学家从苍蝇体内提炼出4种抗菌活性蛋白,发现其中蛋白甲与蛋白乙均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比较两种蛋白的抑菌能力,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把培养的沙门氏菌分为两组。
(7)步骤二:向组1加入蛋白甲;向组2中加入___(单选)。
A.等量的蛋白甲B.等量的蒸馏水
C.等量的蛋白乙D.等量的双氧水

(8)步骤三:相同条件下培养数日,观察沙门氏菌的___(单选)。
A.形态B.大小C.生长状况D.颜色

(9)实验结果:若观察到___,则说明蛋白甲的抑菌效果更强(单选)。
A.组1中沙门氏菌生长状况比2组更差
B.组2中沙门氏菌生长状况比1组更差

(10)下列证据中能支持苍蝇不易“生病”的有___(多选)。
A.苍蝇的消化管道长而复杂
B.苍蝇的消化液中含有强酸和酶
C.苍蝇的免疫细胞能分泌抗菌活性蛋白
D.苍蝇是原核生物

(11)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μm,其部分结构的数据见下表。为了在社区举行的“讲卫生、树新风”科普活动中展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小明课外兴趣小组制作了吞噬细胞的模型,如图4。
细胞结构一般数据
细胞核直径5~20μm
叶绿体长径5~10μm,短径2~4μm
线粒体直径0.5~1μm,长1.5~3μm
中心粒直径0.2μm,长0.4μm
溶酶体直径0.2μm至数微米

   

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要注意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大小比例等科学性,根据表4及所学知识,从图4找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需修改的结构___。
A.③⑤⑦B.②⑤⑥C.②⑥⑦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 . 苍蝇喜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活动,极易附着病原体传播疾病,但它们自身却不容易“生病”。
(1)在动物粪便中往往存在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请比较这些病原体,完成下表格。(用“√”表示有,“×”表示无)

结构

细胞

细胞质膜

成形细胞核

核糖体

肝炎病毒

____

____

____

____

沙门氏菌

____

____

____

____

寄生虫

____

____

____

(2)为了检测某菜市场中售卖的预加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取样后在显微镜下镜检,图2是图1虚线部分更换物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沙门氏菌时的视野,要从图1的视野变换到图2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移动装片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粗准焦螺旋
E.升高镜筒
(3)苍蝇“不生病”与其功能强大的免疫系统有关。其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吞噬许多病原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如图3所示。苍蝇的吞噬细胞可以借助质膜上的____(填图3中编号)结构来识别各种病菌。除此之外,苍蝇的免疫系统会“释放”抗菌活性蛋白将“侵犯”自己的病菌杀死。图3中参与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填图3中编号)

(4)抗菌活性蛋白被“释放”出吞噬细胞是通过下列四种方式中的____。
A.B.
C.D.
(5)苍蝇的吞噬细胞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后,借助于细胞内的溶酶体彻底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没有溶酶体的细胞不发生吞噬清除的代谢活动
D.溶酶体中的残余物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6)科学家从苍蝇体内提炼出4种抗菌活性蛋白,发现其中蛋白甲与蛋白乙均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比较两种蛋白的抑菌能力,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把培养的沙门氏菌分为两组。
步骤二:向组1加入蛋白甲;向组2中加入____
步骤三:相同条件下培养数日,观察沙门氏菌的____
实验结果:若观察到____,则说明蛋白甲的抑菌效果更强。
(7)由于某种变异,使这种抗菌活性蛋白中的某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请推测它是否仍具有原来的抗菌作用,并阐述原因____
(8)下列证据中能支持苍蝇不易“生病”的有____。
A.苍蝇的消化管道长而复杂
B.苍蝇的消化液中含有强酸和酶
C.苍蝇的免疫细胞能分泌抗菌活性蛋白
D.苍蝇有“边吃边吐”的进食习惯
(9)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μm,其部分结构的数据见下表。为了在社区举行的“讲卫生、树新风”科普活动中展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小明课外兴趣小组制作了吞噬细胞的模型,如图4。

细胞结构

一般数据

细胞核

直径5~20μm

叶绿体

长径5~10μm,短径2~4μm

线粒体

直径0.5~1μm,长1.5~3μm

中心粒

直径0.2μm,长0.4μm

溶酶体

直径0.2μm至数微米

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要注意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大小比例等科学性,根据表4及所学知识,从图4找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需修改的结构____。(填图4中编号)
2024-05-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合格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香蕉枯萎病的微生物治疗
香蕉枯萎病对香蕉种植业极具破坏性,由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感染香蕉植株后导致。已知菌株S能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保证香蕉产量。某研究小组拟利用微生物协同作用,优化枯萎病生物防治方案,部分研究过程如下:
[阶段一]将菌株S施于香蕉种植园的土壤中,并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
(1)若要筛选出土壤中与菌株S有协同作用的有益菌,应选择施加菌株S后,数量_____(减少/增加/不变)的微生物。
[阶段二]筛选与菌株S有协同作用的有益菌,流程如图,点接菌液并培养,测量结果见下表。

(2)I-Ⅳ环节中,需无菌操作的是_____;在第_____环节可以分离到土壤中的各种菌;环节IV中,需预先涂布的菌株X是_____
菌液编号
清晰区直径0.80.51.20

(3)为达到阶段二的目的,据表应优先选择的菌液是_____
[阶段三]利用图筛选出的有益菌P,为进一步分析菌株S和菌株P之间的相互关系,现设计三个实验组,施加不同菌液,见表。
培养基预先涂布菌株点接菌液
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
固体培养基菌株X
(4)各实验组点接的菌液中应含有菌株分别是:实验组1_____;实验组2_____;实验组3_____;其中能说明菌株P对菌株S的作用的两个实验组是_____
2022-04-1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命科学试题
4 . 河口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在连接着陆地和海洋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海海域某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图3-1所示。

   

(1)图中,从营养结构分析,银鲳最高属于第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营养级。
①二                    ②三                    ③四                    ④五
(2)海洋碎屑包括海洋动物的粪便、陆地河流流入的颗粒物以及海洋生物尸体的分解物等,因此从成分上看头足类(如乌贼、章鱼)属于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消费者                    ②生产者                    ③分解者
(3)对上述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有____。
A.图包含该河口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B.浮游动物和头足类的食物相同
C.银鲳和蟹类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D.银鲳和蟹类存在双向的信息传递

(4)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为×105kJ)。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尸体残骸流入分解者

未利用

第二营养级

1100

300

500

第三营养级

120

170

90

10

表中①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藻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藻细胞样液1mL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5)指出上述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________
(6)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 个。

A.1.92×108B.1.44×107C.1.92×107D.1.44×108

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世界性的海洋污染,石油污染物不仅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且大部分生物难以降解。
(7)研究表明,石油污染物能抑制某种贝类雌性激素的合成。请预测石油污染海域该种贝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稳定型                    ②增长型                    ③衰退型                    ④不确定
(8)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生物修复的途径降低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下列关于该项方法在河口生态系统运用合理的是_____。
A.利用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清理海洋石油污染物
B.种植对石油污染物具强耐受性的植物吸收该污染物
C.烧掉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以防止污染
D.利用吸附剂把石油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5 .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无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是造成肺炎、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也可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MP感染发病机制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免疫学发病机制,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表为科研工作者对肺炎支原体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的IgG和IgM两种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结果。

组别

IgG

IgM

肺炎支原体患者

7.61±2.56

1.36±0.37

健康者

7.50±2.52

1.12±0.33

P

0.570

0.000

注: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MP与人体细胞属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主要区别是MP无
A.细胞膜B.核糖体C.叶绿体D.核膜

(2)支原体肺炎患者常出现高热症状,在体温上升期时患者可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骨骼肌战栗②肾上腺素分泌量下降③甲状腺素分泌量上升④胰岛素分泌量上升⑤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图所示肺炎支原体(MP)可破坏了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从而破坏了人体免疫的第_______(一/二/三)道防线。
(4)据表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被作为判断病情及其发展重要依据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IgG/IgM)。原因是_______
A.健康者与患者都有该免疫球蛋白
B.健康者与患者都无该免疫球蛋白
C.与健康者相比,患者体内该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
D.与健康者相比,患者体内该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也会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过程,以下细胞或物质可能参与此过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B淋巴细胞②T淋巴细胞③抗原呈递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⑤细胞毒性T细胞⑥浆细胞⑦细胞因子⑧ 抗体
(6)MP作为抗原与机体心、肺、脑、肝、肾、平滑肌等存在着共同抗原,因而能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请结合图、表以及所学知识,简述MP感染后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的机制。________
(7)目前,MP疫苗还在研发中,请结合题意和已学知识,请在以下方案中选出MP疫苗研制的可行性方案 ________。(编号选填)
①P1蛋白制作成疫苗②灭活或减毒的支原体作为疫苗③编码P1蛋白的基因制作成疫苗④将能与神经氨酸受体结合的药物制作成疫苗
6 .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产生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B.“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
C.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产生“气”的同时都有CO2产生
D.出现“气衰”症状时,机体肝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
(2)中医视甘薯为良药,《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甘薯被人食用后不会转移到人体细胞内的糖是(       
A.核糖B.淀粉C.葡萄糖D.脱氧核糖
(3)上火,是中医术语。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虚火”和“实火”两大类。其中,火热邪气内侵、摄入辛辣过量、神经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等可导致“实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火”只会由外部因素引发
B.“实火”的实质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C.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实火”症状
D.中药治疗上火的机理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4)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占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多小便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消渴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结果
B.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吃食多”是血糖代谢障碍的结果
C.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小便”是饮水多的结果
D.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消瘦是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多的结果

我国“中医针灸”于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5)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_____________反射。迷走神经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传出”或“传入”神经),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的。
(6)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该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7)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LPS相当于________(①抗原/②抗体),巨噬细胞属于________(①免疫细胞/②淋巴细胞)(请在横线中填序号)。
(8)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抗炎通路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B.电刺激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激活抗炎通路
C.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
D.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相应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oKr2的作用
(9)请据图写出电针刺激足三里引起抗炎反应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
(10)利用毫针刺激一些穴位时,一般不会流血。若出现血肿现象,则原因可是_______________
(11)图2中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针灸治疗需要对针的粗细进行选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023-11-07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3-24高三上·上海·阶段练习
7 .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产生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B.“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
C.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产生“气”的同时都有CO2产生
D.出现“气衰”症状时,机体肝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
(2)中医视甘薯为良药,《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甘薯被人食用后不会转移到人体细胞内的糖是(       
A.核糖B.淀粉C.葡萄糖D.脱氧核糖
(3)上火,是中医术语。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虚火”和“实火”两大类。其中,火热邪气内侵、摄入辛辣过量、神经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等可导致“实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火”只会由外部因素引发
B.“实火”的实质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C.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实火”症状
D.中药治疗上火的机理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4)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占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多小便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消渴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结果
B.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吃食多”是血糖代谢障碍的结果
C.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小便”是饮水多的结果
D.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消瘦是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多的结果

我国“中医针灸”于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5)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射。迷走神经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传出”或“传入”神经),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的。
(6)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该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7)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LPS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①抗原/②抗体),巨噬细胞属于________(①免疫细胞/②淋巴细胞)(请在横线中填序号)。
(8)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抗炎通路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B.电刺激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激活抗炎通路
C.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
D.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相应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oKr2的作用
(10)请据图写出电针刺激足三里引起抗炎反应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
(11)利用毫针刺激一些穴位时,一般不会流血。若出现血肿现象,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图2中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针灸治疗需要对针的粗细进行选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023-09-21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银杏代谢,图1表示一个银杏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2中T0~T1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的银杏幼苗的结构a中的某两种化合物,T1~T3表示改变某个条件后两种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银杏叶肉细胞中具有丰富的膜结构,能完成特定的生理活动,下列生理活动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二氧化碳的消耗B.氧气的生成C.ATP的生成D.H+的生成

(2)图1中表示一个银杏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图1中过程①、④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图1中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⑤
C.图1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D.图1中结构a中产生的ATP不能用于结构b中的代谢

(3)细胞中的ATP合成酶像一个“微型水电站”,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合成酶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B.H+的跨膜方式是主动运输
C.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的数量较多
D.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膜内外的H+浓度差

(4)某兴趣小组想要研究银杏叶片中的色素分布,可以用
______(试剂)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并用
______(方法)将色素彼此分离。
(5)当环境条件适宜,图1中G=I、D=K时,该细胞的代谢特点是
______
(6)若图2中,在T1时刻突然降低CO2浓度,则物质甲、乙分别指的是
______
______。(编号选填)
①五碳糖C5②三碳化合物C3③NADPH④ATP
在一定光照、适当的温度、饱和CO2条件下,测定A银杏和B银杏从环境中吸收的CO2的量和黑暗条件下释放的CO2的量,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CO2饱和时CO2的吸收量(mg/100cm²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mg/100cm²叶·小时)

A银杏

6

4

B银杏

10

8

注:CO2饱和点是指当空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会再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时的CO2浓度。
(7)据表分析,在一定光照、适当的温度、CO2饱和条件下,A银杏植株叶绿体吸收CO2的最大速率为
______mg/100cm²叶·小时。
(8)在一定光照、适当的温度、饱和CO2条件下,若日光照时间相同,相同叶面积的A银杏与B银杏相比,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量将会是怎样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16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考试生物试题
9 . 资料一:黏多糖贮积症是由IDUA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细胞中IDUA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不变但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最终导致合成的IDUA酶失去活性,引发黏多糖积累过多而无法及时清除,造成人体多系统功能障碍。
(1)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可以通过RNA干扰的方法治疗该疾病
B.患者IDUA基因上也会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C.可以通过口服IDUA酶治疗该疾病
D.患者IDUA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2)异常IDUA酶与正常IDUA酶的差异体现在____。(选填编号)
①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②活性中心结构不同
③催化的底物种类不同
(3)失活的IDUA酶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与正常IDUA酶的比值____。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以上皆有可能

资料二:抑制性tRNA(sup-tRNA)的反密码子可以与终止密码子配对。在IDUA突变基因的翻译过程中,加入sup-tRNA可获得有功能的全长蛋白。
(4)抑制性tRNA的功能是____。
A.使翻译提前终止
B.抑制氨基酸脱水缩合
C.改变mRNA的序列
D.使终止密码子编码氨基酸

(5)不同的sup-tRNA可以携带不同氨基酸。科研人员将不同的sup-tRNA导入实验动物体内,并检测了IDUA蛋白的分子量(条带的粗细可以反映分子量的大小),结果如下表,“—”代表未加入。

sup-tRNA携带的氨基酸种类

对照组

实验组(黏多糖贮积症个体)

色氨酸

酪氨酸

丝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谷氨酸

全长IDUA蛋白

   

据表分析,可继续探究携带____氨酸的sup-tRNA用于疾病治疗的前景。
(6)科研人员利用选定的sup-tRNA对IDUA突变基因纯合小鼠及IDUA基因敲除小鼠进行治疗,检测肝脏细胞IDUA酶活性和组织黏多糖的积累量。与不治疗的患病小鼠相比较,下列预期的实验结果中,可说明治疗有效的是____。
A.IDUA突变基因纯合小鼠IDUA酶活性高,组织黏多糖积累量少
B.IDUA基因敲除小鼠IDUA酶活性与组织黏多糖积累量无明显差异
C.IDUA基因敲除小鼠IDUA酶活性高,组织黏多糖积累量少
D.IDUA突变基因纯合小鼠IDUA酶活性与组织黏多糖积累量无明显差异
2024-03-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等级班)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茶尺蠖(茶尺蠖的幼虫)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请回答问题:
(1)E病毒对茶尺蠖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研究E病毒对生活在甲、乙两个不同地域茶尺蠖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对甲、乙两地茶尺蠖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分析,_______________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
②图2显示,两地茶尺蠖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由于长期_______________隔离导致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别,使得甲、乙两地茶尺蠖颜色深浅和________________存在差异。
(2)基于上述研究。推测甲、乙两地茶尺蠖为两个物种。为验证推测,将甲、乙两地的茶尺蠖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F1
亲本组合
受精卵数量(只)卵孵化率(%)幼虫到化蛹的天数(d)羽化率(%)雌雄比例
组合一
甲地茶尺蛾×甲地茶尺蛾
1809617541:0.9
组合二
乙地茶尺蛾×乙地茶尺蛾
20610017521:0.9
组合三
甲地茶尺蛾×乙地茶尺蛾
654813331:0.1
注:羽化是指由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①据表可知。与组合一、组合二相比。组合三受精卵数量、卵孵化率均__________________;茶尺蠖以茶树的叶为食,且食量较大,组合三中幼虫到化蛹的时间短,使蛹的重量________________,羽化率低,最终导致F1个体数量下降,且出现畸形。
②组合三中F1雌雄比例失调,羽化时间不同步,难以配对,不能产生F2,说明两地茶尺蠖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析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