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星云湖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属于富营养化湖泊,其水华发生的发展变化很快。科研团队采用国产卫星高分一号,实现高时间频率和空间上连续的监测湖泊藻类动态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星云湖水域因富含___等元素的污染物流入,导致___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
(2)通过卫星高分一号以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对星云湖藻类水华区域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公式为NDVI=(PNIR-PR)(PNIR+PR),PNIR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PR是红光波段的反射率。藻类中的叶绿素能反射更多的近红外光和绿光,吸收更多的___。因此,NDVI值在一定范围内数值越___,说明藻细胞数量越多。
(3)下图1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水华面积变化的卫星数据,据图分析,该时间段内水华的爆发特点为___。图2为水华覆盖区域内NDVI值、污染指数、营养指数的相关数据。结合图1分析,水华面积与NDVI值、污染指数、营养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___

(4)该湖泊水华的频繁发生与该生态系统的___稳定性下降有关。为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增加其组分和___复杂程度;另一方面,要控制对该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不超过该生态系统的___;同时,还可科学的施行对环境轻污染的、有效的___防治。
2024-04-11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2 . 具核梭杆菌为一种强粘附性消化道细菌,侵入肠黏膜后可诱导局部炎症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形成。细菌培养与鉴定等传统检测技术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科研人员采用基于滚环扩增技术(RCA)的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微量样品及复杂环境下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下图1为RCA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过程示意图,其中,nusG基因为具核梭杆菌的特异性基因,锁式探针为依据nusG基因序列设计出来的单链DNA分子,检测探针中的荧光基团(FAM)距离淬灭基团(BHQ-1)在一定的范围内时,荧光会被淬灭。请回答下列问题。

   

(1)RCA反应体系中需添加多种物质,除图1所示物质外,还应添加的物质是___RCA产生长重复单链DNA过程中,Phi29DNA聚合酶既需催化___键的形成,也需催化___键的断裂。
(2)过程②为锁式探针进行连接以实现环化,该过程中需要的酶是___过程③中,需添加核酸外切酶进行“消化”,据图分析“消化”的目的是___,推测核酸外切酶的作用是___,消化完成后,需将反应体系置于95℃条件下持续20min后再进行RCA扩增,目的是___
(3)过程④通过RCA扩增得到长重复单链DNA,与常规PCR相比,RCA缺乏___环节,说明RCA扩增过程中所使用的Phi29DNA聚合酶不具有___特性。
(4)若检测样品存在具核酸杆菌,经图2中②-④过程得到的长重复单链DNA与___特异性结合,导致FAM与BHQ-1距离增大,发出荧光。因为___,提高了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肠道中含有多种微生物,为保证检测的特异性,在设计锁式探针时需保证检测臂中含nusG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同时还需注意无关序列中___
2024-03-19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3 . 科研团队通过在水稻中过量表达OSA1蛋白,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叶肉细胞通过分布于___上的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该过程产生的ATP和NADPH为光合作用的___阶段提供物质和能量。
(2)水稻叶片保卫细胞质膜表面的OSA1蛋白受光照诱导后活性提高,其___功能增强,将H+大量运输到细胞外建立质子梯度,促进K+通过___方式进入保卫细胞,导致细胞___,而促进气孔打开。
(3)气孔导度增大,有利于提高植物的___作用,促进根细胞对水和NH4+等无机盐的吸收;土壤高浓度的NH4+可促进___对其的转运,进入根细胞的NH4+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利用TCA循环产生的2-0G,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___
(4)通过过量表达OSA1,一方面可促进气孔打开为光合作用提供足量的___;另一方面可促进根系吸收NH4+,为光合作用过程中___等物质的合成提供N元素,最终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4 .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HUVEC)受到氧化损伤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As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原因。科学家发现Klotho蛋白可能与细胞的损伤修复及衰老调节有关,因此对Klotho蛋白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为探究Klotho蛋白对氧化损伤的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及修复作用是否通过丝氨酸一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科学家运用以下实验材料的部分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未被H2O2氧化损伤的HUVEC、H2O2氧化损伤的HUVEC,浓度分别为1、10、100μg/LKlotho蛋白溶液,1:1000的AKT抑制剂。
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D

E

F

实验处理

未被H2O2损伤的HUVEC

H2O2损伤的HUVEC

H2O2损伤的HUVEC+1μg/Lklotho蛋白溶液

H2O2损伤的HUVEC+10μg/Lklotho蛋白溶液

H2O2损伤的HUVEC+100μg/Lklotho蛋白溶液


实验结果如下:
   
(1)F组的实验处理是____
(2)与A组相比,B组的自变量是____,设置B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和A组相比,确定H2O2损伤模型制备是否成功;二是____
(3)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实验二:离心收集实验一中处理过24小时的HUVEC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分别检测各组上清液中LDH、MDA、SOD、GSH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Klotho蛋白对H2O2氧化损伤后HUVEC抗氧化指标的影响(n=6)

分组

LDH(kU/L)

MDA/(μmol/g pro)

SOD(kU/g pro)

GSH(kU/g pro)

A

0.34

3.45

235.72

103.56

B

1.28

8.88

73.57

51.24

C

0.84

7.83

98.91

62.81

D

0.61

6.34

136.82

73.57

E

0.47

4.57

188.39

89.37

F

0.99

7.92

89.45

44.55

注:LDH为乳酸脱氢酶,一种胞内酶;MDA为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其含量反映细胞膜被氧化的强弱;SOD和GSH均为细胞内的抗氧化酶。
(4)上清液中LDH量的多少可以反映氧化损伤后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MDA作为机体脂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能够反映机体受活性氧氧化损伤程度。实验二LDH和MDA结果表明:Klotho蛋白有助于________。细胞内的SOD和GSH作为抗氧化酶,能对抗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并修复损伤细胞,其活性可以反映机体抗氧化系统能力。实验二中SOD和GSH结果表明:Klotho蛋白有助于____________
实验三:离心收集实验一中处理过24小时的HUVEC,用一定方法提取、分离并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AKT、p-AKT、NF-kBp65及β-actin的相对表达量(图中线条颜色越深,蛋白含量越多),结果如下:
   
注:Bcl-2、Bax是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p-AKT为磷酸化的AKT。
(5)根据实验三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lotho蛋白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对氧化损伤的HUVEC发挥保护作用
B.Bax可能作为促凋亡因子诱导细胞凋亡发生
C.Klotho蛋白抑制氧化损伤后的HUVEC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及促进Bax蛋白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D.Klotho蛋白可通过提高p-AKT/AKT水平对抗受损细胞的凋亡
E.NF-kBp65与p-AKT在对抗细胞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5 .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的一个关键多聚蛋白复合体,在免疫和炎症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活化后可激活Caspase-1,促进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成熟与释放,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刺槐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2)白细胞介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人体主要的细胞因子。
(3)研究发现,刺槐素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1介导的IL-1β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小体活化。已知脂多糖(LPS)和一种双链DNA模拟物poly可以共同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中AIM2炎症小体的激活,现欲观察刺槐素对AIM2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请将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补充完整。
a.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b.甲组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放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适宜的时间,乙组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放在____________,丙组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放在____________
c.测量三组培养基中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6 . 细菌利用黏肽合成细胞壁的反应需要黏肽转肽酶的催化,青霉素的结构和黏肽的末端结构类似,能与黏肽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稳定结合,是主要在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在20世纪,我国青霉素的临床用量为20~40万单位/次;近年来,由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目前青霉素的临床用量为160~320万单位/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能与黏肽竞争酶活性位点,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其细胞壁缺损
B.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但有引发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C.注入体液中的青霉素能消灭患者体内的多种病原体,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青霉素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经逐年诱导,敏感型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7 . 在自然环境中,植株通常处于异质性光下,即植株不同部位受到的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在这种异质性光下,光照条件较好的叶片的光合能力通常会增强。为了探究这种现象形成的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初步设定B组的遮光比例为50%,即有一半的叶片用透光率为25%的黑色尼龙网进行单侧遮光,A组不遮光,C组全株用同样的黑色尼龙网进行遮光,一段时间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请回答:


(1)叶肉细胞进行三碳化合物还原的场所是_______,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参与光反应的两类色素是_______
(2)根据图1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根据图2分析,测定净光合速率时需要将叶片置于密闭容器中,然后测定_______
(3)与A组相比,C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_______(“气孔限制”或“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根据图2推测,与A组相比,B1侧净光合速率上升,原因是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强,判断的依据有_______
(4)已知各组呼吸速率一致,与A组相比,B1侧净光合速率上升,但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现存量却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这种机制促进光合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
(5)初步实验结果显示B组玉米生长速度快,同时产量高,若想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基于该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实验的思路是_______(写出两点)。
2024-03-05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8 . 阅读下列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潜伏感染是指HIV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但不产生游离的病毒颗粒,整合了HIV基因组的宿主细胞就成为了“病毒储存库”。HIV病毒储存库通常存在于记忆CD4+T细胞中,也可以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
1.HIV是具有包膜的RNA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包膜是HIV的细胞膜,其结构基础为磷脂双分子层
B.HIV通过包膜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只释放RNA进入细胞
C.宿主细胞成为了“病毒储存库”的过程仅需逆转录酶
D.HIV病毒DNA与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需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2.根除艾滋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抑制或清除“病毒储存库”。下列关于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抑制HIV病毒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可有效防止HIV的感染
B.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病毒储存库”的形成
C.调节特定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即可使HIV在储存细胞中保持沉默
D.通过推广行为干预,避免高危行为,最好的治疗永远是预防
2024-03-03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9 .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染色方式根据电泳与染色的前后关系分为前染色与后染色,前染色是将染色剂预混在琼脂糖凝胶中,DNA 在移动过程中结合染色剂形成染色剂-DNA复合体,电泳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 DNA 移动情况;后染色是电泳结束后再单独染色,染色剂用量较太。将某 DNA样品均分为三份,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 的迁移速率与自身分子大小和构象、凝胶浓度以及是否结合染色剂等因素有关
B.向熔化稍冷却的琼脂糖溶液中加入核酸染料后制成凝胶属于后染色
C.后染色较前染色 DNA 迁移速度快
D.对于大于3000bp的DNA片段,EB染色的分辨效果好于 GelRed染色
2024-03-01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10 . 家蚕(ZW型)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由基因A、a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利用无斑纹品系和深斑纹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图(不考虑ZW同源区),请回答:

(1)无斑纹和有斑纹中,_______为显性形状。A、B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F1无斑纹雄蚕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b基因。
(3)F2代中无斑纹蚕包含_______种基因型,无斑纹蚕相互交配,后代中深斑纹雄蚕的概率为_______
(4)野生型家蚕的卵色为黑色,已知w-1白色隐性突变品系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现又发现两个白色隐性突变品系w-2和w-3,让其与w-1白色突变品系进行杂交(正反交结果一致),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F1

F2

黑卵

白卵

分离比

w-2×w-1

全部为黑卵

765

527

9∶7

w-3×w-1

全部为黑卵

613

609

1∶1

①请在答题卡相应的图中标注杂交组合一、二中F1的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基因的相对位置_______(w-1、w-2、w-3的隐性突变基因分别用w1、w2、w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②杂交组合一、二的F1相互杂交,子代出现白卵的概率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