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7 道试题
1 . 超高压技术和木瓜蛋白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为探究木瓜蛋白酶在高压食品体系中的应用,某科研小组将木瓜蛋白酶溶液分别在0.1MPa(对照组)、200MPa和600MPa的压力下处理,测定其平均氢键数量(处理50纳秒(ns)的平均值)和木瓜蛋白酶相对活性变化的数据(注:氢键是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重要非共价结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压力

0.1MPa

200MPa

600MPa

平均氢键数(个)

157.5

155.5

150.5

木瓜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120

80

A.木瓜蛋白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B.实验过程中适当增加木瓜蛋白酶的浓度会增加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
C.实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适宜在最适温度、最适PH和200MPa压力下保存
D.600MPa下,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降低可能与该压力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关
7日内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8讲 酶和ATP(第一课时)(练习,3大题型)-【上好课】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由于缺乏完善的工艺,自酿酒含有大量甲醇,饮用后易中毒,危及生命,相关代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醇摄入过多可能导致乳酸增多出现酸中毒
B.若患者昏迷,应及时血液透析并接入呼吸机
C.静脉注射乙醇脱氢酶可以解除甲醇中毒症状
D.高浓度酒精作为口服解毒剂可缓解中毒症状
3 .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会对海洋、陆地生态系统甚至整个生物圈带来不良影响。农业生产中常使用大棚薄膜和地膜覆盖以提高作物产量,废薄膜经过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会变成微塑料。请回答:
(1)在珠穆朗玛峰的降雪中发现微塑料,这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性。
(2)研究表明,纳米级微塑料可进入烟草细胞;蚯蚓粪、鸡粪也富含微塑料。这表明土壤中的微塑料可能存在沿_________生物富集的风险。
(3)研究发现,微塑料能吸附重金属形成复合物被动物通过消化道吸收并滞留在体内进而影响生命活动。为研究微塑料(MPs)和重金属镉(Cd)对哺乳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微塑料暴露组(MPs),镉暴露组(Cd),Cd和MPs联合使用暴露组(Cd+MPs),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小鼠结肠相应指标,结果如表、图:

指标

Control

MPs

Cd

Cd+MPs

结肠长度(cm)

7.8

7.6

7

6.8

结肠绒毛结构完整性

+++++++

++++

++

+

(注:肠黏膜物理屏障在肠道抵御病原体入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量越少,表示完整性程度越小,肠道受损越严重。)

(注:哺乳动物体肠道等组织会产生促炎因子如TNF-α等,促使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肠道等组织也能产生抑炎因子如IL-10等,可抑制组织的炎症反应而避免组织损伤。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维持免疫调节的稳态。)
①表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
②综合上述信息,完善下图微塑料和重金属镉对哺乳动物肠道功能影响的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污染源控制的角度,提出一条农业生产上使用塑料薄膜的合理建议以缓解微塑料污染:__________
4 . 赤霉素(GA)与其受体GID结合形成GA-GID复合体,然后该复合体再与DELLA的结合,使DELLA蛋白降解,从而起到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GAI蛋白是DELLA蛋白的一种。为探究GAI蛋白可以与GID发生相互作用的部位是氨基端还是羧基端,研究者别构建了含GAI基因不同片段和GID基因的表达载体,具体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题:

   

(1)根据GA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推测,GAI蛋白的积累会___(填“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
(2)若通过PCR技术使表达出的GID的氨基端带有一段标签短肽GST,则可采取___的措施,将所得产物连入载体,由此获得质粒1为使融合基因能与载体相连接,还需要在引物上添加相应的酶切位点序列,该序列应该位于短肽GST编码序列的___(填“”或“”)端。
(3)选用不同引物对GAI基因进行扩增,并利用(2)的方法使其可表达标签短肽His,最终获得质粒2(编码只含有GAI蛋白氨基端的肽链)和质粒3(编码只含有GAI蛋白羧基端的肽链)。将空质粒、质粒1、质粒2和质粒3进行不同组合后分别导入细胞,裂解细胞后收集到多种蛋白,将各组蛋白依次通过带有His抗体的介质,未含有短肽His的蛋白将被洗脱丢弃,然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可出现杂交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鉴定时应使用___(填“GST”或“His”)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据表分析,GAI蛋白的___(填“氨基”或“羧基”)端可以与GID发生相互作用。C泳道未出现条带的原因是___
组别ABC
空质粒+
质粒1+++
质粒2-+
质粒3-+
有无杂交带
注:“+”代表加入,“-”代表未加入
5 . 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为研究其跨膜运输机制,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ABCB19过去被认为是运输生长素的转运蛋白,但对ABCB19蛋白突变体植株进行培育,发现其表型与其他的生长素运输蛋白突变体表现出明显差异。
实验二:为探究ABCB19的底物特异性,用纯化的ABCB19分别与生长素(IAA)、赤霉素(GA)、BL在适宜条件下混合,加入足量ATP后,测定各组ATP酶活性,结果见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L在细胞内合成,含有多个亲水基团,可能难以通过______的方式运出细胞。
(2)ABCB19蛋白具有ATP酶活性,与底物结合时会被激活,ATP酶活性可以反映ABCB19的活性。据此分析,图1结果表明______
(3)结合实验一和二的结果,提出关于转运蛋白ABCB19的假说:______。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利用3H标记的BL、脂质体WT和EQ、ATP、ATP酶抑制剂等进行转运实验。请根据图2的结果,补全实验设计表格。

分组

脂质体

3H-BL

ATP

ATP酶抑制剂

_____

+

+

_____

WT

+

+

_____

EQ

+

+

-

_____

+

+

+

注:WT为含ABCB19蛋白的脂质体,EQ为含突变型ABCB19蛋白的脂质体,突变型ABCB19蛋白不具有ATP酶活性;+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4)图2中曲线甲后期趋于平缓的原因是_____
6 . 利用乳酸菌构建表达抗原蛋白的工程菌是研究抗原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口服的乳酸菌可在消化道内定植存活,其表达的抗原蛋白可锚定于细胞表面(穿过细胞膜展示在细胞表面),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将某病毒抗原蛋白的部分编码序列(RBD)拼接成融合基因2RBD和3RBD,探究RBD的二聚体蛋白和三聚体蛋白能否模拟抗原蛋白中RBD的天然构象并获得高效免疫原性。重组质粒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Nco I和Sac I是pNZ8149质粒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U-M为信号肽-细胞壁锚定蛋白序列。回答下列问题:

   

(1)为满足乳酸菌生长的特殊需求,培养基除了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外,还需要添加___,并在___(填“有氧”或“无氧”)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2)拼接形成的融合基因不具备限制酶切割位点,利用PCR技术对融合基因进行扩增时,所用两种引物的5'端应分别添加___序列,以实现融合基因定向插入质粒。
(3)为鉴定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双酶切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2,泳道1为双酶切pNZ8149-2RBD,泳道2为双酶切pNZ8149-3RBD。泳道1两个条带大小分别为2507bp和2020bp,由此可知,融合基因3RBD的长度为___bp,泳道2呈现一个条带的原因是___
(4)实验成功构建了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结果发现,在蛋白表达量和稳定性相同的情况下,pNZ8149-2RBD菌株表面二聚体蛋白的含量比pNZ8149-3RBD菌株表面三聚体蛋白多,该现象说明___
7 . 凝胶阻滞试验(EMSA)的基本原理是:荧光标记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后分子量增大,电泳后通过荧光检测可在相应位置显示出阻滞条带。已知O2蛋白通过与ZmGRAS11基因启动子区的motif序列结合来调控ZmGRAS11基因的表达,科学家为证实motif序列是与O2蛋白结合的关键序列,利用荧光标记的motif序列作为指示探针,无荧光标记的motif序列(WT)和无荧光标记的突变motif序列(M1-M6)作为7种竞争探针如下表所示,分别加入了相应泳道进行EMSA试验,实验结束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探针类型motif序列
WTCTTGTGACTCATCCA
M1CTTGTCCA
M2CTTGTTTTTTTTCCA
M3CTTGGGGGGGGTCCA
M4CTTGCAGCTCATCCA
M5CTTGTGGTCCATCCA
M6CTTGTGACCTGTCCA

注:“+”表示加人相应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应物质,竞争探针足够多
A.图中“?”是指荧光标记的指示探针
B.泳道3无阻滞条带的原因是O2蛋白不与WT探针结合
C.突变的竞争探针中M3与O2蛋白结合能力最弱
D.突变探针M4、M5、M6发生了相同数目的碱基替换,但与O2蛋白结合影响相对较小的是M6
2024-05-23更新 | 363次组卷 | 2卷引用:多项、不定项选择题专练02(基础+提升) -【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8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下面题。病毒的“逃逸”,植物病毒主要侵染植物细胞,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制通常是为了适应植物细胞内的生活环境而特化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植物病毒完全不能侵染动物细胞。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植物病毒或其组分可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或进行某些功能。
自然界中近70%的植物病毒需要依靠介体昆虫传播,这些介体昆虫对植物病毒的持久性传播是导致植物病害的关键。介体昆虫可以通过自噬途径降解病毒颗粒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过程如图1。病毒也可以劫持或破坏自噬途径,在介体昆虫体内持续增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DV)进入白背飞虱(介体昆虫)的肠道上皮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其唾液腺,白背飞虱进食植物时将病毒传播。中国农业科学院某研究团队发现SDV侵染介体昆虫后“逃逸”的新机制,如图2。

SDV侵染白背飞虱后,促进Atgs基因的表达激活了自噬,其中Atg8Ⅱ蛋白与早期自噬体膜结合,参与早期自噬体的延伸和闭合。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自噬体膜上有很多正在组装和成熟的病毒颗粒,且病毒外壳蛋白P10可以与溶酶体膜上的LAMP1互作,操纵白背飞虱自噬,使SDV逃过防御,促进其持久传播。
这解释了为什么病毒可以在特定的介体昆虫中存活并高效持久传播,同时为阻断病毒的持久传播提供了新策略。
(1)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白背飞虱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还有______。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
(2)写出SDV在白背飞虱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SDV与ITGB3结合后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细胞
B.自噬体膜为病毒蛋白P10的大量聚集提供了场所
C.Atg8Ⅱ基因表达有助于SDV病毒量的下降
D.介体昆虫细胞自噬有利于SDV的增殖和传播

(4)综合文中信息,概括病毒在特定的介体昆虫中存活并高效持久传播的适应性对策____
2024-05-22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变式题20-21
9 . 人工孵化饲养幼鱼释放到自然水域是恢复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但是简单的人工饲养环境导致幼鱼没有足够的野外生存能力。
(1)影响鱼类种群数量特征的因素是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黑鲉(沿海经济鱼种)探究环境丰富对幼鱼生长的影响。环境丰富包括栖息地丰富(人工设置海草、礁石等复杂环境)和社交丰富(加入竞争鱼种)。将幼鱼进行适应性培养后,选择_______的幼鱼在环境丰富不同的条件下人工投喂饵料饲养。7周后测量生长指标,结果如图1.

①结果说明_______
②研究者进一步评估幼鱼生长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如图2.

根据图中生长相关因子的变化趋势推测黑鲉的体重应该增加,这与①中实验结果相反,请从物质与能量、进化与适应的角度解释_____
(3)T型迷宫可用于评估动物认知能力。研究者每天对以上四组黑鲉进行了T型迷宫测试,并记录幼鱼到达终点(有食物的人工栖息地)的时间,连续测试7天,结果如图3.

①测试结果表明,环境丰富下饲养的幼鱼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显著增强,依据是____
②研究者进一步评估幼鱼的认知相关因子的变化,发现环境丰富下饲养的幼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均增加,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解释幼鱼各项能力均增强的原因____
2024-05-22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变式题16-19
10 . 某种小麦的雄性不育由核基因M控制,其整个花药在发育早期停止发育进程,因此其雄性不育比较彻底。研究发现所有的雄性不育植株都特异性地携带了TRIM序列,且M及其等位基因的编码区相同;为研究该序列与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在野生型小麦中获得了M等位基因的启动子并利用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表达载体T-DNA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GFP表达后会发出绿色荧光。将不同表达载体转入幼胚获得转基因小麦,分别对核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及转基因小麦的表型和M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部分结果如表:

组别

实验材料

载体组成I、Ⅱ

植株表型

M基因表达情况

第一组

核不育小表

雄性不育

eg

第二组

野生型小麦

可育

fg

第三组

野生型小麦

ad

死亡

第四组

野生型小麦

①____

②____

eg

注:a.通用的强启动子b.M等位基因启动子c.插入TRIM序列的M等位基因启动子d.M编码区e.仅在花药发育早期表达f.在花药发育各时期均不表达g.在根、茎、叶、雌蕊中均不表达
(1)表中①处应分别选择____(填表注中字母序号),②处植株表型是____,结果发现在存活的转基因小麦花药中均能检测到绿色荧光。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是____
(2)实验过程中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将bd导入野生型小麦的实验组,理由是____
(3)科研人员为检测(1)中T-DNA插入受体细胞染色体中的位置,利用反向PCR技术对插入位点两侧序列进行了分析,过程如图2。已知T-DNA的一条单链序列为:5-GCAATGCGTAGCCTCT……AACTATGCGCTCATGA-3(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应选下列引物中的____(填序号)用于步骤Ⅲ,引物的作用是____
A.5'-CGCGAGTACT-3'     B.5'-GCGCTCATGA-3'
C.5'-CGTAGCCTCT-3'     D.5'-TACGCATTGC-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