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面的图表是兴奋在神经Ⅰ~Ⅲ上传导和传递的数据。在神经 I~Ⅲ上标记点 d1~d5,如图 1 所示。对神经Ⅰ 和Ⅱ的同一点 P 以及神经Ⅲ的点 Q(P 和 Q 各为 d1~d5中的某一点)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 4ms 后测得神经 I~Ⅲ上各点膜电位见下表。神经 I 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速度均为 2V,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 3V 和 6V。神经Ⅰ~Ⅲ上各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兴奋在各神经上只发生 1 次传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神经

4m后的膜电位(mV)

d1

d2

d3

d4

d5

I

-70

a

b

II

c

a

c

b

c

-80

a

注:a、b、c表示不同的膜电位数值,?表示膜电位未检测。

A.点Р对应点 d2,点 Q 对应点 d4
B.刺激后神经 I 的点 d1的膜电位不变
C.刺激 4ms 后,神经Ⅱ的点 d3的膜电位是-80mV
D.兴奋在神经Ⅱ上的传导速度为 2cm/ms
2 . 光呼吸可使大豆、水稻和小麦等作物的光合效率降低20%至50%,造成产量损失。光呼吸是由于O2竞争性地结合到卡尔文循环关键酶Rubisco酶上,引起核酮糖1,5二磷酸(C5)加氧分解。下图1表示叶肉细胞中有关代谢,其中①~④代表光呼吸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参与途径①的主要色素是__________;Rubisco酶主要分布在____中,催化CO2与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内部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个)。
(2)当环境中O2与CO2含量比值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时,叶片容易发生光呼吸。正常光合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后叶片会出现快速释放CO2现象(CO2猝发),试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
(3)从能量代谢分析,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小麦属于C3植物,而高粱、玉米属于C4植物,其特有的C4途径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推测,PEP羧化酶比Rubisco酶对CO2的亲和力________。叶肉细胞包围在维管束鞘细胞四周,形成花环状结构,根据此结构特点,进一步推测C4植物光呼吸比C3植物________
(5)根据对光呼吸机理的研究,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手段设计了只在叶绿体中完成的光呼吸替代途径AP(依然具有降解乙醇酸产生CO2的能力)。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检测三种不同类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回答:当胞间CO2浓度较高时,三种类型植株中,AP+RNA干扰型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光合作用过程。
2023-02-04更新 | 239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下图1为某家族相关的遗传情况,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科研人员对III9-III13个体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腓骨肌萎缩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I13的基因型为BbXDXd
C.V₂₂与V₂₃婚配,他们后代中出现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3/16
D.IV₂₀腓骨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
4 . 某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控制黑色,基因B控制灰色,且基因A的存在能完全抑制基因B的表达,若不含色素则为白色。为进一步研究该动物毛色的遗传机制,利用一对亲本杂交获得F1,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足够数量的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P

F1

F2

黑色雄性×白色雄性

雌性和雄性均表现为黑色

雌性:黑色:灰色=6:2

雄性:黑色:灰色:白色=6:1:1

(1)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无白色雌性个体的原因是______
(2)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中黑色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3)G蛋白是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M)结合,并驱动M下游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将两个G蛋白基因插入到该动物雌性个体的一对2号染色体上,两个M-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插入到该动物雄性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无法表达,只有与插入含有G蛋白基因的雌性个体杂交后的子一代中,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才会表达。甲科研小组分别利用上述的一对转基因雌雄个体进行交配,杂交子代体色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表:

组别

F1

F2

全为红色

红色:正常色=9:7

①根据杂交结果,可判断M-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到2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
②乙科研小组在重复甲组的杂交实验时,若将两个M-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到雄性个体的X、Y染色体的同源区上,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互换,则F2中雌雄个体的体色及比例是____________
③若两个M-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到雄性个体的两条2号染色体上,则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得到的F2个体的体色及比例是______
2022-11-03更新 | 48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5 .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因此在__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传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下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下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___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紫粒基因型为______,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022-10-01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下图a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图b为线粒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有氧呼吸某阶段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表示图a的___________结构,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某过程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___________(填“电子放能”或“H+浓度差”)提供。科学家将提取自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如图c所示)上,巧妙的验证了上述推测:
将嵌有蛋白质P的人工脂质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然后将其随机均分为两份。一份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实验组。另一份人工脂质体继续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ATP的生成情况。有ATP生成的是___________组。在形成ATP时,蛋白质P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会导致线粒体嵴密度增大、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等),细胞长度变长,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据表分析:
指标组别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胞外乳酸水平线粒体嵴密度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4.21.00.3510.10.9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5.61.40.2817.52.390.25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3.10.80.389.81.221.22
①DRP1S637磷酸化与线粒体融合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将下列选项排序从而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

a.线粒体融合增强
b.DRP1S637磷酸化增强
c.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d.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2022-07-04更新 | 162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自花传粉植物,有紫花和白花性状,受细胞核基因控制。选择某紫色植株自交,所得子代数量足够多,统计发现F1中开白花植株的比例为7/16,其余均开紫花(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对亲本植株进行测交,则子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4
B.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有11/36的植株开白花
C.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能是杂合子植株产生的某种配子中有6/7不参与受精
D.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有2/9的植株开白花
8 . 亚洲棉的光籽(无短绒)和毛籽(有短绒)是一对相对性状,为探究棉绒的遗传规律并揭示其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利用表型为光籽的不同突变体与野生型毛籽棉进行杂交,统计F1自交结果如下表:
组别亲本F2表型及比例
突变体甲×毛籽棉光籽∶毛籽=3∶1
突变体乙×毛籽棉光籽∶毛籽=13∶3
突变体丙×毛籽棉光籽∶毛籽=9∶7
据表可知,突变体甲光籽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②组F2光籽棉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推测③组F1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综合三组杂交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2)研究发现,8号染色体的~880kb至~903kb区间与突变体甲的光籽表型相关。根据野生型毛籽棉的该区间设计连续的重叠引物,提取突变体甲和野生型的__________进行PCR,产物扩增结果如下图。

据图可知分子量较大的扩增产物与点样处的距离较__________(选择“大”或“小”填写),推测8号染色体上第__________对引物对应的区间(简称M)__________是突变体甲光籽出现的根本原因。
(3)研究者对杂交组合①的F2进行扩增,证实甲的光籽表型与区间M密切相关。得出此结论的扩增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
(4)研究者从野生型和突变体甲中克隆出区间M后,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导入棉花原生质体,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

内参基因REN是为了排除转化效率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图中LUC/REN用来衡量__________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说明突变体甲的区间M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且其作用的发挥与区间M的_____有关。
(5)基因GaFZ的表达会影响棉花短绒的发育,检测发现突变体甲GaFZ蛋白结构与野生型一致。综合上述研究推测突变体甲光籽表型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
9 . 某种牵牛花花色的遗传受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紫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让F1粉红色牵牛花自交,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紫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若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紫色牵牛花分别自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于(       
A.红色:粉红色:紫色=1:2:1B.红色:粉红色:紫色=1:4:1
C.紫色:粉红色:红色=3:2:1D.紫色:粉红色:红色=4:4:1
2021-10-24更新 | 3293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生物试题
10 . 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系作亲本杂交得F1,F1的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品系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

F1

1

2

2

2

F1

1

1

1

1

A.F1自交得到的F2有9种基因型
B.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不能受精
C.F1自交后代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7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