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某自花传粉植物体内有三种物质(甲、乙、丙),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三种酶均由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合成。为培育生产乙物质的优良品种,科学家利用野生型植株和两种突变植株(T1、T2)进行自交,结果如表所示(多或少指三种物质含量的多或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亲本(表型)自交F1代株数(表型)
野生型(甲少、乙少、丙多)180(甲少、乙少、丙多)
T1(甲少、乙少、丙多)90(甲少、乙多、丙少)、271(甲少、乙少、丙多)、120(甲少、乙少、丙少)
T2(甲少、乙少、丙多)91(甲少、乙多、丙少)、270(甲少、乙少、丙多)、122(甲多、乙少、丙少)
A.野生型、T1、T2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
B.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少、丙多)个体的基因型各有2种
C.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多、丙少)个体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D.理论上T1自交F1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植株比T2自交F1代中多
2 . 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理论上,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Ⅰ2、Ⅲ1和Ⅲ2的基因型相同
B.Ⅱ2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含4个致病基因
C.Ⅲ2与Ⅲ3婚配所生儿子正常的概率为1/2
D.Ⅰ1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的概率为1/2
单选题-单选 | 困难(0.15) |
名校
3 . 某种二倍体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存在斑翅与正常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桃色眼与黑色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选择斑翅桃色眼雌性昆虫与正常翅黑色眼雄性昆虫杂交,得到F1代雌性昆虫为正常翅桃色眼∶正常翅黑色眼=1∶1,雄性昆虫为斑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1∶1,F1相互交配产生F2,得到F2中正常翅黑色眼∶正常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斑翅桃色眼=2∶3∶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翅型中的斑翅属于隐性性状
B.BB纯合时可能存在致死效应,且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是Bb
C.昆虫种群中,正常翅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共有3种
D.F2中斑翅桃色眼昆虫的基因型是bbXaXa
4 .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由图一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来调节生命活动。图一中,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
(2)图一中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则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具体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二为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据图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物质A由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T细胞,则这是一个___________调节过程,物质A为___________
II、为探究植物免疫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研究。
(1)病原菌可向植物体内注入一些效应因子来抑制植物的免疫,植物通过让感病部位出现类似于动物细胞凋亡的现象,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扩散。植物和病原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白粉菌侵染拟南芥突变体植物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得到下图1和图2所示结果。

据图可知,E基因敲除所导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病原体起到有效的免疫防御作用,据此推测E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水杨酸信号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P基因控制水杨酸的合成。科研人员利用P基因敲除突变体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如图。

据实验结果推测,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___________含量。
2021-02-05更新 | 14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5 . 水稻有一个穗型突变体 T637,与特青相比,T637 穗簇生,植株矮化,粒型变小。回答下列问题.

(1) 欲证 明T637发生的 变 异是基 因 突变而 不 是染色 体 变异, 最 简单的 方法 是_____。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只有一条 4 号染色体上某基因插入了一段 DNA 序列, 可确定此种变异类型为______,且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变异。
(2)配制 4 种浓度梯度的 24-epiBL(24—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处理特青和 T637,发现二者的叶夹角均会随着 24-epiBL 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右 图可判断特青和 T637 对不同浓度 24-epiBL 的敏感程度,确认____为 油菜素内酯敏感型突变体。
(3)若将某种抗虫基因导入 T637 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将此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成完整 植株。为确定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 4 号染色体上,最简单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只考虑粒型及抗虫性状,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2∶1∶1,则抗虫基因整合到 了 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不位于一条 4 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__________=3∶1,则抗虫基因整合到了 4 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 位于一条 4 号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中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9∶3∶3∶1,则_____
2020-06-14更新 | 4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五月考试生物试题
6 . 已知小麦的抗旱对敏旱为显性,多颗粒对少颗粒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颗表现型为抗旱、多颗粒的植株,对其进行测交,测交后代4种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1:1:2,若让这棵植株自交,其后代上述4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       
A.9:3:3:1B.24:8:3:1C.22:5:5:4D.20:5:5:2
7 .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蓝色两种。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父本植株数目

(表现性)

母本植株数目

(表现性)

F1植株数目

(表现性)

F2植株数目

(表现性)

10(紫色)

10(紫色)

81(紫色)

260(紫色)

61(蓝色)

10(紫色)

10(蓝色)

79(紫色)

270(紫色)

89(蓝色)

A.通过I判断,紫色和蓝色这对相对性状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将I、II中的F2紫色植株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6:5
C.取杂交II中的F2紫色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8:1
D.将两个杂交组合中的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1
8 . 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种子的形状圆粒(B)对皱粒(b)为显性,两对基因 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现有一批黄色圆粒种子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见下表。则这批种子的基因型及 比例为

亲本

交配方式

子 代

黄色圆粒

测交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4978

5106

1031

989

A.全为 AaBbB.AaBb : AABb = 1 : 2
C.AaBb : AABb = 1 : 3D.AaBb : AABb = 1 : 4
9 .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1)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2)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3)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4)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5)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后得出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的结论
(6)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7)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用健那绿染色的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10 .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成功导入植株W(2n=40)的染色体组中。植株W自交,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16。取植株W 某部位的一个细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基因A和基因B(基因A、基因B均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W获得抗虫和抗除草剂变异性状,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若4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有的子细胞不含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D.若4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过20个四分体
2018-05-26更新 | 3050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