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番茄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1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或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填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填结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2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_______填“m”“m₂”“m₃”或“m₄”)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该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将装置一(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装置二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装置一和装置二中各取下一片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装置_______中的叶片变蓝。装置一和装置二为一组对照实验,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初学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我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探究某种疫苗的有效性,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成A、B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

A组

注射流感疫苗

20天后注射等量流感病毒

正常生活

B组

不注射流感疫苗

20天后注射等量流感病毒

大部分死亡

(1)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 ,它没有______结构。
(2)流感暴发期间,健康人出门要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戴口罩是为了_______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的疫苗属于________,它能刺激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4)每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初学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MSMS+脱落酸MS+PACMS+PAC+赤霉素
培养时间WTOXWTOXWTOXWTOX
24小时0800360000
36小时3190572331818
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
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
今日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山东卷生物
4 . 稻田综合种养是绿色生态的农渔(禽)发展模式,契合当下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粮养双赢”的良好效益。下图是稻鸭共作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碳元素转移过程,箭头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碳元素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转移,图中箭头指向需修改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鸭子的食物比例由水稻、杂草:植食性昆虫=1:2,调整为3:2,那么调整后鸭子获得的能量值是原来的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倍。
(3)与稻鸭共作模式相比,稻单作模式下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更高。
(4)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二化螟幼虫喜钻入稻茎为害,稻纵卷叶螟幼虫喜取食上表皮及叶肉。苏云金芽孢杆菌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多种害虫具有杀虫活性,可制成杀虫剂(Bt药液)。科研人员比较不同剂量的Bt药液对二化螟幼虫和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如图所示。根据题干信息分析,Bt药液对_____幼虫的杀灭效果较好,另一害虫存活率相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稻田中的基本组分进行合理组织,设计了一个生态缸。下列关于生态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缸中消费者的存在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生态缸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
C.生态缸需要放在不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D.生态缸中生物死亡、水质恶化造成生态系统进一步失衡属于正反馈调节
E.生态缸是密闭的,外部环境对生态缸的生态平衡没有影响
5 . 双江湖是在义乌江与南江交汇口正在建设的一个大型人工湖。待全部建成后可成为一座兼顾防洪、休闲旅游、灌溉发电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国家级水利枢纽工程。请分析并回答:
(1)湖畔湿地里的螃蟹到繁殖季节,雄性螃蟹会挥动双臂,来吸引雌性螃蟹,这个过程称为“展示”。“展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中的_______,此信息有利于__________
(2)现有湖区内养殖有青鱼、鳙鱼等家鱼,各类家鱼在水体中分层分布、摄食的食物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混合放养的优点为_____。研究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湖中的鳙鱼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分析,首捕时用大网眼渔网捕捞80条并标记.重捕时用小网眼渔网捕捞825条,其中小鱼(不能被大网眼渔网捕到)725条,带标记的鱼5条,则湖泊中鳙鱼数量约为______条。捕捞鳙鱼时渔网网眼的大小会对湖中鳙鱼种群的_______产生影响。
(3)双江湖建设后期,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为了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增加________的复杂程度。研究湖边湿地群落中的能量流动,需要先调查__________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为了使双江湖区的景色更加美观,有人建议清除部分野生植物,增加睡莲、荷花等多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请你依据所学生态学知识对此建议进行评价: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6 . 药物DSF 已被证实在各种肿瘤中均能发挥抗肿瘤效应。用PD-1 单抗法治疗肿瘤对部分病人无效。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小分子改变PD-L1 的表达情况可以增强 PD-1 单抗的疗效,DSF 能促进 IRF7 基因去甲基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RF7通过对翻译水平的调控影响PD-L1 的合成
B.图中在核糖体上mRNA 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往右
C.推测成熟的PD-L1 的第一个氨基酸一定是甲硫氨酸
D.推测 DNMT1 通过维持IRF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而抑制其表达
今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7 . 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科研人员研究盐胁迫下竹柳苗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CK:对照组;S1:轻度盐胁迫;S2:中度盐胁迫;S3:重度盐胁迫
(1)与第3天相比,第6天盐胁迫组竹柳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其中____________组(填“S2”或“S3”)是因为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度盐胁迫条件下,12天内竹柳苗干重的变化为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据此推测竹柳减缓盐胁迫对水分吸收影响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通过激活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以及提高P5CR酶的活性。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该机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8 . 在非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其数学模型为:增长速率 公式中字母含义是:N为某时期种群的数量,r为瞬时增长率,K为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有:①提出合理假设②观察研究对象 ③建立数学模型 ④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B.食物、天敌、气候等密度制约因素限制种群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大
C.某湖泊中,某种鱼的可持续最大捕捞速率为rK/4
D.自然环境中,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 值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9 . 小白菜根系部分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磷的能力,科研人员从中筛选出了分解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培养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依据,部分研究步骤如下。
步骤1:小白菜根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取10g小白菜根系土壤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并依次进行等比稀释。分别将稀释度10-2∼10-4、10-3∼10-5、10-6∼10-8的菌液接种到真菌、放线菌、细菌的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
步骤2:小白菜根系解磷微生物的筛选
挑取步骤1中培养基上的不同单菌落接种到有机磷培养基A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及透明圈大小(固体培养基中有机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结果如下图(图中字母和数字组合代表菌株种类)。

   

步骤3:菌株解磷能力的测定
将初步筛选的3种菌株分别接种到有机磷培养基B中进行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
步骤4:解磷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配制有机磷培养基时分别使用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作为碳源,并分别设置不同转速进行摇床培养,72小时后检测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取不同稀释度菌液接种到不同种类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
(2)步骤2使用的接种工具为________,接种前需进行________,以防止杂菌污染。接种时,可根据菌落的________挑取不同类型菌株分别接种到培养基A上。培养结果初步表明,FG5解磷能力最强,依据是________
(3)与步骤2中培养基A相比,步骤3中培养基B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经测定,培养FG5的上清液中________,则可确认FG5的解磷能力最强。
(4)步骤4进行摇床培养时,转速过低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不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但转速过高容易导致________,从而影响其解磷能力。
(5)综上研究,在实验条件下为更好地实现有机磷的降解,你的建议是________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20世纪60年代,迁徙到我国新疆地区的高鼻羚羊种群由于捕猎、迁徙路线被阻断、栖息地被破坏而消失。分布在哈萨克斯坦的高鼻羚羊种群由于盗猎、疾病等原因,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2015年高鼻羚羊感染病菌大量死亡,种群总数剩余25.67万,后因全球疫情影响,减少了人类干扰,到2022年种群恢复到156万,已达到“羊口巅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2015年到2022年高鼻羚羊种群数量呈现出“J”形增长
B.准确统计高鼻羚羊的种群数量可以采取标记重捕法
C.2015年高鼻羚羊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
D.人类生活的干扰以及疾病是限制高鼻羚羊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