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进行能量转换,都可利用H的跨膜浓度差来合成ATP,图1、图2分别为这两种细胞器中的部分结构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①②③⑤表示H的跨膜运输,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消耗的NADH来自____(场所),图2过程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最终转化为____中活跃的化学能。
(2)图中过程②和⑤的运输方式属于____。参与过程⑤的蛋白质由CF0、CF1构成,可推断CF0为疏水部分,推断理由是____
(3)从破碎叶肉细胞中提取完整类囊体并制备成悬液,对其进行光照处理后悬液的pH明显升高,结合图2分析,造成pH升高的过程有____(答2点)。
(4)蓝细菌细胞质中的NADH可将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也可参与有氧呼吸产生ATP,其光合作用中存在途径1(发生水的光解产生ATP)和途径2(产生ATP不发生水光解)。某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途径2被增强的蓝细菌工程菌K,发现其能积累更多的D-乳酸,分析原因是____
2 . 如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死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图1细胞①为细胞毒性T细胞,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使靶细胞裂解
C.图2细胞为浆细胞,它直接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能识别抗原
D.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种抗原的记忆,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这种抗原刺激时,能迅速产生抗体
3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环境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机遇。某林区曾经遭受火灾,造成部分天然林死亡,为了尽快恢复该地植被,当地采取人工营造方式培育了人工林。若干年后,某研究小组分别调查了该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结构组成,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物种丰富度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垂直结构更为复杂的是_____________,垂直结构复杂更有利于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发生在人工林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4)人工林容易发生虫害,试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提出人工林虫害防控的措施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 . 油菜籽中有一种有机化合物L-5-乙基呃唑烷-硫酮(VOT),可诱发甲状腺疾病。研究发现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部分细菌可以分解VOT,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瘤胃提取物中分离VOT分解菌的流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判断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可以将接种瘤胃提取物的A培养基和一个___的B培养基都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若B培养基中长出了菌落,说明___
(2)纯化菌种时,图乙所示的接种方法是___,利用图中所示的接种方法接种微生物时,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___
(3)甲为液体选择培养基,甲中的细菌比乙中的生长速度快,原因是___
(4)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8、50、54、56,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___个。如果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该方法统计数目偏___,原因是___
5 . 下图是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甲——戊为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甲:性激素进入组织细胞;                           乙: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
丙:植物根毛细胞吸收水分                           丁:人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戊: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内流(此过程利用钠离子通道)形成动作电位
A.甲和乙都涉及的图有①、③B.丙和丁都涉及的图有②、④、⑥
C.乙和戊都涉及的的图有②、③、⑥D.丁和戊都涉及的图有③、⑤
6 . 奶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尿素分解菌。现有科学小组利用屠宰场提取的奶牛瘤胃内容物,对其进行分离计数,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制备培养基,所使用的培养基按功能来分应为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将5g内容物加入45mL无菌水制成稀释10倍的滤液,并继续进行梯度稀释。取不同浓度稀释液各0.1mL,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培养基上,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原因是奶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尿素分解菌,其异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______。若在稀释倍数为105的三个培养基中,菌落数分别是156、174、183,则每克内容物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____________个。实际活菌值往往比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值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尿素分解菌进行了A中的操作, 其采用___________法进行操作,由A图可得,在该操作过程中接种工具至少要灼烧_________次;其中第一次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__
7 . 随着人类星际旅行计划的推进,如何降低乘员代谢率以减少飞船负载是关键问题之一、动物的冬眠为人类低代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显示某储脂类哺乳动物的整个冬眠过程包含多个冬眠阵。每个冬眠阵由入眠、深冬眠、激醒和阵间觉醒四个阶段组成,其体温和代谢率变化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入眠阶段该动物体温逐渐_____,呼吸频率会发生相应变化,调控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_____。进入深冬眠阶段后该动物维持_____,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在激醒过程中,从中枢神经系统的_____发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迅速回升。
(3)该动物在阵间觉醒阶段会排尿,排尿是在高级中枢调控下由低级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完成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该动物冬眠季节不进食、不饮水,主要通过分解体内的_____产生水。
(4)低温不能诱发非冬眠动物冬眠,但利用某种物质可诱导出猕猴等动物的低代谢状态,其机制是激活了下丘脑的特定神经元。据此推测,研究人体低代谢调节机制的关键是要找到__________,并保证“星际旅行休眠人”能够及时__________
8 . 作物种子贮藏过程中的损耗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抑制作物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减少损耗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作物种子呼吸速率与其含水量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含水量低时,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种子的自由水含量较少,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B.种子含水量高时,呼吸速率增强的原因是种子的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代谢水平增强
C.种子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种子的结合水含量较少,细胞线粒体损伤
D.种子含水量升至16%左右时,作物1种子较作物2种子更耐贮藏
9 . 回答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紫花苜蓿是具有世界栽培意义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的优质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公农1号是我国培育出的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科研人员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试验基地对当年播种且水肥适中、正处于分枝期的公农1号进行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观测。请回答问题:
      
(1)经测定,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分别如图1、2、3。紫花苜蓿在17:30时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将CO2转化为三碳化合物(C3),进而形成有机物。此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去处是____________
(2)11:30光照强度最强时,净光合速率反而最低,说明紫花苜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请结合图1、图2解释这一现象对紫花苜蓿生存的意义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引起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植物自身因素包括气孔部分关闭引起的气孔限制和叶肉细胞活性下降引起的非气孔限制两类,前者使胞间CO2浓度降低,后者使胞间CO2浓度升高。当两种因素同时存在时,胞间CO2浓度变化的方向依赖于占优势的因素,因此可根据胞间CO2浓度变化的方向来判断哪个因素占优势。请据图3判断植物自身因素中引起紫花苜蓿“光合午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10 . 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___________,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___________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图2中,在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___________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通常通过检测尿液中类固醇类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园圈养小熊猫的福利情况。皮质醇的分泌是由___________轴调节的。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进入尿液,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
2022-10-28更新 | 776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生物试题变式题16-18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