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48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材应选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区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
B.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便于后期进行观察
C.使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的目的是解离根尖细胞,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若实验操作正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2 . 下表为某鉴定实验的处理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
+ +
甲、乙混合

注:各种试剂的使用方法正确;“+”表示显色,“++”表示显色更深,“-”表示不显色。
A.甲液中可能含蛋白质,乙液中可能含有淀粉
B.甲液中含有能让乙液中淀粉水解的物质
C.甲液、乙液混合后存在的还原糖来自乙液中淀粉的水解
D.甲液、乙液中加入斐林试剂而不显砖红色,是因为没有水浴加热
3 .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但假说不一定正确
2018-12-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4) |
名校
4 .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发现在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5 . 研究者对某保护区内鸟类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内有MG、CE、DP、DW四个地雀种群,其中只有地雀MG与地雀CE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其余地雀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在不同生活季节中,地雀数量有很大差异。下图1所示为三年间地雀DW种群越冬个体某种基因频率的调查结果。

   

(1)判断DW种群发生了进化的理由是___________。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下图2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

   

(2)造成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的本质是_____。以下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
A.与MG亲缘关系最近的是CE                  B.与DP亲缘关系最远的是DW
C.DP和DW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地雀喙的形态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研究者发现,保护区内很多地雀都爱捕食某种蛾,这种蛾因具有多种体色而被捕率不同。对该种蛾的两个种群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如下表。
基因型A种群(只)B种群(只)
WaWb2000
WaWa50120
WbWc100200
WcWc15050
WaWc10080
(3)由于地雀的捕食,B种群中WbWc的个体明显增多,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
(4)以下对A种群和B种群的分析比较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Wa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33%
B.B种群中具有WaWb的物种已经灭绝
C.地雀对蛾的选择性捕食决定了蛾的进化方向
D.就W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
(5)已知上述A和B种群中每个个体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种群A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___
2019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6 . 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该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是连接DNA单链上两个核糖核苷酸的化学键
B.该DNA分子复制n次,含母链的DNA分子只有2个
C.①与②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该DNA分子复制第n次,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60×(2n-1)个
2024-04-30更新 | 157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C是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分为e、f、g三组统计后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中的甲→乙阶段对应图B中b段和d段
B.图A中的乙→甲阶段、图C的f组细胞进行染色单体的形成
C.图C的g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或1:2
D.若加入DNA合成酶抑制剂,则会导致g组细胞数目增多
8 . 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都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在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可造成机体发热至38.5℃以上,这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受影响有关。下图表示机体在发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人体产生的致热性细胞因子会使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调
B.在体温上升至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物质d是神经递质,可与甲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膜电位变化
D.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9 . 转运蛋白在生物膜上进行物质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下列有关细胞膜上两种转运蛋白说法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具有选择性,而通道蛋白没有
B.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可能需要能量,而通道蛋白不需要
C.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可能逆浓度梯度,而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
D.载体蛋白行使功能时需要与被运输物质结合,而通道蛋白不需要
2024-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B卷)
10 .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溶酶体中运出H+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酶活性降低
C.Cl-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
D.Cl-/H+转运蛋白缺失将导致细胞质基质中pH值升高
2024-03-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