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05 道试题
1 . 研究表明,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X)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例决定:当X/A≥1时个体为雌性;当X/A≤0.5时个体为雄性;若0.5<X/A<1时个体具有两性特征。细胞中无X染色体会使胚胎致死,Y染色体对果蝇的性别不起作用,但对雄性的育性有作用。下列相关正确的是(       
A.可育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必为XY,雌果蝇中只有性染色体为XX才可育
B.若某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OY,则它能与正常雌果蝇交配产生后代
C.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子代性染色体可能异常
D.若某果蝇有3个常染色体组并有两条X染色体,则该果蝇具有两性特征
昨日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列有关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阻止了基因交流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B.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3 . 大量证据表明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的是(       
A.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
B.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鲸的鳍、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等“同源器官”结构相似
4 . 现有一个较大且达到平衡的芦花鸡种群,雌雄个体比例为1∶1,其中芦花ZBW个体占种群个体数的10%,则该群体中ZB的基因频率和雄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为(       
A.5%、81%B.20%、68%
C.20%、32%D.10%、64%
5 . 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交配后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一定不存在隔离
B.生物的变异一定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种群中一些个体发生基因突变,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6 . 达尔文认为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来源于微小的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适应就是指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有适应
B.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获得性遗传,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经多变的环境诱发产生可遗传变异的个体大都更加适应新环境
7 . 血Ƴ球蛋白缺乏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Y染色体上无B、b基因。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患该病的儿子和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基因检测发现该夫妇均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女儿和母亲的基因型可能不相同
B.血Ƴ球蛋白缺乏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该对夫妇再生一个表型正常女孩,她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调查血Ƴ球蛋白缺乏症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
8 . 图①表示某细胞生物以图中的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的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UGA为终止密码,图②表示图①的mRNA缺失了一个碱基A,图③表示在图①的mRNA的第6个碱基后连续插入三个碱基CUG。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②、图③中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图②、图③中的mRNA指导合成的肽链对生物适应环境可能更有利
C.图②的碱基缺失一定会使终止密码提前出现
D.mRNA中插入或缺失连续排列的三个碱基只会改变一个氨基酸,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很小
9 . 黑麦(2n=14)具有许多普通小麦(6n=42)不具有的优良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纯合黑麦与纯合普通小麦杂交,再将F1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可育植株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常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或萌发的种子获得可育植株X
C.可育植株X体细胞中含56条染色体,8个染色体组
D.植株X自交,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10 . 蜜蜂的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雌蜂(蜂王和工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在某一蜜蜂群体中发现了白眼突变雄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决定
C.可通过观察雄蜂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来判断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否发生基因重组
D.携带白眼突变基因的1个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白眼基因的概率为0或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