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功能很多,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无机盐虽然含量不多,但是当某些无机盐缺乏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1)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关系图。
   
①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结合水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气温下降,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________抗寒能力_______________
(2)在某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经常出现白苗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缺镁导致叶绿素无法形成。有同学利用两组长势相同的冬小麦幼苗完成下列实验,探究哪种观点正确。

组别

培养液,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A

全素培养液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育

相同的一段时间

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B

缺镁培养液

①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________组的冬小麦幼苗正常生长,若B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则观点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错误;
②若实验证明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镁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进一步证明该观点正确,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步骤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
B.孟德尔在发现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C.孟德尔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3 . 植物的开花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1)检测植物体内是否产生___________是预测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结合SPL蛋白的功能,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关键词:促进、解除)。
(2)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才能开花结实。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
组别123
处理方式未经低温处理经低温处理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检测结果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有某些特殊蛋白质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不能抽穗开花抽穗开花不能抽穗开花
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B.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
C.春化作用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3)图2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图3为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结合图2和图3,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图2中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
B.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顶端花蕾
C.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
D.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
(4)根据图3信息可知,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长度,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延迟,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若想延迟菊花开花,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11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一中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兴趣小组对生长素相关应用和研究非常感兴趣,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芽的数量大大增加,从生长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________


(3)番茄营养丰富,若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高浓度生长素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_
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籽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较大
(4)下面是研究生长素的三组实验设计示意图。

①根据实验1结果可知,切除尖端的幼苗,向左弯曲生长,其生长素最终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实验1是为了研究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且能促进幼苗下端生长,应补充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2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实验3是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幼苗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请将实验3中的甲、乙两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5 .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多对基因控制。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紫色花个体与另一紫色花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蓝色花,其比例为紫色花个体 :蓝色花个体=13 :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但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蓝色花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则子代中蓝色花的基因型是______,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可能即可)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蓝色花个体进行_________,如果后代出现紫色花个体:蓝色花个体=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5)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对该种植物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的探究。下图是花药培养产生植株的两种途径,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该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图示两种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材时,从花粉发育来看,一般选择处于________期的花粉培育成功率较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配制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时,往往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考生物试卷
6 . 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中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在相同的培养液和培养环境中培养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在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为___________(不考虑代谢产物的影响),图中t₂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不同,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t1时曲线a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曲线b种群增长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时刻曲线a种内竞争的强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曲线b种内竞争的强度。
(3)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估算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某同学进行的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上层溶液滴在计数板上,后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①有同学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存在两处错误,正确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进行正确步骤观察到计数室(规格为25×16)的四边及中间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个。若想要只计数计数室内活的酵母菌,可以用___________染液处理计数室内的酵母菌。
7 . 研究者对某保护区内鸟类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内有MG、CE、DP、DW四个地雀种群,其中只有地雀MG与地雀CE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其余地雀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在不同生活季节中,地雀数量有很大差异。下图1所示为三年间地雀DW种群越冬个体某种基因频率的调查结果。

   

(1)判断DW种群发生了进化的理由是___________。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下图2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

   

(2)造成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的本质是_____。以下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
A.与MG亲缘关系最近的是CE                  B.与DP亲缘关系最远的是DW
C.DP和DW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地雀喙的形态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研究者发现,保护区内很多地雀都爱捕食某种蛾,这种蛾因具有多种体色而被捕率不同。对该种蛾的两个种群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如下表。
基因型A种群(只)B种群(只)
WaWb2000
WaWa50120
WbWc100200
WcWc15050
WaWc10080
(3)由于地雀的捕食,B种群中WbWc的个体明显增多,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
(4)以下对A种群和B种群的分析比较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Wa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33%
B.B种群中具有WaWb的物种已经灭绝
C.地雀对蛾的选择性捕食决定了蛾的进化方向
D.就W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
(5)已知上述A和B种群中每个个体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种群A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___
8 .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细胞的部分组分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其中,A、B、C表示细胞器,COPⅠ、COPⅡ是两种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细胞器B与C之间的运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过程体现了溶酶体的功能(之一)是______,图中发达的膜性结构使细胞区室化,这对于细胞代谢的意义是______
(2)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了_____层生物膜,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分泌蛋白能够准确、无误地被运输到细胞外,主要依靠____(填“COPⅠ”或“COPⅡ”)对正确蛋白的运输,而对错误蛋白的回收则主要依靠____(填“COPⅠ”或“COPⅡ”)。
(3)结构B和C上特定的信号分子通过识别COPⅠ、COPⅡ被膜小泡上特定的序列实现蛋白质的准确运输,该识别过程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物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判断理由是______
2023-11-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安徽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大豆蛋白是存在于大豆中的植物蛋白,属于完全蛋白质(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含量略低;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磷脂,不含胆固醇,它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大豆蛋白也有缺点,怕高温。大豆蛋白非常适合健身者食用,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表明:相比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的抗氧化保护性能更强,有助于提高训练后的机体恢复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___。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分类的依据是___
(2)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结构,从其基本组成单位角度分析原因;___。大豆中的一种蛋白质的结构及相关基团如下图,该种蛋白质至少含有___个游离的氨基,由氨基酸形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产生___个水分子,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

(3)某同学认为大豆蛋白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日常饮食中可以用大豆取代其他食物。该同学的观点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
10 . 2022年,我国南方多地遭遇的极端高温干旱,使得培育耐旱耐高温的作物品种尤为重要。图1表示25℃条件下,某种耐旱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某兴趣小组将该种耐旱水稻植株在38℃、干旱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认为“在B点时,该植株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CO2”,这种观点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
(2)在38℃、干旱条件下,耐干旱水稻植株的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减小,与之变化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3)根据图2信息,请从CO2变化的角度分析,该水稻植株在处理前后,其光合速率变化不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叶片气孔数量变化较小,但气孔会出现周期性的开放与关闭,即“气孔振荡”现象。“气孔振荡”是植物对高温、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