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63 道试题
1 . 将某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连接,构建 L1-GFP 融合基因,再将融合基因与质粒连接构建下图所示表达载体。图中限制酶 E1~E4 处理产生的黏性末端均不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构建L1-GFP融合基因需要用到限制酶有E1、E2、E4
B.E1、E4 双酶切确保L1-GFP融合基因与载体的正确连接
C.GFP可用于检测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D.培育乳汁中含 L1的转基因羊需将表达载体转入乳腺细胞
2022-06-24更新 | 621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
B.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
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中国萤火虫保护联盟于2018年6月8日成立,该红织倡议“拒绝萤火虫野生贸易”,并致力于对萤火虫的保护,希望能将萤火虫这个发光的“印章”盖满神州大地.
资料一: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资料二: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萤火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资料三: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随光载体的修饰程度而变化,闪光信号所包含的信息、闪光信号的传递、接收都是影响萤火虫两性交流的因素。闪光信号的频率、光谱、强度及这些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可看成信号的编码。
1.萤火虫发光是因为其尾部细胞中的荧光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TP能够激活荧光素,是因为其具有催化功能,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B.荧光素的激活需要消耗ATP,属于吸能反应
C.激活的荧光素只能在荧光素酶催化下与氧发生反应,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D.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储存有大量的ATP
2.下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一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
B.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C.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
D.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
3.有一种萤火虫雄萤到处飞来飞去,但严格地每隔8发光一次,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以发光相应答,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但总是在雄萤发光后才发光。据研究,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同,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萤火虫的发光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
C.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05-21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或过少都能引发很严重的疾病。这种脑内分泌物与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资料一: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作为神经递质可以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多巴胺系统调节障碍涉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和垂体肿瘤的发生等。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资料二: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患者有运动性抽动的症状,眨眼睛、耸肩膀、摇头,甚至发声。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其分泌过多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从而引发代谢问题。
资料三:多巴胺能调控奖赏、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神经元接收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多巴胺转运载体能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与包括阿片,可卡因,安非他命药物成瘾和乙醇等造成的精神运动效应以及奖励机制的控制有关。
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
B.多巴胺分泌异常,能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
C.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D.多巴胺与激素都有特异性,通过体液只运输给相应靶器官
2.下图是多巴胺的释放与回收的模式图,毒品可卡因能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活性,干扰脑神经兴奋的传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内的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小体中
B.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能引起Na+大量内流
C.多巴胺转运载体能调节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
D.可卡因会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2021-04-11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调查(一)(一模)生物试题
5 .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资料1:1890年,Heape将2个四细胞时期的安哥拉兔胚胎移植到一只受精的比利时兔的输卵管中,产下了4只比利时和2只安哥拉幼兔,这是第一次成功移植哺乳动物胚胎。后来,Dziuk等研究了利用促卵泡素进行超数排卵的方法,有报道指出,使用透明质酸作为稀释剂注射1或2次促卵泡素的效果与用盐水为稀释剂多次注射促卵泡素的效果一致。
资料2:2019年1月24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开启了克隆猴模型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春天”。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被敲除的猕猴,采集了其中一只睡眠紊乱最明显的敲除猴A6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5只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
1.结合资料一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工程是对动物早期胚胎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
B.比利时兔产下两种兔的生理学基础是比利时兔已受精形成自己的受精卵,安哥拉兔的胚胎可与比利时兔建立正常生理和组织上的联系,在比利时兔体内安哥拉兔的遗传特性不受影响
C.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供体和受体间进行空间位置的转移
D.经超数排卵得到的卵子必需要体外培养才能受精,从资料一报道中可得出超数排卵的数量只与稀释剂的种类有关
2.结合资料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经基因编辑后形成的胚胎可发育为克隆猴
B.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C.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使之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
2021-06-13更新 | 3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Ⅱ: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下图:

材料Ⅲ:燃料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木薯、甜高粱,地瓜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废醪处理等。
1.下列关于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到的黑土壤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才能进行富集培养
B.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可以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逐渐提高
C.人工筛选可以使产纤维素菌株发生定向进化
D.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来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是因为其能分解刚果红产生透明圈
2.关于乙醇燃料生产和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燃料时,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糖化阶段起重要作用
B.在发酵产酒精阶段,酵母菌细胞内的[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乙醇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达到碳排放的平衡,有效的实现了碳中和
D.产纤维素酶细菌中纤维素酶的合成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2021-06-13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塘沽一中高三模拟生物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无子果实是指有些植物的花不经过受精,也能由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这样的果实里不含种子,这种现象叫做单性结实。
资料一:无子果实的形成可分为自然单性结实和刺激单性结实两种,如香蕉、菠萝、无核蜜橘等属于自然单性结实。刺激单性结实是指外界给予某种刺激,如物理和化学刺激等诱导形成无子果实。
资料二:子房发育成为果实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一般来说,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幼嫩种子提供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没有种子,生长素从何而来呢?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长素外,同时也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系。当二倍体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体植株的子房内并将自身合成生长素的酶系转移到其中,从而在子房内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使子房发成无子果实。
1.普通西瓜是二倍体,下图为无子西瓜的培育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能够遗传
B.①过程需要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
C.②过程得到的无子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2.农业专家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培育出无子番茄。下列有关无子番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核DNA含量与原番茄相同
B.该无子番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仍结无子番茄
C.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该无子番茄与原番茄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2021-05-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8 .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 mm、0.5 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

(1)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一中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在观察中,图二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2)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3)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一个小动物的运动轨迹,为了能保证这只小动物始终在视野内,观察者需要不断的移动装片,则移动方向是_______
A.B.C.D.
(4)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片,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化为图乙,正确操作顺序是:向________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亮视野后调节________直至物像清晰。

(5)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刚好能看到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完整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看到的细胞数目与原来相比少_____个,视野中央看到一个pd,则标本片上实际微雕字母是_____
(6)图为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质环流方向为_______

(7)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___
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
2021-10-2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题
9 . 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X牌”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B.“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C.“XX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D.“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Ca、Mn、Zn等微量元素,有助于身体健康
10 . 在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存有一种SGO蛋白,主要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从而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
B.SGO蛋白作用失常,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
C.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MⅡ后期
D.粘连蛋白被完全水解的同时,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2021-05-07更新 | 111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