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5 道试题
1 .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生物体的糖代谢和应激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切除肾上腺皮质的动物很快就会死亡,而切除肾上腺髓质则几乎没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病人痊愈后也不能立即完全停药
B.切除肾上腺髓质的动物可以利用神经元代替肾上腺髓质发挥作用
C.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各种激素含量变化的调节机制都是负反馈调节
D.糖皮质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糖代谢过程
2 . 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题图1)。河豚毒素(TTX)是一种Na+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TX处理前,适宜电刺激均会引起突触前和突触后微电计发生一次偏转
B.TTX处理前,适宜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导到突触后神经元
C.TTX作用于Na+通道,导致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D.图示研究结果表明该突触前神经元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
3 . 为研究2,4-二硝基苯酚(DNP)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科学家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条件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

氧气

有氧

无氧

有氧

无氧

条件

DNP

加入

加入

不加入

不加入

实验

ATP生成量(mol/mol C6H12O6

20

2

38

2

结果

H2O生成量(mol/mol C6H12O6

12

0

12

0

A.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
B.DNP会影响人红细胞吸收K+和葡萄糖
C.无氧条件下,DNP会使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减少
D.有氧条件下,DNP会使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增加
2024-01-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生物试题
4 . 神经环路(开环或闭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是感受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与整合的功能单位。动物的生理功能与行为调控主要取决于神经环路而非单个的神经元。秀丽隐杆线虫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吞咽运动调节的一个神经环路作用机制如题19图所示。图中A是食物感觉神经元,B、D是中间神经元,C是运动神经元。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闭环)中,其作用机制为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使D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进而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该兴奋处理方式为去兴奋;由A、B和C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开环)中,神经信号处理方式为去抑制。回答问题:

(1)自然状态下,图示神经元中能直接感受外界刺激的是_________。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细胞除神经元外,还有一大类——神经胶质细胞,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至少举2例)。
(2)根据图示神经环路(开环和闭环)的活动规律可推断,______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吞咽运动增强,____________条件下B神经元活动增强。
(3)由A、B和C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开环)中,神经信号处理方式为去抑制,其作用机制为____________
(4)为证实无论食物资源是否缺乏,C神经元对吞咽运动均具有抑制作用,可采取的实验设计思路为__________
5 . 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是由Cl-和H+分别分泌而形成。如题18图显示了胃液中盐酸的分泌过程,胃黏膜壁细胞靠近胃腔的细胞膜(顶膜)上有质子泵,质子泵每水解一分子ATP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一个H+从壁细胞基质进入胃腔,同时驱动一个K+从胃腔进入壁细胞基质。壁细胞的CI-通过细胞顶膜的CI-通道进入胃腔,与H+形成盐酸。回答问题:
   
(1)血液中的Cl-通过阴离子交换体进入胃壁细胞的方式是______质子泵除了转运离子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2)碳酸酐酶可以将CO2与HCO3-进行可逆转化,例如红细胞内的大量碳酸酐酶就可以将CO2快速转化为HCO3-,进而转出红细胞,在血浆中运输;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同样有大量碳酸酐酶用以排出多余的HCO3-。据此推测碳酸酐酶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
(3)人体进食后会大量分泌胃液,进而引起血浆pH略有升高,即餐后碱潮,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某人长期受胃酸过多困扰,在服用奥美拉唑后.检测胃内pH值明显升高。药物奥美拉唑最可能的作用部位是胃壁细胞上的___________
(5)在看到或闻到美味的食物时,还未入口,胃液就开始大量分泌,这是_______反射的结果,直接控制胃液分泌的是_________(填“自主神经系统”或“非自主神经系统”)。
6 . 鱼藤酮是从豆科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类杀虫活性物质,几乎不溶于水,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暴露于光和空气时会迅速氧化分解。如题图所示,鱼藤酮和NADH脱氢酶与辅酶Q(Co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使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生物体内的ATP水平,最终使害虫得不到能量供应,行动迟滞、麻痹而缓慢死亡。回答问题:

(1)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鱼藤酮可以不受阻碍地进入线粒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NADH脱掉的电子在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经过一系列转移,最终进入________,ATP合成酶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跨越线粒体内膜的驱动力。
(3)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鱼藤酮农药的残留性,请设计完善该实验:
①培育五组面包虫,每组100只,编号Ⅰ、Ⅱ、Ⅲ、Ⅳ、对照,在多个甘蓝的叶表面喷洒等量且适量的鱼藤酮乳油稀释剂。
②分别给Ⅰ、Ⅱ、Ⅲ、Ⅳ组喂食喷洒了鱼藤酮后1天、3天、5天、7天的甘蓝叶各100g;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__
③喂食12小时后统计每组面包虫的______
④请你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________
7 . 为研究苹果幼果期去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300个幼果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幼果,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题图1、图2。回答问题:
   
(1)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中淀粉含量可用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进行测定,其原理是_______: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蔗糖可以进入_______,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3)出现图1和图2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研究者发现根系也能够从环境中吸收葡萄糖。将苹果树根系分别置于葡萄糖溶液和清水中,检测发现,葡萄糖溶液组根系的X基因表达量和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清水组,研究者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依据实验结果推测:


苹果树根系置于含有13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液中

13C标记的CO2处理苹果叶片

根系13C含量(mg)

非根系13C含量(mg)

根系13C含量占比(%)

非根系13C含量占比(%)

野生型

4.7

含量极低

44.24

55.76

X基因过表达

6.2

30.89

69.11

X基因低表达

3.6

46.79

53.21

①X蛋白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系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葡萄糖能提高苹果果实中糖含量的可能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8 . 科研人员向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CO3溶液和必要物质,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闪光实验,结果如题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时ATP从叶绿体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B.只要供给ATP和NADPH,叶绿体可在里暗中将CO2转变为糖
C.该实验直接测量出来的O2释放速率是净光合作用速率
D.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一个光暗交替的时间内NADPH和ATP的积累量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9 . 在体育赛事中对男女性别的鉴定有多种方式,比如观察巴氏小体是否存在。巴氏小体是指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后浓缩成的染色质体,可在雌性哺乳动物的大部分细胞中看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是否存在巴氏小体判定性别比从外表性状上判定更加准确
B.细胞中出现巴氏小体是一种变异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某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在其体细胞中观察到巴氏小体存在
D.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其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10 . 下列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减法原理”的是(       
A.在艾弗里实验中,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制成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蛋白酶
B.验证钾是植物的必需元素时,植株出现症状后在缺钾培养液中加入钾
C.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淀粉分解的影响时,在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加入唾液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底物和酶混合前在底物中加入缓冲物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