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06 道试题
1 . 慢性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HBV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且含量较高。E肽是HBV的一种外壳蛋白,可作为抗原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应答。为治疗和预防慢性乙肝,科研人员设计了以下方案,合理的是(       
A.输入乙肝康复者的血清可治疗和长期预防乙肝
B.将E蛋白重组到腺病毒基因组中可制成乙肝疫苗
C.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的抗E蛋白抗体,可用于检测乙肝
D.将E蛋白对应的mRNA制成疫苗,可刺激机体在血浆中表达出E蛋白
2 . 我国科学家培育克隆小猴的简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构胚需用梯度离心或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激活
B.采集到的母猴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至MⅡ期
C.克隆小猴的培育应用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D.克隆小猴的线粒体DNA不可能来自代孕母猴
3 . 利用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需要持续性提供高氧环境。考虑到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很强,科学家们设想了以下方案来得到含有血红蛋白的菌株,即将含有血红蛋白的透明颤菌与青霉菌融合,得到含血红蛋白的杂种菌株。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处理是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
B.③处理获得的融合细胞都是杂种细胞
C.③处理采用的方法通常是灭活病毒诱导法
D.④处理所用培养基缺乏甲硫氨酸和精氨酸
4 . 发酵工程逐步完善和发展,发酵产品实现了大规模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和设备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B.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的发酵
C.通过发酵获得的单细胞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
D.利用大麦和酵母菌发酵生产啤酒时,大部分代谢物在后发酵阶段生成
5 . 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活着大量驼鹿,几乎不存在天敌,在国家政策的严格保护下,它们自由繁衍生息,在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种群数量增长非常迅速。科学家研究预测了驼鹿种群数量与种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曲线可知,驼鹿种群数量在20~80万头范围内时,随种群数量增加,驼鹿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
B.驯鹿进入保护区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迅速,其种群数量增长近似“J”形曲线
C.驼鹿的种群密度越大,气温、火灾、地震对其种群数量影响越大
D.驯鹿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有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6 . 某南方养殖户为提高鱼类的产量面向鱼塘大量投放饲料后,鱼塘水质快速恶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养殖的鱼大量死亡。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当地农科所为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种养模式,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假设在一个种植周期中稻田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a,全部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b、c的大小关系通常是a>c>b
B.B处浮游藻类数量明显少于A处可能与水稻竞争N、P有关
C.给予相应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有利于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该种养模式下还需控制流入其中的鱼塘水量及稻田养鸭数量
7 . 生物学研究常运用特定的科学方法和原理来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下列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研究方法或原理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

科学成果

科学研究方法或原理

A

细胞学说的建立

完全归纳法

B

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法

C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D

种群数量“S形”增长

建构数学模型

A.AB.BC.CD.D
8 . “生态兴则文明兴”,实现生态文明宏伟蓝图,需要每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奉献。以下对生态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碳储量,松土能加快CO2释放从而有利于作物生长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了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C.某动物园饲养的动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园中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有非生物因素影响
9 . 假设鲤鱼种群的K值=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
(K-N)/K0.900.750.500.25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K-N)/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左右
D.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和S4点时都是衰退型
10 . 研究员陈日胜发现了一株耐盐碱的野生海水稻,但其存在产量低、米质差等缺点。2016年,研究人员利用杂交育种等技术,多次实验,培育出高产海水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B.盐碱条件会诱导野生海水稻发生适应性变异
C.利用野生海水稻培育高产海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该高产海水稻培育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下发生定向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