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6 道试题
1 . 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为制备抗EV71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抗原的选择和制备过程为:将EV71灭活病毒、EV71外壳蛋白VP1和VP2、非EV71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多次免疫后,取上述各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血清,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1)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_____(填“是”或“不是”)单一抗体,据图分析判断依据是_____
(2)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时,选用_____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效果最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图如下:

(3)相比较植物细胞,诱导融合动物细胞特有的方法是_____,融合后将获得_____种细胞(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目的是获得_____。将其接种到96孔板,进行_____培养和_____,目的是获得_____
(4)图中体外的扩大培养,是从_____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的方法是_____,该单克隆抗体具有的优点是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识别,并且可大量制备。
2 . 唐鱼(杂食性)是一种小型濒危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肉食性)会造成唐鱼数量减少。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调查唐鱼的种群密度时,没有采用标记重捕法,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不同生境中唐鱼的生态位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研究唐鱼的生态位通常应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蚊鱼入侵使幼年唐鱼数量减少,研究发现食蚊鱼与唐鱼的生态位重叠较少,推测食蚊鱼造成唐鱼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食蚊鱼入侵后,溪流生境下的唐鱼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唐鱼有更大的体长变动范围,从生境特点和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3 . 茂名市水东湾人工种植红树林,拥有全国最大的连片人工红树林种植示范基地,其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000公顷,湿地公园约420公顷,形成了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水东湾红树林湿地最大的特色有人工红树林生态修复,鹭鸟成群,近人居环境,便于观赏各种鸻鹬类、鹭鸟、鸥类等,特别是鹭鸟种群数量丰富,容易观察。修建的红树林科普教育栈道,让居民可观察红树林、鸟类及水域生态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淤泥中细菌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
(2)湿地中有很多水鸟,它们多以鱼等水中生物为食。如图为能量流经某水鸟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C表示__________,若食物链“水草→鱼→水鸟”中鱼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J/(cm2•a),则鱼和水鸟所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若研究一个月内水鸟所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能量是______

   

(3)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塘”的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不用投放饲料,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①蚕粪养鱼,蚕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
②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孟浩然看到美丽的田园景象,写出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4 . 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部分生理变化过程(字母表示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体温调节的中枢是_________(填字母)。机体遇到寒冷刺激除了能通过上图示意的代谢方式调节体温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方式来调节体温,例如通过皮肤血管(填编号)___________(①舒张;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
(2)在受到寒冷刺激时,C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激素_________(填数字)可作用于大多数细胞,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________有关。
(3)图中的E主要是指_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方面,与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
(4)吸食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长期吸食毒品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①兴奋传导至突触时,其传递方向是________(填“①→③”或“③→①”)。
②由图可知,毒品可导致②中神经递质含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毒品分子与相关转运蛋白结合,阻碍了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________
③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从而对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5 . 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为加强对蝗虫的防治,科学家对蝗虫的种群特征、迁飞等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分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类。科学研究发现当少量散居型的蝗虫聚集后,它们后腿的某一部位相互触碰时,会释放4-乙烯基苯甲醚(4VA)引发蝗虫聚集,4VA属于_____信息。
(2)图1是某区域在若干年内发生的111次蝗灾的月份统计图。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气温、降水量变化与蝗虫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图1、2的描述属于_____模型。据此模型分析,________是蝗虫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3)鸭子是蝗虫的天敌,对散居状态的蝗虫控制效果较好。某科研小组通过在试验田放养鸭子研究对蝗虫的控制。下表为某段时间内植物和蝗虫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鸭子可捕食蝗虫和试验田中植物,该时间段内系统无有机物输出。

项目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植物

108

75

21

58

蝗虫

7

10

1

3

鸭子的同化量为_____kJ,第一营养级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农业生产中采用牧鸭治蝗时还应考虑到鸭子对于生存环境、水源的要求、鸭子的数量等因素,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4)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们利用蝗虫等昆虫的专性寄生生物蝗虫微孢子虫来防治蝗虫,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2点)。
6 . 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情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所示某科研团队运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酶可以分解X-ga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目的基因时,首先提取新冠病毒的RNA,再通过____过程获得cDNA(互补DNA),并可借助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图中的片段,PCR的原理是____,其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若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扩增n代,则共消耗____对引物。
(2)图中过程①有两种限制酶选择方案(注:图中几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末端不同):方案一:选用BamHI一种限制酶:方案二:选用____两种限制酶: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原因是既能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又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正向连接。
(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之前,需要用一定浓度的Ca2处理大肠杆菌,使细胞处于____。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须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加入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____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
7 . 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合作来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危机。
(4)造成此次灾害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在调节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主要捕食__________型蝗虫。若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kJ),假设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且粪便量很少,则该鸟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74kJ。
(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
②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③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蝶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
④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
8 . 某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鼠卵母细胞的甲基化区域进行重写,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培育出小鼠B,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使用CRISPR/d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过程如图2,dCas9不具有内切核酸酶活性,失去剪切作用,其和不同作用的酶(A)结合,对基因进行定点修饰。回答下列问题:

(1)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可遗传变化,此现象称为表观遗传。
(2)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孕母鼠可以成功生下小鼠的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CRISPR/d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时,sg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设计sgRNA时应保证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9 . 司美格鲁肽作为“减肥神药”,登上《Nature》2023年度十大榜单。在我国医保名录中,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是治疗糖尿病,其可长效降低血糖,延迟胃排空,并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司美格鲁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体内GLP-1结构类似。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

(1)图中激素X是_________,司美格鲁肽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用于治疗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
(2)司美格鲁肽可促进__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消化道蠕动;其可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其使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
(3)司美格鲁肽具有天然的GLP—1生物活性,但作用时间较长,每周只需给药一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ATP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图分析,ATP还具有什么功能?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10 . 果蝇的卷翅/直翅、灰体/黑檀体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相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翅灰体:卷翅黑檀体:直翅灰体:直翅黑檀体=6:2:3:1。回答下列问题。
(1)卷翅/直翅、灰体/黑檀体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卷翅:直翅不符合3:1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长触角对短触角是显性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F/f控制。某同学用基因型Eeff和eeFf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该同学据此得出控制触角的基因和体色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你____________(是否)同意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下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a—GGCCTGAAGAGAAGT—
b—CCGGACTTCTCTTCA—
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__链转录的(填“a”或“b”)。若该基因片段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突变后控制该多肽合成的DNA模版链的碱基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