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5 道试题
1 . 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情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所示某科研团队运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酶可以分解X-ga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目的基因时,首先提取新冠病毒的RNA,再通过____过程获得cDNA(互补DNA),并可借助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图中的片段,PCR的原理是____,其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若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扩增n代,则共消耗____对引物。
(2)图中过程①有两种限制酶选择方案(注:图中几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末端不同):方案一:选用BamHI一种限制酶:方案二:选用____两种限制酶: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原因是既能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又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正向连接。
(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之前,需要用一定浓度的Ca2处理大肠杆菌,使细胞处于____。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须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加入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____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
2 . 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合作来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危机。
(4)造成此次灾害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在调节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主要捕食__________型蝗虫。若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kJ),假设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且粪便量很少,则该鸟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74kJ。
(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
②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③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蝶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
④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
3 . 下图是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其中A—D为减数分裂I,E和F为减数分裂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C所处时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相等
B.图B和D所处时期,细胞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图D所处时期,细胞两极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D.图E和F所处时期,细胞中可能发生DNA数目加倍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4 .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南京农业大学方建民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方面均获得了重要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淀粉含量是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Wx基因(等位基因有Wxa、Wxb和wx)编码的GBSS酶在直链淀粉的合成中起关键作用,存在于籼稻中的Wxa比在粳稻中的Wxb具有更强的转录活性,导致籼稻具有更高的直链淀粉含量。Wx的各种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Wxb基因控制合成的成熟mRNA序列不变但含量减少,导致CBSS合成量降低,推测Wxb基因产生过程中突变的区域_____(填“编码”或“非编码”)GBSS的氨基酸序列。
(2)籼稻和粳稻的杂交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势。但杂种结实率仅为10%-30%,极大地限制了杂种优势的利用。
①将纯合粳稻和纯合籼稻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统计发现,F2仅有粳-籼杂交种和籼稻,且二者比例接近1:1,显微镜下观察发现F1产生的部分花粉形态异常(败育),据此推测亲本粳稻作为_____(填“父本”或“母本”)。
②经过精细定位,科研人员将导致花粉败育的基因定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R区(区域内的基因不发生交换),其中B基因编码毒素蛋白阻碍了花粉的正常发育,而C基因编码解毒蛋白。粳稻和籼稻R区DNA片段上的部分基因如下图所示。

   

注:粳稻12号染色体无C等位基因。
I、科研人员将F1杂种植株中B、C基因分别单独敲除,得到单基因敲除植株,检测其花粉育性情况、若只敲除B基因,_______;只敲除C基因,______,则可验证花粉发育时B基因编码毒素蛋白,C基因编码解毒蛋白。
Ⅱ、若将基因C导入F1中,获得转入单个基因C的F1,已知C基因若插入到粳稻12号染色体的R区时仍表示为R-,F1含C基因的数量不影响C基因的正常表达,则该转基因F1自交后代中,染色体成为R+R+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生物试题
5 . 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B.使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
C.醋酸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果酒发酵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都在线粒体内膜与结合生成水
6 . 真核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的①~④均涉及DNA分子减半,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 . 如图表示处于分裂过程某阶段的一个动物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处于______期。
(2)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条。
(3)细胞中1与2称为______,细胞中有______个四分体。
(4)该细胞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个DNA分子。
2024-06-1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国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下图甲表示在神经纤维上连接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侧,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表1和表2指针都发生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
B.图甲中的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电位变化曲线,表1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此时d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若降低膜外Na+浓度,③和④点均下移,若降低膜外K+浓度,③和④点均上移
2024-06-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赖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不能在缺少赖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如图为利用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和筛选获得赖氨酸依赖型突变菌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原位影印是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培养基②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将②上的菌落按原位“复印”至新的培养基③和④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谷氨酸棒状杆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采用图中的计数方法所得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
C.培养基②③④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③培养基不含谷氨酸
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甲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可以获得所需突变菌
2024-06-08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下一年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K对策和r对策是生物的两种繁殖策略模式,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呈现“S”形曲线增长
B.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对其保护的关键是提高环境容纳量
C.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的原因可能是这类生物繁殖能力较强
D.传染病和天敌都是影响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密度制约因素
2024-06-08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