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在某森林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其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生活环境分析,甲、乙两种动物最可能具有的生活习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6~12年间的年龄结构为______,在第______年时达到K值,K值是指____________
(3)乙种群在6~12年间的数量变化是______,其数量变化受甲种群等______因素的影响。
(4)甲、乙种群在森林中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但各自占据着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 . 我国南方地区常利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的排泄物可作为粪肥,鱼翻动泥土可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14%~24%,平均亩增产50千克左右。下图所示为能量流经该稻田中害虫和鱼种群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稻田中养殖的鱼属于______营养级。
(2)用于鱼和害虫自身生长、繁殖和发育的能量分别是______(填序号)。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的同化量。
(3)稻田中鱼的活动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过程。
(4)稻田养鱼通过合理布设生物种类,实现了该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同时,水稻的增产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上述现象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5)稻田养鱼可以降低人类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调查夏季某草地和温带森林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数量如下表所示,单位为个·hm⁻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营养级

某草地

温带森林

第一营养级

1500万

2000万

第二营养级

200万

150万

第三营养级

90万

120万

A.该草地的数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
B.表中营养级的生物可构成多条食物链
C.温带森林的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
D.数量金字塔直观地反映出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
4 . 牛奶是人们的早餐食品之一,无菌的牛奶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645-2010),每毫升合格的牛奶中细菌总数不超过50000个。某研究小组利用恒温水浴锅对新鲜牛奶消毒后进行检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①过程采用______法对牛奶进行消毒,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灭菌相比,消毒操作不能杀灭的微生物或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该实验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通过上述步骤接种了3个平板并将其与1个未接种平板一同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48h。若放入未接种的平板上得到的菌落数为______,则说明平板灭菌合格。接种3个平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平板灭菌合格,且3个接种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6、47、48,则该消毒后的牛奶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人若饮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牛奶,则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研究者尝试用蜻蜓肠道共生菌的代谢产物开发新型抑菌药物。从蜻蜓肠道共生菌中分离出菌株A,提取其代谢产物并用丙酮定容制成“药液A”。欲比较“药液A”与庆大霉素液(用无菌水配制的抗生素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请根据下图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通过化学键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单克隆抗体将小分子药物靶向运输到目标细胞中,ADC的具体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常用的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______,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与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的方法,即使用______处理。
(2)过程②中需使用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需要进行筛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③进行抗体检测,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______(填“a”或“b”)部位特异性识别目标细胞和抗原,并能降低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中国是青梅的起源地,栽种史有3000多年。目前发酵型青梅果醋的生产主要采用碱中和青梅汁之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和乙酸发酵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青梅中的淀粉分解即发生______后,可作为果酒发酵的原料。果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______,发酵产物酒精产生于______(填具体场所)。
(2)利用青梅发酵产生青梅果酒的后期,只加入醋酸菌后并没有产生乙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对某类型醋酸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发酵过程中初始乙醇含量对于青梅果醋发酵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随着初始乙醇含量的增加,总酸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然后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不同初始乙醇含量和温度的组合下青梅果醋的风味进行感官评价(包括气味、口味等,以分数表示,分数值越高表示感官越好),结果如下图。

在初始乙醇含量为6.0%、评价为88时,对应的温度有______种可能。为使结果更加可靠,除初始乙醇含量和温度组合外,还应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组合下的感官评价。
7 . 随着世界总人口增长和肉类消费量的持续提高,细胞培养肉有望成为未来人类的肉制品来源之一,其制作流程大致如下:牛、猪等家畜→分离出干细胞→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食品化加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家畜体内分离的干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B.向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完全避免培养时的杂菌污染
C.悬浮培养时大多数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而停止生长
D.培养干细胞时需考虑温度、pH和渗透压等环境因素
8 . 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②可诱导中间偃麦草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③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过程④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蔗糖、无机盐等物质
D.该方法可以实现远缘杂交育种,有利于培育作物新品种
9 .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密切相关,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的目的是提供碳源
C.微生物培养时均需向培养基中加入氮源
D.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完全相同
10 . 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Ⅰ)和“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Ⅰ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趋湿的特性
B.实验Ⅱ中经60℃恒温处理1h的土壤是对照组
C.实验Ⅰ中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实验Ⅱ以落叶的腐烂程度作为判断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