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鲢鱼和鳙鱼属于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上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上述措施主要遵循了________原理,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人们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请提出一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是我国与欧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合作的重点战略民生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在欧盟境内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在该大桥周围为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增殖养护渔业资源、养殖人员通过人工海域投放鱼、虾、贝、藻等水生生物的幼体(或卵等)以实现增殖放流,还在海底建立海水立体养殖。海水立体养殖是指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生蚝等滤食小型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的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从而养殖龙虾、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的高频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实施增殖放流的主要目的是使种群的年龄结构恢复为__________,有利于一定时间后提高种群密度。在海水立体养殖时,有效选择所养殖的生物并合理布设,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2)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3)人类活动排放的CO2会引发近海区域海水的CO2浓度升高,pH下降。研究发现,海洋中浮游动物能排泄出无机盐,其中含有等缓冲物质,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

对照区

海带养殖区

生蚝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浮游动物总丰富度(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综合表中数据,___________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尝试从浮游动物影响海洋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4)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
3 . 研究人员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森林灌草层动植物的组成、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的多样性等进行了相关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公园气候条件、人为干扰因素以及马鹿、梅花鹿等顶级消费者(东北虎、东北豹)的捕食对象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可确定国家公园内东北虎、豹的___。公园环境逐年改善,相较于其他动植物,东北虎、东北豹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总数仍较少,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__
(2)灌草层是有蹄类动物取食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根据林木覆盖程度可分为郁闭林和开阔地两种主要地形。收集并检测几类常被取食植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现开阔地生物积累量显著高于郁闭林,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区别开阔地、郁闭林中不同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这种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
(3)该生态系统中,东北虎捕食摄入体内的能量,其去向包括_______、尸体残骸等流向分解者。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国家公园内丛林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丛林鼠的记忆力较强,会导致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若利用鸟鸣声调查某种候鸟的种群密度的时,主要运用了______的原理。若利用红外线技术调查某山区昼伏夜出且善于攀援的灵长类动物的种群密度,还需使用的技术或手段主要有_______
(4)为研究公园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的多样性,研究人员在1月到12月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该灯的杀虫机理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杀灭害虫,其应用原理涉及信息传递中的___信息。
②调查时杀虫灯每天需____打开和关闭,据下图调查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
A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导致个体总数的增加   B.趋光性昆虫在4月份时增长速率最大
C.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季节性变化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4 . PCR技术的实用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其使成为生物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下面是两个具体实验中的PCR技术应用,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重叠延伸PCR技术是一种通过寡聚核苷酸链之间重叠的部分互相搭桥、互为模板,通过多次PCR扩增,从而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基因的定点诱变。它在需要诱变的位置合成两个带有变异基因碱基的互补引物,然后分别与引物a和引物d做PCR,这样得到的两个PCR引物产物都带有变异基因,并且彼此重叠,再将重叠部位进行重组PCR就能得到诱变PCR产物,如图所示:

   

①PCR扩增DNA的过程中,引物a、b、c、d中,PCRI应选择图1中引物___________,大量扩增突变产物AD则应选择引物___________,重叠延伸时不需要引物的原因___________
②重叠延伸PCR通过___________实现定点突变。PCR1和PCR2需要分别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若正常基因可被限制酶DpnI识别并切割,特定位点突变后的基因不能被DpnI识别,请设计实验思路鉴定上述过程获得的突变产物AD是否为突变基因:___________
(2)反向PCR可用于扩增未知序列,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图链状DNA分子内侧是已知序列,外侧为未知序列。

   

①不直接在图2中DNA分子的两端设计引物并进行扩增,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图3中环状DNA进行PCR的过程中,沿引物A延伸子链的延伸方向是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PCR产物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EcoRI的酶切位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