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经济植物矮化突变体具有抗倒伏、适合密植等特点。下表是陆地棉矮化突变体与正常植株光合特性差异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材料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现蕾前

突变体

26.36

0.77

306.76

正常植株

26.74

0.85

314.58

现蕾后

突变体

22.61

0.65

249.30

正常植株

25.75

1.01

261.89

(1)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光。若欲比较突变体和正常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可将提取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分离的原理是_____,分离后观察滤纸条上第_____条色素带(从下往上计数)的宽窄并进行分析。
(2)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影响胞间CO2浓度的因素有_____(答出2点即可)等方面。据表分析,与正常植株相比,现蕾后,矮化突变体净光合速率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
(3)据表推测,突变体矮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在_____(填“现蕾前”或“现蕾后”),理由是_____
(4)矮化棉花由于适宜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光合能力较正常植株弱,不利于光合产物积累,所以在生产中可以采取_____(答出1点即可)措施增加其单位面积的光合产物积累量。
2 .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消毒纱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皮肤细胞的有氧呼吸
B.利用粮食和酵母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出各种酒
C.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目的是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D.储存水果、粮食的仓库,往往采取低温、低氧等措施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3 .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
B.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这遵循自生原理
C.在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可在玉米等作物还未成熟时就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直接作为牛羊的青饲料,称为青贮
D.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关键措施在于选择能在该环境生活的物种
2023-06-07更新 | 2263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在日常生产实践和生活中,细胞呼吸原理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表格中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
A水果储藏密封容器,适宜温度保存减少水分流失和营养消耗
B酸奶制作容器要先通气,再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行利于乳酸发酵
C扎伤处理透气纱布包扎抑制伤口深部厌氧菌繁殖
D花生播种播种前疏松土壤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利于萌发
A.AB.BC.CD.D
5 . 岳阳市王家河曾经由于污水排放等原因,导致水体出现严重有机污染以及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创建了三个样池并标号1、2、3,除养分浓度不同(3>2>1)外,其余初始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了各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控制污染源若干年后,王家河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态平衡,这依赖于生态系统具有___性。
(2)图中Zeu的含义是___。长期处于该点状态时生态系统___(填“能”或“不能”)维持稳态。
(3)治理水华修复水体可以建立生态浮岛(一种像筏子似的人工浮体,上面栽有芦苇、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及放养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这些措施成效明显,既净化了水体,又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___原理(答1点)。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___。治理后的河流碧波荡漾,岸边花草生长,为了更好地研究河岸边的益母草,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___(答2点)。
(4)浮床上的芦苇在适当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开花,从信息传递的作用角度分析,说明___
6 .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下图是某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

   

(1)“藻-贝”共生养殖模式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___(答出两点),应用上述基本原理时需考虑的问题有___(答出点即可)。
(2)通过检测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结合图1和图2分析,养殖区可降低表层海水CO2相对含量的原因主要是___。此外,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了有机物沿___传递,增加了有机碳的储存;同时由图可知,贝类还可通过___来降低海水中的CO2
(3)综合以上原因分析,“藻-贝”共生的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海洋生物对海洋CO2的吸收,从而促进___,进而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助力“碳中和”。
7 .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分为梅梁湖湖区、东太湖湖区、贡湖湖区等多个湖区,湖中浮游生物种类丰富。浮游甲壳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食藻类,同时又是许多鱼类的重要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浮游甲壳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在梅梁湖湖区和东太湖湖区采样,统计分析两个湖区的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以及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结果如图 1 和图 2 所示。梅梁湖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太湖湖区的,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若挺水水生植物大量生长,则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会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3)随着太湖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的富营养化也逐渐加重。科研人员根据其他地区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向太湖引种高等挺水水生植物和鲢鱼、鳙鱼等鱼类,通过相互之间的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自发构成有序的整体,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____原理,同时还需要应用太阳能水生修复系统改善太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