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80 道试题
1 . 已知果蝇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只新的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F1果蝇自由交配,后代表现为_____,说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选择F2暗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1亮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
(2)已知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灰体(H)对黑檀体(h)为显性,棒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残翅(v)、黑檀体(h),正常眼(b)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3号和X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其他性状均为野生型)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方案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子代表现型

亲本组合

组合一:

亮红眼×残翅♀

组合二:

亮红眼×黑檀体♀

组合三:

亮红眼×正常眼♀

F1

暗红眼灰体

F2

暗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亮红眼灰体=2:1:1

①组合一果蝇杂交,F2中出现的结果为_____
②组合三果蝇杂交,F2雌果蝇中b基因频率为_____
(3)减数分裂时,雄果蝇3号染色体不发生互换,雌果蝇发生。为进一步确定亮红眼基因位于3 号染色体上,将组合二杂交产生的F1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_____,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4)果蝇的眼色与色素合成细胞产生的眼黄素有关,眼黄素中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研究发现亮红眼果蝇眼睛中眼黄素显著偏低,而色氨酸酶促反应途径没有受到影响。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与色氨酸_____有关。
(5)将野生型暗红眼和突变型亮红眼基因进行测序,下图为基因cDNA(转录的非模板链)的部分测序结果。

已知转录从第1位碱基开始,据图可知亮红眼突变体的基因内发生_____,造成蛋白质翻译到第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2024-05-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考生物研学馆高三选考科目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2 . 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受A、a基因控制)与朱红色素(受B、b基因控制)的叠加。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棕色素和朱红色素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用突变体、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组合

子代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白眼♂

全为暗红眼

野生型♂×白眼♀

全为暗红眼

组合二中子代暗红眼♂×白眼♀

暗红眼:白眼=1:1


(1)白眼是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隐性/显性)突变性状。
(2)据表推测组合一子代细胞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并标注在答题卡相应位置______________。若让组合三子代随机交配,F2中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在进行杂交组合三时还发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如下表:

亲本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暗红眼(甲)♂×白眼♀

结果①:全为暗红眼

暗红眼(乙)♂×白眼♀

结果②: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5:5:5:45

出现结果①的原因可能是雄性亲本甲产生携带_______________基因的精子不育导致;出现结果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及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均为D+基因纯合子,甲果蝇(如图)的一个D+基因突变为D基因,D基因分裂间期表达出G蛋白,该蛋白与特定的DNA序列r结合,使含有序列r的精子发育异常并死亡。

①据此判断D+、D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根据杂交结果①可推测D基因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②进一步用射线照射甲果蝇,得到一只变异的乙果蝇(如图)。将乙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所得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3 . 玉米的甜度与玉米籽粒中的蔗糖含量有关,表现为超甜、微甜、不甜三种。当基因A存在时会抑制淀粉转化为蔗糖,使玉米无甜味。基因B和基因D的表达产物相互结合后可催化蔗糖转化为淀粉,使玉米微甜。基因B或基因D的表达产物单独存在时没有以上催化作用。现有甲、乙、丙三个纯合品系,且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为研究基因控制相关物质合成的途径及其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用三个品系做了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杂交实验F1表型及比例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
甲×乙全部微甜微甜:超甜=9:7
甲×丙全部不甜不甜:微甜:超甜=12:3:1
乙×丙全部不甜不甜:超甜=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关基因对玉米甜度的控制途径是___
(2)杂交组合一中,甲、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F2中纯合超甜玉米的比例为___。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___种。
(3)若已知A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基因A、B、D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
(4)科研工作者欲培育稳定遗传的微甜玉米,以表中各植株为材料,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是___
4 . 为研究CO₂浓度和CO₃浓度上升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一致的甲、乙品种水稻植株各分为4组,在不同大气条件下连续生长75天,在第55天65天、75天分别检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结果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²·s⁻¹)

品种甲

品种乙

55天

65天

75天

55天

65天

75天

对照组(常态大气浓度)

33.0

33.0

33.0

30.2

30.2

30.2

实验组一(高CO₂浓度)

35.3

35.3

35.3

33.3

3.43

3.4

实验组二(高O₃浓度)

31.2

31.2

27.5

26.0

26.0

21.2

实验组三(高CO₂浓度+高O₃浓度)

33.0

33.0

30.1

31.2

30.0

25.2

(注:净光合速率是指在一定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₂的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中CO₂在叶绿体基质中经过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若要进一步获取甲、乙两个品种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还要检测这两个品种水稻植株的呼吸速率,测定光合速率的思路是_________
(3)据表分析,长时间高浓度的O₃对水稻光合作用产生明显抑制,对________水稻植株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高浓度CO₂可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高浓度O₃对水稻净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
(4)理论上,大气中CO₂浓度不断升高会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是,有科学家认为,大气中CO₂升高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光合作用角度说明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答一点)。
5 . 某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的二倍体双子叶植株,其叶片的宽度由等位基因A/a控制。比起窄叶,宽叶的光合作用速率更高,其种子所含营养物质更加丰富,具有更高的萌发率,但宽叶植株更容易遭受虫害,使其结实率偏低,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使A/a的基因频率维持稳定。研究人员欲借助转基因技术,向宽叶植株中导入抗虫基因B,培育出宽叶抗虫的高产品系,但基因插入染色体的位置存在不确定性。现有未导入抗虫基因的宽叶雌株甲、窄叶雄株乙、导入抗虫基因的宽叶雌株丙和导入抗虫基因的宽叶雌株丁,研究人员做了系列实验,如下表所示。注:本题不考虑其他变异,不考虑XY同源区段,导入的抗虫基因只有一个。
组别亲本子代
实验一P:甲♀×乙♂F1:全为宽叶
F1宽叶相互交配F2:宽叶♀:宽叶♂:窄叶♂=2:1:1
实验二P:丙♀×乙♂F1:宽叶抗虫♀:宽叶抗虫♂:宽叶不抗虫♀:宽叶不抗虫♂=1:1:1:1
F1抗虫相互交配F2:宽叶抗虫♀:宽叶抗虫♂:窄叶抗虫♂:宽叶不抗虫♀;宽叶不抗虫♂:窄叶不抗虫♂=2:1:1:2:1:1
实验三P:丁♀×乙♂F1:宽叶抗虫♀:宽叶抗虫♂:窄叶不抗虫♀:窄叶不抗虫♂=1:1:1:1
F1抗虫相互交配F2:?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宽叶对于窄叶表现为___性。宽叶基因位于___(常/X)染色体上。将抗虫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常用___法。
(2)丙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3)实验二的结果说明B基因除了可以赋予植株抗虫的特性外,还会引起___。以实验二所得全部F2作为一个独立群体在自然状态下连续种植若干代后,A基因的频率将___(增大/不变减小)。
(4)结合以上分析,请写出实验三F2的预期结果___
2024-05-0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6 . 蝴蝶兰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能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蝴蝶兰大多数为双瓣花,偶尔也有开单瓣花的品种(但单瓣花蝴蝶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利用双瓣花蝴蝶兰(其中丙为突变株)进行如下了的自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F2为F1自交后代)。据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类型PF1F2
实验一甲(双瓣)全为双瓣全为双瓣
实验二乙(双瓣)3/4双瓣、1/4单瓣5/6双瓣、1/6单瓣
实验三丙(双瓣)1/2双瓣、1/2单瓣1/2双瓣、1/2单瓣
(1)依据表中实验结果判断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中,___为显性性状,理由是___
(2)分析表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推测出现实验三中异常遗传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答出一种即可)。
(3)为验证上述(2)问推测,可以任意选择甲、乙、丙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出最简便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让___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产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
2024-05-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7 . 番茄是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为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位于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性突变体,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番茄野生型为雄性可育,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均为雄性不育(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根据杂交组合一和二可知,雄性可育性状是由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番茄的宽叶、窄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择纯种宽叶番茄与窄叶番茄杂交,F1全部为宽叶,F1自交,F2中宽叶:窄叶为9:7
①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__,F2的窄叶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若F2的宽叶自花传粉,则子代中窄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_
②自然界中存在“自私基因”,即某一基因可以使同株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另一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从而改变子代的表型比例。若宽叶、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的比例为9:7是“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则此比例出现的原因是:F1中携带___________(填“A”或“a”)基因的雄配子,有___________的比例死亡。
(4)我国科学家在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154个在雄蕊中特异表达的基因,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S1STR1作为靶标基因(T表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番茄的S1STR1基因进行定向敲除获得雄性不育系(tt,绿色)。将正常功能的S1STR1基因(T)和控制花青素合成的SIANT1基因(A表示)连锁在一起,共同转回到雄性不育系中,从而获得了紫色的转基因保持系(如图)。关于该转基因保持系制备过程及在农业生产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_

A.转基因保持系通过杂交可产生雄性不育系又可产生转基因品系
B.可通过幼苗颜色准确鉴定不育株用于杂交种子生产
C.该技术用于杂交制种的不育系并不含任何转基因成分
D.该研究策略易推广到其他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8 . 生物界中广泛存在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遗传现象,如含有红色素的小麦籽粒呈现出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等连续变异的性状。科学家对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下表呈现了其中几组杂交组合情况。(用字母A/a、B/b等表示不同的等位基因)
杂交组合亲本表型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组合一

红粒×白粒籽粒全部含有红色素含有红色素籽粒∶白粒=3∶1

组合二

红粒×白粒籽粒全部含有红色素含有红色素籽粒∶白粒=15∶1

组合三

红粒×白粒籽粒全部含有红色素含有红色素籽粒∶白粒=63∶1
请分析作答:
(1)小麦籽粒颜色至少是由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合二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组合三F2含有红色素的籽粒由深到浅的表型共有_______种,其中与组合一F1表型相同的比例为_______
(3)将组合一F1和组合三F1杂交,其后代白粒小麦所占比例为_______
(4)研究发现,基因Tamyb10能够通过激活类黄酮与脱落酸合成相关基因来调控籽粒颜色和穗发芽抗性等。经长期驯化的大多数白粒小麦品种的种皮红色素不能正常积累,与该基因突变有关。例如基因Tamyb10-A1因其有2.2kb大片段T-DNA插入而失活,该突变属于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5)综上分析推知,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表现在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9 . 蝴蝶兰大多为双瓣花,偶尔也有开单瓣花的品种,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利用双瓣花蝴蝶兰(其中,丙为突变株)进行如下自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注:F2为F1自交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PF1F2
实验一甲(双瓣)全为双瓣全为双瓣
实验二乙(双瓣)3/4双瓣、1/4单瓣5/6双瓣、1/6单瓣
实验三丙(双瓣)1/2双瓣、1/2单瓣1/2双瓣、1/2单瓣
(1)依据表中实验结果判断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为显性性状,理由是_____
(2)分析表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推测出现实验三中异常遗传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出一种即可)。
(3)为验证上述(2)问推测,请选用甲、乙、丙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出最简便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
10 . 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为探究5HT在抗DNA病毒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
(1)储存在神经元____________中的5HT以________方式离开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2)抗DNA病毒先天免疫是指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Ⅰ型干扰素(IFNⅠ),诱导相关基因表达进而促进病毒的清除进程。干扰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中的________
(3)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是一种双链DNA病毒。病毒与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下表为对小鼠进行5HT给药处理或HSVⅠ感染等相关处理后IFNⅠ含量变化的实验记录表,表中第三组的①②处理应分别为________(用“+”或“-”表示)。实验结果表明5HT能够________机体内干扰素IFNⅠ的产生。
组别
HSVⅠ
5HT
IFNⅠ含量/(pg/mL)1.051.03260.05140.21
“+”表示用HSVⅠ感染小鼠或给药5HT处理,“-”表示不用HSVⅠ感染小鼠或不给药5HT处理
(4)已知DNA病毒在入侵细胞后,病毒DNA主要被胞内的DNA感受器cGAS识别,产生第二信使cGAMP,进而介导IRF3(干扰素调节因子)磷酸化,磷酸化的IRF3(p-IRF3)通过________进入细胞核激活干扰素(IFNⅠ)基因的转录,进而实现抗病毒作用。对小鼠进行HSVⅠ感染和5HT注射相关实验,检测细胞内p-IRF3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条带颜色深浅表示含量的多少),结果表明5HT抑制细胞抗病毒先天免疫过程可能的途径是________

“+”表示用HSVⅠ感染小鼠或给药5HT处理,“-”表示不用HSVⅠ感染小鼠或不给药5HT处理
(5)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其调节过程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得以保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