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362 道试题
1 . 蝴蝶兰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能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蝴蝶兰大多数为双瓣花,偶尔也有开单瓣花的品种(但单瓣花蝴蝶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利用双瓣花蝴蝶兰(其中丙为突变株)进行如下了的自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F2为F1自交后代)。据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类型PF1F2
实验一甲(双瓣)全为双瓣全为双瓣
实验二乙(双瓣)3/4双瓣、1/4单瓣5/6双瓣、1/6单瓣
实验三丙(双瓣)1/2双瓣、1/2单瓣1/2双瓣、1/2单瓣
(1)依据表中实验结果判断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中,___为显性性状,理由是___
(2)分析表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推测出现实验三中异常遗传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答出一种即可)。
(3)为验证上述(2)问推测,可以任意选择甲、乙、丙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出最简便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让___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产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2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图片或文字选出相应的变异类型

①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②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③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④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⑤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A.倒位       B.易位       C.缺失       D.重复
(2)在人的HD基因中,存在一段以三个相邻核酸(CAG)为单位的重复序列。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HD基因中,CAG的重复序列异常扩增且重复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由此推测导致该病的变异类型是(       
A.基因突变B.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
C.基因重复D.染色体整倍体变异

一种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三组亲本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注意:每一组的亲本都不只一对),请分析回答问题:

亲本组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白毛

双亲中一方为白毛,另一方为黑毛

双亲均为黑毛

子代表现型和数量

黑毛

0

596

742

白毛

869

185

68


(3)根据表中第______组实验结果(A.“一”或B.“二”或C.“三”),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A.“黑色”或B.“白色”)。
(4)第二组亲本中白毛兔的基因型是______;黑毛兔的基因型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aa       ②AA       ③Aa
2024-04-1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月考试题
3 . 蝴蝶兰大多为双瓣花,偶尔也有开单瓣花的品种,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科研人员利用双瓣花蝴蝶兰(其中,丙为突变株)进行如下自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注:F2为F1双瓣花植株的自交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

P

F1

F2

实验一

甲(双瓣花)

全为双瓣花

全为双瓣花

实验二

乙(双瓣花)

3/4双瓣花、1/4单瓣花

5/6双瓣花、1/6单瓣花

实验三

丙(双瓣花)

1/2双瓣花、1/2单瓣花

1/2双瓣花、1/2单瓣花

(1)依据表中实验结果判断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2全部个体中,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推测出现实验三中异常遗传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可能性即可)。
(3)为验证上述(2)问推测,请选用甲、乙、丙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①实验思路:选择___________进行正反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受A、a基因控制)与朱红色素(受B、b基因控制)的叠加。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棕色素和朱红色素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用突变体、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组合子代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白眼♂全为暗红眼
野生型♂白眼♀全为暗红眼
组合二中子代暗红眼♂白眼♀暗红眼∶白眼=1∶1

(1)白眼是___染色体上的___(隐性、显性)突变性状。
(2)据表推测组合一子代细胞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请在图上标注出相应位置___

若让组合三子代随机交配一代(假设组合三子代产生配子时染色体行为同其亲本),后代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
(3)研究人员在进行杂交组合三时还发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如下表:
亲本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暗红眼(甲)♂×白眼♀结果①:全为暗红眼
暗红眼(乙)♂×白眼♀结果②: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5∶5∶5∶45
出现结果①的原因可能是雄性亲本甲产生携带___基因的精子不育导致;出现结果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及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均为D+基因纯合子,甲果蝇(如图)的一个D+基因突变为D基因,研究人员在甲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检测到D基因的表达产物G蛋白,该蛋白与特定的 DNA序列r结合,导致精子不育。

   

①据此判断D+、D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根据杂交结果①可推测D基因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
②进一步用射线照射甲果蝇,得到一只变异的丙果蝇(如图)。将丙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所得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
5 . 已知果蝇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只新的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F1果蝇自由交配,后代表现为_____,说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选择F2暗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1亮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
(2)已知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灰体(H)对黑檀体(h)为显性,棒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残翅(v)、黑檀体(h),正常眼(b)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3号和X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其他性状均为野生型)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方案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子代表现型

亲本组合

组合一:

亮红眼×残翅♀

组合二:

亮红眼×黑檀体♀

组合三:

亮红眼×正常眼♀

F1

暗红眼灰体

F2

暗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亮红眼灰体=2:1:1

①组合一果蝇杂交,F2中出现的结果为_____
②组合三果蝇杂交,F2雌果蝇中b基因频率为_____
(3)减数分裂时,雄果蝇3号染色体不发生互换,雌果蝇发生。为进一步确定亮红眼基因位于3 号染色体上,将组合二杂交产生的F1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_____,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4)果蝇的眼色与色素合成细胞产生的眼黄素有关,眼黄素中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研究发现亮红眼果蝇眼睛中眼黄素显著偏低,而色氨酸酶促反应途径没有受到影响。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与色氨酸_____有关。
(5)将野生型暗红眼和突变型亮红眼基因进行测序,下图为基因cDNA(转录的非模板链)的部分测序结果。

已知转录从第1位碱基开始,据图可知亮红眼突变体的基因内发生_____,造成蛋白质翻译到第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考生物研学馆高三选考科目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6 . 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油菜素内酯浓度 /(mg·L1

0

0.10

0.20

0.30

0.40

0.50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 /cm

16

20

38

51

42

2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浓度在_____________mg·L1之间。
(2)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赤霉素”或“脱落酸” )。
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BR可以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_(填“尖端向中部”或“中部向尖端”) 的作用更显著。
实验三: 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检测BR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定指标组别

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

对照组

7.3

一定浓度 BR处理组

16.7

(4)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会与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根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___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与植物激素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024-02-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受A、a基因控制)与朱红色素(受B、b基因控制)的叠加。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棕色素和朱红色素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用突变体、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组合

子代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白眼♂

全为暗红眼

野生型♂×白眼♀

全为暗红眼

组合二中子代暗红眼♂×白眼♀

暗红眼:白眼=1:1


(1)白眼是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隐性/显性)突变性状。
(2)据表推测组合一子代细胞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并标注在答题卡相应位置______________。若让组合三子代随机交配,F2中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在进行杂交组合三时还发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如下表:

亲本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暗红眼(甲)♂×白眼♀

结果①:全为暗红眼

暗红眼(乙)♂×白眼♀

结果②: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5:5:5:45

出现结果①的原因可能是雄性亲本甲产生携带_______________基因的精子不育导致;出现结果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及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均为D+基因纯合子,甲果蝇(如图)的一个D+基因突变为D基因,D基因分裂间期表达出G蛋白,该蛋白与特定的DNA序列r结合,使含有序列r的精子发育异常并死亡。

①据此判断D+、D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根据杂交结果①可推测D基因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②进一步用射线照射甲果蝇,得到一只变异的乙果蝇(如图)。将乙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所得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8 . 苍蝇喜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活动,极易附着病原体传播疾病,但它们自身却不容易“生病”。
(1)在动物粪便中往往存在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请比较这些病原体,完成下表格。(用“√”表示有,“×”表示无)

结构

细胞

细胞质膜

成形细胞核

核糖体

肝炎病毒

____

____

____

____

沙门氏菌

____

____

____

____

寄生虫

____

____

____

(2)为了检测某菜市场中售卖的预加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取样后在显微镜下镜检,图2是图1虚线部分更换物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沙门氏菌时的视野,要从图1的视野变换到图2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移动装片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粗准焦螺旋
E.升高镜筒
(3)苍蝇“不生病”与其功能强大的免疫系统有关。其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吞噬许多病原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如图3所示。苍蝇的吞噬细胞可以借助质膜上的____(填图3中编号)结构来识别各种病菌。除此之外,苍蝇的免疫系统会“释放”抗菌活性蛋白将“侵犯”自己的病菌杀死。图3中参与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填图3中编号)

(4)抗菌活性蛋白被“释放”出吞噬细胞是通过下列四种方式中的____。
A.B.
C.D.
(5)苍蝇的吞噬细胞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后,借助于细胞内的溶酶体彻底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没有溶酶体的细胞不发生吞噬清除的代谢活动
D.溶酶体中的残余物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6)科学家从苍蝇体内提炼出4种抗菌活性蛋白,发现其中蛋白甲与蛋白乙均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比较两种蛋白的抑菌能力,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把培养的沙门氏菌分为两组。
步骤二:向组1加入蛋白甲;向组2中加入____
步骤三:相同条件下培养数日,观察沙门氏菌的____
实验结果:若观察到____,则说明蛋白甲的抑菌效果更强。
(7)由于某种变异,使这种抗菌活性蛋白中的某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请推测它是否仍具有原来的抗菌作用,并阐述原因____
(8)下列证据中能支持苍蝇不易“生病”的有____。
A.苍蝇的消化管道长而复杂
B.苍蝇的消化液中含有强酸和酶
C.苍蝇的免疫细胞能分泌抗菌活性蛋白
D.苍蝇有“边吃边吐”的进食习惯
(9)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μm,其部分结构的数据见下表。为了在社区举行的“讲卫生、树新风”科普活动中展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小明课外兴趣小组制作了吞噬细胞的模型,如图4。

细胞结构

一般数据

细胞核

直径5~20μm

叶绿体

长径5~10μm,短径2~4μm

线粒体

直径0.5~1μm,长1.5~3μm

中心粒

直径0.2μm,长0.4μm

溶酶体

直径0.2μm至数微米

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要注意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大小比例等科学性,根据表4及所学知识,从图4找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需修改的结构____。(填图4中编号)
2024-05-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合格考)生物试题
9 . 番茄是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形突变体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基因__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番茄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雄性可育,F2出现1/4雄性不育,将F2植株自交,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EMS诱变野生型番茄,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体乙(甲、乙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使用EMS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可能产生有害的基因,需及时处理非入选番茄。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4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会死亡。现有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A25-基因,效果未知。将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得到F1,提取F1各植株的DNA后进行PCR,选择的正向引物(从左到右)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从右到左)在其下游0.5kb处。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发现各组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则较暗条带代表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_____
(4)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A25-A25-的6号染色体上,A25-与导入的A基因之间的遗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10 . 玉米的甜度与玉米籽粒中的蔗糖含量有关,表现为超甜、微甜、不甜三种。当基因A存在时会抑制淀粉转化为蔗糖,使玉米无甜味。基因B和基因D的表达产物相互结合后可催化蔗糖转化为淀粉,使玉米微甜。基因B或基因D的表达产物单独存在时没有以上催化作用。现有甲、乙、丙三个纯合品系,且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为研究基因控制相关物质合成的途径及其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用三个品系做了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杂交实验F1表型及比例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
甲×乙全部微甜微甜:超甜=9:7
甲×丙全部不甜不甜:微甜:超甜=12:3:1
乙×丙全部不甜不甜:超甜=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关基因对玉米甜度的控制途径是___
(2)杂交组合一中,甲、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F2中纯合超甜玉米的比例为___。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___种。
(3)若已知A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基因A、B、D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
(4)科研工作者欲培育稳定遗传的微甜玉米,以表中各植株为材料,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是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