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与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小球藻是鱼类的优良铒料且对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鱼腥藻是养殖水体中引起水华的主要藻类。为揭示两种藻类的种间关系及其受pH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种间关系

pH

6

7

8

9

竞争抑制参数

鱼腥藻对小球藻

1.78

1.70

0.67

0.29

小球藻对鱼腥藻

10.16

12.91

9.10

4.90

注:竞争抑制参数越大,说明竞争抑制作用越强。
(1)本实验的因变量为____。分析表格数据,pH从6到9时,鱼腥藻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____;pH从6到9时,小球藻对鱼腥藻的抑制作用的变化为____
(2)在上述pH条件下,将小球藻与鱼腥藻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鱼腥藻个体完全消失,原因是____
(3)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是指____的循环过程。
(4)监测养殖水体的pH和鱼腥藻含量的主要意义在于____
2 .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的叶片和嫩茎。东亚飞蝗分为卵、若虫(跳蝻,活动能力很弱)、成虫三个发育时期。雌虫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即雌性产生的卵,可以直接孵化和正常发育,且繁殖力惊人。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东亚飞蝗能够产生一种群聚信息素,飞蝗种群在群聚激素影响下,由散居型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而导致蝗灾。
(1)调查跳蝻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但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蝗虫成虫,原因是__________。有人提议采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但发现不能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
(3)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信息素,PAN和PhA都不是,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室外草地诱捕实验时,需要设置样方,并将诱捕器置于样方内。图1中设置样方时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2点)。
②据图2结果得出的结论是4VA能在自然环境中吸引和聚集飞蝗,其依据是__________
(5)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感知4VA的嗅觉受体。据此提出防治蝗灾的设想:__________
3 .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依据图1中调查出的藏羚羊种群的______特征,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自将增加。

(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将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的模拟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1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

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_。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__,若______,则假说成立。
(4)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
②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对应乙图中的______点(填字母)。
③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_____
4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可引起婴幼儿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抗病毒作用。为了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感染RSV小鼠的治疗效果,研究者开展了以下实验:将雌雄数目相当、生理状况相同的感染RSV小鼠随机分为A~E等5组。其中A组雾化吸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B至E组分别雾化吸入剂量为3.125μg、12.5μg、25μg、50μg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连续雾化吸入5天后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再次感染RSV引起的哮喘效应,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
(2)A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3)图1实验结果说明______,结合图2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根据本研究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否在治疗儿童呼吸道RSV感染疾病上推广使用?______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表明,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感染所致。2022年福建省启动了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为增强HPV疫苗的免疫效果,常在疫苗中添加疫苗佐剂——多西紫杉醇(简称DOC)。研究人员利用肿瘤小鼠和含不同浓度DOC的生理盐水溶解的HPV疫苗,探究DOC作为HPV疫苗佐剂对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DOC作为HPV疫苗佐剂的小鼠免疫分组及处理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组别处理

1

2

3

4

5

6

肌肉

注射(/只)

生理

盐水

200ug

DOC

___________

100ugDOC+

120ugHPV

疫苗

200ugDOC+

120ugHPV

疫苗

400ugDOC+

120ugHPV

疫苗

在第0、3、7天先后免疫注射3次,21天后对小鼠瘤块、血清等进行检测


(1)HPV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会诱发人体产生___________免疫。
(2)第3组肿瘤小鼠肌肉注射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21天后测定不同小鼠的肿瘤体积,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结果表明___________

(4)欲探究DOC作为HPV疫苗佐剂在人体中的影响,还应探究___________
6 . 生长抑素(SS)能抑制生长激素(GH)的分泌,半胱胺可以降低动物体内SS水平,导致GH水平提高。某研究小组将若干健康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对各组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测定三组大鼠的体重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分组

处理

预期结果

+++

注射生长抑素(SS)

X

注射生长抑素(SS)后灌服半胱胺

++

注:“+”的多少代表体重增加的量
A.本实验在控制变量中采用了“加法原理”
B.甲组是对照组,①处的操作是不做任何处理
C.乙组的预期结果X可能为“+”
D.本实验能验证生长抑素对大鼠生长发育的作用
7 . 大蒜是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剂,其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对流感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等多种致病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癌、抗衰老等保健功能。蒜薹是大蒜的花茎,抽薹(进入生殖生长的形态标志)期前后的田间管理直接关系到蒜薹和蒜头的产量。
(1)北方农民一般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 10 月初)在田间种植蒜瓣,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待其出苗至5~6片叶时覆盖地膜,幼苗在膜内过冬,该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
(2)越冬的蒜苗一般在第二年4~5月份迅速抽薹,进而转入蒜头膨大的关键期。如果某年气候异常,越冬的蒜苗遭遇暖冬,导致抽薹期延迟,从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角度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光周期也能影响植物的开花,植物体内能感知光周期变化的物质是________,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3)蒜薹不及时采摘,会影响蒜头的营养生长。农民在大蒜抽薹期常使用一类生长调节剂——抽墓膨大松口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是赤霉素类似物,其作用是________。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注意哪些事项________。(写出2 点即可)
(4)某兴趣小组拟开展实验探究大蒜抽薹后摘薹和不摘薹对蒜头产量的影响,请设计方案,简要说明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
8 . 腺苷是与睡眠有关的信号,腺苷的受体包括R1和R2,咖啡因可以竞争性结合腺苷受体,研究者用适量咖啡因分别处理野生型小鼠和R1、R2基因敲除的突变体小鼠,测定小鼠觉醒时间,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箭头对应时刻为处理时刻。
A.腺苷可由ATP脱去3个磷酸分子产生
B.腺苷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降解灭活
C.对照组为等量生理盐水处理的相应小鼠
D.结果表明咖啡因通过与R1结合发挥提神作用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一)【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必修1)
9 . 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图1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反应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生长的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除受激素调节外,还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与调控。
(2)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验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在___________组的空白琼脂块中能检测到生长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段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
(3)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3为实验示意图。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用两块所含生长素浓度未知的琼脂块进行实验时,若α相同,则两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③α角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
10 . 苦参碱是从豆科植物苦参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具有调节免疫、抗癌等药理活性。为研究其抗癌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苦参碱对癌细胞凋亡和癌细胞自噬影响的相关研究(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将自身物质和结构降解的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浓度(mg/mL)癌细胞存活率(%)
空白对照组0100
苦参碱组0.473.6
0.843.2
1.230.6
苦参碱+自噬抑制剂0.4+3.7×10-366.7
0.8+3.7×10-338.9
1.2+3.7×10-325.5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机体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识别并清除癌细胞。
(2)结合图推测,苦参碱对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是_____
(3)在癌细胞自噬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据表中数据推测细胞自噬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癌细胞生存。该实验说明在苦参碱的作用下,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