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与众不同的是,参与这次太空飞行的除了三名宇航员,还有一个“水族箱”——由“斑马鱼-水草-微生物”构成的密闭的自动化水生态系统。斑马鱼,这个不到拇指大小的全球第三大模式动物,成为了“天选之鱼”。
(1)请推测斑马鱼能够用于研究生命体普遍规律,并在人类疾病模型相关研究中已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包括: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生命周期短,产卵周期短,繁殖率高②饲养成本低,占地空间小③遗传物质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性④生理结构与人类完全相同
(2)长期生活在淡水中的斑马鱼进入海水后易死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此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在面临“饥饿胁迫”时,仍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探究斑马鱼对“饥饿胁迫”做出响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员对斑马鱼的成纤维细胞(ZF4)开展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Ⅰ~Ⅵ代表生理过程。其中,Ⅲ是斑马鱼的细胞自噬过程;V是DNA中胞嘧啶甲基化的过程,虽然没有改变碱基序列,但是会阻碍转录的发生,使甲基化部位的基因不能表达。

(3)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______相似。
A.遗传信息B.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种类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组合方式

(4)据图1分析,ZF4通过发育为幼年斑马鱼的过程中,I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本质是__________
①有丝分裂②减数分裂③细胞分化④细胞衰老⑤细胞凋亡
(5)饥饿处理0~48h,测得ZF4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总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如表所示。

所处时期处理时间

G1期(%)

S期(%)

G2+M期(%)

0h

71

18

11

12h

80

10

10

24h

83

8

9

48h

91

5

4

据此推测,“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可能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A.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D.抑制中心体的复制

(6)研究员为探究斑马鱼响应“饥饿胁迫”的机制,对ZF4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开展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1、2推测,斑马鱼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可能是           

A.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Ⅲ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物质
B.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Ⅵ帮助机体“及时止损”
C.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抑制Ⅴ来增加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
D.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Ⅴ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

研究表明,雌性斑马鱼繁殖率下降与减数分裂异常密切相关。为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展开了系列实验。图3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可分为5个亚时期。

(7)图3中,在偶线期和粗线期可见同源染色体______(选填两个编号)发生_______并形成四分体。
(8)以下细胞分裂图像种可发生在雌性斑马鱼性腺的为_____。
A.B.
C.D.

研究人员发现,卵原细胞在胚胎期就开始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但在出生前后被阻滞在双线期之后、浓缩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静止阶段(称为核网期)。研究发现,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环腺苷一磷酸(简称cAMP)含量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雌性个体性成熟后,卵母细胞才少量分批继续进行减数分裂。

(9)如图4所示,当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酶A,在其催化下__________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生成cAMP,作用于靶蛋白,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
(10)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特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此可知,cAMP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了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陈振辉等科学家在《自然》上撰文报道,斑马鱼幼鱼表面上皮细胞(SEC)能在DNA不复制的情况下随机分配染色体,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这个过程与皮肤表面张力增大导致Piezo1离子通道开放有关,简要过程如图5所示。这种“无复制分裂”能保障快速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在成年斑马鱼断鳍后的组织再生过程中也会出现“无复制分裂”。斑马鱼的生殖过程中并未发现该分裂方式。
(11)下列关于“无复制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抑制剂能抑制浅表上皮细胞的增殖
B.“无复制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机理不同
C.“无复制分裂”产生的全部子SEC细胞都含有斑马鱼全套的遗传物质
D.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Piezo1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来研究其作用
2024-06-1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下图1是玉米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玉米细胞生长调控的过程。

(1)图1玉米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填序号)。
(2)已知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玉米的体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各有染色体_____。
A.10条B.20条C.40条D.80条

(3)下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4)图2中M表示的是_____;DNA的复制发生在_____
(5)将玉米的一些组织细胞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经过诱导后能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称为_____。
A.组织培养B.基因工程
C.营养繁殖D.细胞分化

(6)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玉米细胞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一是前期纺锤丝由_____形成,二是末期在细胞赤道面的位置没有出现_____
(7)玉米的叶肉细胞与根尖细胞虽然都是由同一颗种子萌发形成,但两者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完全不同,这是因为_____
(8)细胞的死亡可以分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凋亡的是_____。
A.噬菌体的侵染导致细菌破裂
B.脑细胞因供氧不足而死亡
C.伤口中溃烂的细胞被手术切除
D.发育过程中蝌蚪尾的消失

细胞的有丝分裂被严格监控,图7显示两个关键的监控检查点。研究发现:①蛋白质X含量在G1期达到最大,在S期及以后降为0;②蛋白质X与Y的结合使细胞通过(G1/S检查点;③蛋白质Z含量在G2期达到最大,在M期及以后降为0,④蛋白质Z与Y的结合使细胞通过(G2/M检查点。
(9)小明同学查知某药物能特异性阻止蛋白质Z的合成,他建议将此药物施加于根尖,使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能看到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期,专家认为此建议不可行。请根据材料说出理由:_____
2024-05-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黄连木(2n=30)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科研人员用秋水仙素对黄连木种子诱变获得四倍体植株(4n=60),培育抗性能力更强的黄连木新品种。
(1)科研人员用秋水仙素对黄连木种子诱变获得四倍体植株。已知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秋水仙素直接影响的分裂时期是_____。
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

(2)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秋水仙素诱变黄连木种子的适宜浓度,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实验组是_____,检测的指标是_____。(编号选填)
①经无菌水浸泡处理相同时间的黄连木种子
②处理后的黄连木种子出苗率
③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相同时间的黄连木种子
④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不同时间的黄连木种子
(3)若想观察四倍体黄连木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该选择的时期是_____。
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

(4)上述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时期中染色体的行为是_____。
A.B.C.D.

表和图为生长4个月后二倍体和四倍体黄连木植株的生理参数。
表黄连木叶形、色素和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较

类别

叶宽(mm)

叶厚(mm)

叶绿素总量(mg•g-1

类胡萝卜素(mg•g-1

游离脯氨酸(μg•g-1

可溶性糖(mg•g-1

可溶性蛋白(mg•g-1

二倍体

14.04

1.22

0.70

0.19

19.11

119.86

2.73

四倍体

21.54

2.11

1.27

0.23

27.96

167.49

5.16

(注:SOD和POD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过多的自由基对细胞有害)
(5)据表数据分析,快速区分两种黄连木植株的方法是_____
(6)据表、图和题干信息可知,与二倍体黄连木植株相比较,四倍体黄连木植株的优势是_____。
A.吸水能力强B.吸光能力强
C.抗自由基能力强D.抗病虫害能力强
2024-05-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自然界中的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到发育为完整生物体,体内的细胞都放弃了各自独立性,顽强地结合在一起,承担着特殊的功能,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减少自身繁殖,只增长到它们履行其功能所需要的数量。图1、图2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图解及某一时期的图像。

(1)图1中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____。
A.A→B→AB.B→A→B
C.A→BD.B→A

(2)图2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的比值是1:2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____。
A.G1B.中期C.后期D.末期

细胞异常增殖可导致肿瘤发生。图3示雌激素在特定条件下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腺癌细胞中周期蛋白D(cyclinD)的合成量增加,cyclin D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乳腺癌的恶性发展。

图3

(3)cyclin D的合成场所是____。若细胞核DNA含量开始增加,说明细胞周期开始进入图2中的____(X/Y/Z)期。
(4)据图2及所学知识推测,下列药物中能抑制乳腺癌恶性发展的是____。
A.CDK4/6活性抑制剂
B.雌激素受体抑制剂
C.cyclin D基因表达激活剂
D.纺锤体形成阻断剂

(5)CDK-cyclin复合体是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有多种类型)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有多种类型)组成的,该复合体可以调控细胞周期内相邻时期之间的转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cyclin和CDK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即具有生物活性
B.调控前期转换成中期与中期转换成后期的CDK—cyclin复合体一定相同
C.抑制cyclin和CDK的结合,可能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D.不同CDK的功能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6)有性生殖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过程分别代表的是____。

A.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D.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

(7)如图为某种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2024-04-2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1、2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图解及某一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       
A.B→A→BB.A→B→AC.A→BD.B→A

(2)图2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的比值是1:2,出现该比值的时期可以是有丝分裂的(       
A.G1B.中期C.后期D.末期

通过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会进行受精作用,产生新的个体,这是进行有性殖的生物体产生新个体的重要方式。
(3)有性生殖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3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A.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D.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

图4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4)图4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B/C/D)
(5)图中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有 (      )(A/B/C/D)
(6)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      )(A/B/C/D)
(7)该动物是_____(填“雌性”或“雄性”),细胞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8)细胞B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的时期),该图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
蜈蚣草小孢子母细胞(即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部分显微图像如下图所示。

(9)请根据减数分裂的顺序对图中细胞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
(10)关于a图中下面的一个单个细胞和c图细胞的比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B.两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体细胞的一半
C.两者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D.两者的DNA数目不同

(1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d中的两个细胞称为_________细胞。若在人体中,图d中的两个细胞各有___条染色体。
(12)某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AB,AB,aaB,B四个精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③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异常
2024-04-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6 . 珍珠贝属于蚌壳类动物中的一种软体动物,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惊、明目退翳的药用功效。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珍珠贝壳由一种特殊的腺细胞所分泌的钙化物形成,具有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作用,由受精卵分化为腺细胞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物质有________。(编号选填)
①DNA       ②mRNA       ③tRNA       ④rRNA       ⑤蛋白质
(2)图1所示a-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有________,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_
(3)e细胞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的细胞。
(4)若某细胞属于图7中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可能是________条。
(5)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珍珠贝精巢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位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6)图3所示珍珠贝的精子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________。

A.①②B.①⑤C.③⑤D.②④

(7)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第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珍珠贝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性事件,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图4(a)(b)(c)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8)细胞器是细胞内执行重要功能的结构,图4(b)中①所示的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_。
A.糖酵解B.乳酸生成C.三羧酸循环D.丙酮酸氧化分解

(9)分离酶(SEP)的活性需要被严密调控。保全素(SCR)能与分离酶紧密结合,并充当假底物而阻断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分离酶没有专一性
B.保全素和黏连蛋白是同一种蛋白质
C.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空间结构有局部相似之处
D.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竞争分离酶的活性部位

(10)分离酶在分裂间期时被阻挡在细胞核外。如果此时核膜的通透性不恰当改变,使分离酶处于细胞核内,其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
(11)据图4中信息,比较蛋白复合物APC在同期和分裂期含量并阐述该含量变化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2)快速分裂的癌变珍珠贝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
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

(13)研究人员在培养珍珠贝细胞过程中加入某种药物处理24h,检测到处于G1、S和G2+M期细胞数目的比例如下表,

组别

G1期细胞的比例

S期细胞的比例

G2+M期细胞的比例

未处理组

(41.36±1.39)%

(44.07±2.37)%

(14.57±0.93)%

处理组

(32.53±2.23)%

(31.24±1.14)%

(36.22±2.84)%

未处理组为对照。据表推测,该药物可将该珍珠贝细胞的分裂阻断在______,从而抑制其增殖。
A.G1B.G0C.S期D.G2或M期
2024-04-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肝癌发生于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研究发现,正常细胞的分裂存在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检验点长期激活会干扰纺锤体组装;KIF20B分子与细胞质分裂密切相关,在肝癌细胞中显著性高表达。肝癌治疗药物MTA主要通过激活SAC发挥作用,而药物shKIF20B能抑制KIF20B基因的表达,相关机理如图所示。

(1)肝癌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细胞⑥中存在的结构有___(多选)。
A.纺锤丝B.染色体C.中心体D.赤道面

(3)显微镜下观察肝癌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图中的①-⑥中的___(编号选填)。
(4)图中①-⑥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比值一定是1:2的有___(编号选填)。
(5)细胞⑤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单选)。
A.核膜、核仁出现
B.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
C.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D.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纺锤丝

(6)药物MTA和shKIF20B都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起到治疗作用。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选项错误的是___(单选)。
A.受遗传信息调控B.会被免疫细胞清除
C.通常不影响周围健康细胞D.通常有细胞内容物流出

(7)结合题干信息和图分析,下列关于MTA和shKIF20B抗肝癌机理的描述正确的有___(多选)。
A.MTA能抑制分裂细胞进入中期
B.shKIF20B通过抑制KIF20B基因的表达作用于末期
C.shKIF20B能抑制细胞质分裂
D.MTA和shKIF20B合并使用可能具有更佳的抗肝癌效果
2024-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宫颈癌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DNA病毒,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能引发宫颈癌。感染HPV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Ⅰ~Ⅳ表示免疫细胞;L1为HPV病毒表面抗原,E6和E7皆为HPV病毒内部蛋白;p53蛋白和pRb蛋白皆为抑癌蛋白。

(1)人体感染HPV后,图1中细胞Ⅱ的功能是______。(多选)
A. 分泌免疫活性物质       B. 清除被病毒入侵的细胞I
C. 清除被病毒入侵的上皮细胞       D. 识别靶细胞抗原肽-MHC分子复合体
(2)图1中细胞Ⅲ参与的免疫应答属于______。(多选)
A. 非特异性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 体液免疫       D. 细胞免疫
(3)据图1分析,长期感染高危型HPV诱发宫颈癌的原因可能是HPV的______。(多选)
A. E7蛋白降解pRb蛋白,促进上皮细胞DNA的复制
B. E7蛋白与pRb蛋白结合,促进上皮细胞由G1期进入S期
C. E6蛋白与p53蛋白结合,抑制上皮细胞DNA聚合酶的合成
D. E6蛋白激活p53蛋白,促进上皮细胞纺锤体相关蛋白的合成
注射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制备预防型HPV疫苗的部分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Ⅰ~Ⅳ表示过程;kb表示1000碱基对;AbAr为真菌类抗生素(AbA)的抗性基因;α-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的酶蛋白可将一种无色化合物(X-α-gal)水解成蓝色产物;pMD上仅在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两端存在BamHI和XhoI的酶切位点。

(4)据图2判断,基因工程生产预防型HPV疫苗所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 BamHI                    ② MboI                           ③ XhoI                    ④ DNA连接酶
(5)据图1、2推断,基因工程制备预防型HPV疫苗的目的基因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 L1基因                    ② E6基因                    ③ E7基因             ④ MHC
(6)图2中过程Ⅳ所用的选择培养基需在通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______。(编号选填)
① 琼脂                                               ② 生长因子                            ③ 水
④ AbA                                               ⑤ X-α-gal                                 ⑥ 无机盐
(7)据图2判断,将______(蓝色/白色)菌落中的pMD-HPV分子用过程Ⅱ中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完全酶切后,理论上凝胶电泳上出现的条带的长度为______kb。
(8)为提高HPV疫苗对免疫系统的激活能力,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推测,可采取的做法有______。(多选)
A. 利用定向进化技术获得新型抗原蛋白
B.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天然抗原蛋白
C. 避免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D. 根据年龄、感染风险等制定接种方案
9 . 柑橘油胞与裂果

柑橘类的叶和果皮上有被称为“油胞”的分泌囊,内含精油。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芳樟醇(如图1)。柑橘叶绿体(如图2)可利用碳反应中间产物合成芳樟醇的前体物质。近期我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分泌囊起始和发育的分子调控通路(如图3),“”代表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1.下列物质与芳樟醇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有____。(多选)
A.纤维素B.脂肪酸C.苯丙氨酸D.RNA
2.图2中箭头所指结构为____。在此结构上进行的反应有____。(编号选填)
①二氧化碳固定                    ②水的光解                    ③三羧酸循环                    ④ATP的合成
3.下列为图3中甲→乙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显微图片,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为____,一定具有染色单体的有____。(编号选填)

                          

                          

4.图3中乙→丙过程中可发生的事件有____。(编号选填)
①细胞凋亡                                 ②细胞坏死
③纤维素酶活性增强                    ④纤维素酶活性减弱
5.柑橘枝刺基部有油胞,而顶部没有,据图3分析,其可能原因是顶部细胞____。(多选)
A.无Drnl基因B.无Lmil的mRNA
C.无Myc5蛋白D.无法合成精油
6.某品种柑橘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果皮易裂开,研究人员对裂果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裂果高峰期柑橘果实不同部位相关植物激素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组织赤霉素浓度(nmol/L)脱落酸浓度(ng/mL)
139.20±0.57b75.96±3.12b
170.17±6.43a80.21±1.06a
注:每列数据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结合图4分析,表中植物激素浓度测定的日期最可能是____。(单选)
A.7月18日B.7月20日C.8月17日D.10月16日
7.研究表明,木质素累积过多导致细胞脆性变大,POD酶可显著提高木质素的合成,其酶活性受到一定浓度脱落酸的抑制。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表1中甲和乙各为柑橘果实的哪一部位,并说明其裂果的具体原因。
10 . 黄连木(2n=30)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科研人员用秋水仙素对黄连木种子诱变获得四倍体植株,培育抗性更强的黄连木新品种。
(1)科研人员用秋水仙素对黄连木种子诱变获得四倍体植株。已知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秋水仙素直接影响的分裂时期是___(单选)。
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

(2)为了探究秋水仙素诱变黄连木种子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___,实验组是___,检测的指标是___(编号选填)。
①未经任何处理的黄连木种子
②经无菌水浸泡处理不同时间的黄连木种子
③同一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不同时间的黄连木种子
④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相同时间的黄连木种子
⑤处理后的黄连木种子出苗率
⑥处理后的黄连木幼苗变异率
(3)若观察四倍体黄连木植株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分生区细胞,理论上可观察到染色体共有___条,此时染色体的行为是___(编号选填)。
   
下表和下图为生长4个月后二倍体和四倍体黄连木植株的生理参数。
黄连木叶形、色素和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较
类别叶宽(mm)叶厚(mm)叶绿素总量(mg·g-1类胡萝卜素(mg·g-1游离脯氨酸(μg·g-1可溶性糖(mg·g-1可溶性蛋白(mg·g-1
二倍体14.041.220.700.1919.11119.862.73
四倍体21.542.111.270.2327.96167.495.16

(注:SOD和POD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过多的自由基对细胞有害)
(4)据表数据分析,快速区分两种黄连木植株的方法是___
(5)据表、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与二倍体黄连木植株相比较,四倍体黄连木植株的优势是___(多选)。
A.吸水能力强B.吸光能力强
C.抗自由基能力强D.抗病虫害能力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