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5 道试题
1 . 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不同类型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的相对含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核DNA相对含量
B.a细胞所处阶段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C.c、d、e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D.b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 . 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B.纺锤丝形成受阻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也可实现彼此分离
C.减数分裂Ⅰ中黏连蛋白降解后非姐妹染色单体才能发生片段互换
D.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合成的黏连蛋白不会被保留到卵细胞中
今日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考考前热身生物试卷2
3 . 下图1中甲、乙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柱形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为雄性,图1的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均分并分别移向两极
B.图2中的a、b可分别表示图1中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
C.若图1中乙细胞基因型为纯合子,则经过减数分裂后只产生1种配子
D.图2中a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a、b、c中均不可能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4 . 浙江大学研究组发现,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在分裂时存在“分配不均”现象:DNA无损伤的染色体移向一个子代细胞甲,而DNA损伤的染色体都被“隔离”到另一个子代细胞乙中,并倾向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或细胞死亡。根据该发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较小的动物体细胞中更容易发生“分配不均”现象
B.“分配不均”现象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C.若细胞乙发生死亡,该过程中始终有膜封闭,不会引起炎症
D.染色体“分配不均”可以保证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1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不考虑细胞异常分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细胞乙由细胞甲有丝分裂产生,细胞丁由细胞丙减数分裂产生
B.若细胞丁中的P为X染色体,则Q是Y染色体
C.若图2表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变化,则细胞丁处于BC段
D.细胞甲和细胞丙中染色体数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相同
7日内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6 . 某个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条染色体发生了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异常横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臂染色体”可形成于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等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C.若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
D.若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产生的配子中有一半出现异常
7 . 下图表示植物细胞质分裂过程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发生在分裂末期,实现了遗传物质的均等分配
B.真菌、细菌等生物有丝分裂时,也有细胞壁的形成
C.微管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对低温和秋水仙素敏感
D.高尔基体小泡中含有固醇,小泡的膜可能形成新的细胞膜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8 . 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野生型二倍体玉米授粉,可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检测所结甲、乙两个籽粒的幼胚中具有相应DNA含量的细胞数目,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是二倍体幼胚,乙是单倍体幼胚
B.甲、乙两籽粒中都有部分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C.乙中DNA相对含量为200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D.比较两图可确定单倍体幼胚的染色体来源于S
9 . 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某种高等植物细胞,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游离的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

A.甲组细胞的核仁已解体、核膜已消失
B.部分细胞丙处于分裂期的前期,正发生联会
C.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部分细胞丙的赤道板
D.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组细胞,部分会停留在丙组时期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生物试题
10 . 某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₁期,时长5小时)、DNA合成期(S期,时长7小时)、DNA合成后期(G2期,时长3小时)、分裂期(M期,时长7小时)四个连续的时期。TdR能被S期细胞摄入并掺进DNA中抑制DNA合成,用于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洗脱TdR后细胞周期可继续正常进行。为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在含高浓度TdR培养基中培养至少7小时,洗脱TdR;②在含高浓度TdR培养基中培养至少15小时,洗脱TdR;③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7~15小时;④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至少15小时。下列操作顺序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A.①④①B.②③②C.③②③D.④①④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