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9 道试题
1 . 农杆菌感染植物根部后会使根部长出肿瘤(类似愈伤组织)。研究人员在研究拟南芥Q基因的功能时,获得了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TDNA插入了Q基因内部),该突变体和野生型相比,对重金属镉Cd抗逆性(胁迫抗性)明显增加。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它们能调控相应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植物肿瘤的生长和分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T-DNA上可能有编码根细胞质膜上Cd2+吸收转运蛋白的基因
C.转基因操作时,可利用T-DNA的特性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D.可检测拟南芥肿瘤的生长和分化情况,以初步判断T-DNA是否转移
2 . 下图是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所作的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
B.过程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以得到2种基因型的玉米
C.c和d分别是再分化和脱分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植物激素诱导
D.图中过程a或过程c、d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 . 研究发现,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与DNA聚合酶“撞车”,可导致DNA折断引发细胞癌变,特殊酶R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减缓其运行速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撞车”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B.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起作用时都有遗传信息流动
C.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撞车”会发生在核糖体上
D.特殊酶R发挥作用后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可能下降
4 . 下图为人体细胞中基因1、2对性状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1、2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上述两种基因都能直接控制人体的性状
C.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能通过观察红细胞性状来确定是否患镰状细胞贫血
5 .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低温诱导: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甲紫溶液: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 . 海南岛水稻(2n)栽培历史悠久,大约3000~4000年前就已有稻谷栽培,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岛内野生稻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海南岛内的野生型水稻与内地的水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以培育四倍体水稻
C.三倍体水稻的稻穗大、所结的籽粒重,因此单位产量较高
D.杂交水稻有众多优势,其育种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7 . 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是可遗传的
C.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一般会改变基因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比值
D.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
8 . hhh综合征是由于编码线粒体鸟氨酸转运蛋白-1的SLC25A15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突变导致线粒体膜上鸟氨酸转运严重受阻,鸟氨酸无法进入线粒体参与尿素循环代谢,从而导致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该病受基因缺陷程度影响严重,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比较显著,新生儿期至成人期都可能会发病。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同一个基因可突变出不同等位基因,还可以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C.hhh综合征说明了基因只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人体的性状
D.不同个体的SLC25A15基因发生了相同的突变,其症状可能有轻有重或先发后发
2023-04-12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9 .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中BAX蛋白等凋亡蛋白高表达,从而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体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中都有控制ABCG2蛋白合成的基因
B.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对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无效
C.与正常细胞相比,直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细胞分裂速度也较快
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10 . 图甲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图乙是采用生育技术辅助5号与6号生育正常后代的技术(包括极体的基因分析、筛选出不含该致病基因的卵细胞、试管婴儿技术等)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然生育,5号与6号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
B.通过极体进行基因分析,可能判断出同时产生的卵细胞是否含该致病基因
C.极体1或极体2的基因分析结果,都能为筛选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提供依据
D.若极体1和极体2中都检测出该致病基因,则是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