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51 道试题
1 . 新冠病毒是单条正链RNA(+)的冠状病毒,下图是新冠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e过程也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配对原则与a、c、d过程相同
B.上述过程都发生在宿主细胞中,由宿主细胞提供能量、原料和模板
C.a、c、d过程需要b过程合成的RNA聚合酶的参与
D.子代病毒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
2 . 眼白化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眼睛因缺乏黑色素而呈现偏白的颜色,这种疾病可能引起视力问题。某眼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如下,已知该家族系谱图中某位成员是因基因突变而患上该病的,相关基因为A/a。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因基因突变而患病的个体最可能是Ⅱ-7
B.Ⅲ-8不患病的原因是Ⅱ-6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基因型为XA的配子
C.I-3和Ⅱ-5的基因型均是XAXa
D.正常情况下,I-3和I-4生育的后代均不会患病
3 . 某些兰花花瓣的分泌细胞可以产生某种香味物质,吸引雄蜂为其传粉,这种香味物质可以和雄蜂产生的某种激素发生反应,用于吸引雌蜂。不同种类的兰花可以分泌不同类型的香味物质,从而吸引不同种类的雄蜂来传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雄蜂为兰花传粉有利于该种蜂种群的繁殖
B.兰花花瓣的分泌细胞能产生某种香味物质是兰花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不同种类的兰花吸引不同种类的雄蜂来传粉,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种类的兰花可以分泌不同类型的香味物质,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定向性
4 . 若T2噬菌体中双链DNA分子的某一处片段发生突变,则会使其丧失产生子代DNA的能力。甲、乙均为DNA某一位点发生突变的T2噬菌体,甲与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后有少量子代噬菌体产生。已知噬菌体成对侵染细菌时DNA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细菌提供的模板、原料和能量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
B.用噬菌体侵染含15N的大肠杆菌时,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遗传物质为DNA
C. T2噬菌体中DNA分子发生突变的片段可遗传给子代噬菌体
D.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原因可能是甲、乙的DNA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
5 . 我国科学家鲍文奎团队培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优化了高寒山区人民的饮食结构,其培育思路得益于分析普通小麦的起源过程。他们曾将5种植物进行如下杂交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注:图中圆圈交集处数字表示F1杂合子在减数分裂I中形成的四分体个数
A.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山羊草杂交后即可得二粒小麦
B.一粒小麦和节节麦杂交产生的F1在减数分裂I中形成7个四分体
C.普通小麦卵细胞中含有的21条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D.用适宜的低温处理二粒小麦和节节麦的不育杂种可得到普通小麦
6 . 中药藿香长期种植会出现种质退化、易感染病虫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对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藿香进行了辐射处理(如下图),以期获得性状优良的突变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旺盛,辐射处理易发生不定向突变
B.过程①中外植体通常用无水乙醇和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
C.过程③④所用的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的浓度和比例相同
D.筛选出目标突变株后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
7 . “移码”是指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核糖体向前或者向后滑动一个或两个核苷酸,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多种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移码”可降低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
B.“移码”通过调控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C.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肽链变长
D.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不会导致病毒基因突变
8 . 下图是劳氏肉瘤病毒(逆转录病毒,携带病毒癌基因)的增殖和致癌过程,其中原病毒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转移到DNA后插入宿主的核DNA中形成的“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劳氏肉瘤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核酸类型和增殖方式相同
B.①③过程发生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种类均相同
C.②过程需要RNA酶的参与,④过程需要多种RNA参与
D.原病毒的形成机理和其诱导宿主细胞癌变的机理相同
9 . 人体肠道分布着大约38万亿个细菌,对于维持人体体内平衡和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很多癌症是由于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一些细菌具有促进癌细胞产生和促进癌症发展的作用,如:幽门螺旋杆菌、梭杆菌、厌氧消化链球菌等,科学家把这些细菌称为致癌细菌。同时我们的肠道还存在着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等能抑制癌症的抑癌细菌。
(1)抑癌细菌与致癌细菌属于____关系。致癌细菌促进癌细胞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
(2)某兴趣小组利用某动物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得到结肠组织来进行有关研究,下图表示某动物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

将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转入C瓶中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在培养过程中干细胞正常是____(填“悬浮”或“贴壁”)生长,随着细胞数目增加,细胞之间的____(填物质名称)将细胞黏着在一起,细胞分裂和生长停止。将得到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有特殊诱导因子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结肠组织,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结肠组织的过程中诱导因子的作用可能有____(答出1点即可)。
(3)兴趣小组欲用上述途径得到的结肠组织,来探究白花蛇舌草提取液是否通过抑制致癌细菌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分裂,请补充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有:结肠组织,厌氧消化链球菌,嗜热链球菌,结肠癌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液,白花蛇舌草提取液,相关检测仪器等)
①分组:取等量的结肠组织,分别加入到含动物细胞培养液的____(填数量)组培养瓶中,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处理:往各组结肠组织中移植数量相同的结肠癌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然后____
③检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
2024-04-18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10 . 人类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2种,分别为A1和A2,正常基因为A。图1为某患者所在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图2表示对该家系中的Ⅰ1、Ⅱ3和Ⅱ4关于该遗传病相关基因的电泳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A基因对A1和A2基因为显性
C.A、A1和A2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对Ⅱ5进行电泳,得到的条带为1和3
2024-04-18更新 | 3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八中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