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46 道试题
1 . 细胞蛇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器。细胞内大部分细胞器如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都有膜包被,但细胞蛇是由三磷酸胞苷合成酶(CTPS)聚合而成的无膜细胞器,巧合的是,细胞蛇的组装过程和细胞骨架中微丝的组装过程相同。
随着细胞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细胞蛇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在癌细胞中,细胞蛇可能会促进其增殖;在神经干细胞中,细胞蛇过度表达则会抑制其分裂;在小鼠胰岛细胞中,IMPDH类型的细胞蛇与胰岛素的分泌相关;在大肠杆菌中,大规模细胞蛇形成会抑制CTPS活性,当其被破坏后,可扰乱大肠杆菌的生长和代谢调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中有且仅有核糖体这一种无膜细胞器
B.细胞骨架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由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的网状结构
C.微丝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线粒体和囊泡是沿着微丝移动的
D.细胞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
2.关于细胞蛇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中大量细胞蛇的出现有利于其生长
B.通过减少细胞蛇的数量,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
C.调整胰岛细胞内细胞蛇的数量,有利于部分糖尿病的治疗
D.可以将细胞蛇作为预判癌症的分子标记,为临床癌症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2024-02-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星射线相连,如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星射线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对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可能与来自两极星射线的均衡拉力有关
B.Mad2蛋白基因的表达发生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并于有丝分裂前期可结合到着丝粒上
C.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将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滞在分裂中期
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这是一场人为破坏海洋环境的灾难。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而且是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掉的。
1.放射性同位素碘-129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甲状腺是人体中主要吸收碘元素的器官,碘-129优先进入甲状腺从而引发低甲状腺激素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B.低甲状腺激素症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降低
C.低甲状腺激素症可能是因为放射性射线杀死了部分甲状腺细胞
D.孕妇受碘-129影响可能导致甲状腺增生,胎儿的神经发育将受到阻碍
2.核污染的辐射作用可直接造成人体损伤,并诱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诱发体细胞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B.辐射可能使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缺失,引起基因突变
C.没有核污染的辐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生物体内基因不会发生突变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导致新性状的出现,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024-01-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试题
4 .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科学家发现,当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分裂不受控制时,细胞会出现癌变。科学家通过对细胞及其代谢的相关研究,力图寻找对抗癌症的“秘钥”。
(1)为确定S期的时长,实验人员在处于分裂期后期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以氚(氢元素的同位素)标记的R化合物。在下列化合物中最适合作为R化合物的是(     
A.腺嘌呤B.胞嘧啶C.鸟嘌呤D.胸腺嘧啶
(2)如表所列为不同细胞周期的各时期持续时间。计算并在表中填写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
(单位:h)

细胞

分裂间期

S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3.9

1.8

______

成纤维细胞

19.3

4.0

0.7

______

肿瘤细胞

18.0

3.8

0.5

______

(3)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所给三种细胞中,细胞分裂期和细胞周期都是肿瘤细胞最短
B.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比例都少于分裂期
C.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的差异主要来自分裂间期的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是不同步的,相同种类细胞的分裂是同步的
(4)下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变化情况,从分裂间期到分裂结束,正确的变化顺序是:_____→⑤→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关于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B.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缺氧因子HIF(1和1)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缺氧会引发包括细胞周期改变、线粒体自噬在内的诸多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浓度ATP也会影响细胞周期(如图所示)。
   
(6)细胞缺氧会使细胞很多生理过程发生改变。细胞内消耗氧气的场所是______,该生理过程______(是/不是)三羧酸循环。
(7)线粒体有两层膜,上图所示细胞内与线粒体具有相似结构的还包括______(选填数字编号)。
①核膜   ②叶绿体   ③高尔基体
(8)据所学知识判断,上图中DNA为       的时期是含有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
A.2NB.2N→4NC.4ND.4N→2N
(9)据上图推知抑癌因子p21作用于______期与______期之间。
(10)在上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期,所发生的变化包括      
A.DNA的复制B.染色单体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纺锤丝出现和消失
E.出现细胞板F.中心体倍增
(11)抗癌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开发针对肿瘤细胞的血管生长抑制剂。据上图表述此类抑制剂抗癌作用的机理是______
SW最早是从植物灰苦马豆中分离获得,是一种具有抗癌功能的生物碱,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将等量的小鼠肝癌细胞悬液,接种于添加不同浓度SW的等量培养液中培养24h,分析各浓度下不同DNA含量的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如图1;同时测定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的比例,结果如图2。
   
(12)据图和所学知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的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C.SW浓度越高,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D.SW可能会诱导癌细胞中凋亡蛋白基因的表达
(13)为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你认为SW的给药浓度(不考虑其他情况)应为________ug·L-1,并分析SW在体内治疗肿瘤的可能机理和疗效___________
2023-06-1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5 .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可以改变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癌变,对人体自身DNA修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在表达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B.熬夜可能会使原癌基因过量表达进而导致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增强
D.在DNA修复过程中,需限制酶剪切错误片段中的氢键,需DNA聚合酶催化DNA片段的修复
2023-12-1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2-23高二下·上海·期中
名校
6 . 回答有关细胞与免疫的问题,T细胞耗竭是指T淋巴细胞在长时间持续的抗原刺激下出现功能障碍,一般表现为增殖能力丧失。癌症(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产生及形成的异常内环境,称为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很容易导致T细胞耗竭,从而引发免疫功能障碍。低氧会导致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损伤或衰老后会释放mtROS。细胞为了自我保护,会进行线粒体自噬,即溶酶体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线粒体。近期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和T细胞耗竭有一定的关联(见下图1):
   
(1)T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TCR不能直接识别肿瘤抗原,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协助。抗原呈递细胞通过______方式摄取抗原,抗原经加工后所形成的能被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TCR识别的物质X是______
(2)树突状细胞是常见的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多种抗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角度分析原因是(  )。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组成B.细胞膜上有多种载体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上有多种抗原受体
(3)T细胞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对人体抵抗下列哪种微生物影响最大?(  )
A.霍乱弧菌B.S型肺炎双球菌C.乙肝病毒D.大肠杆菌
(4)肿瘤细胞有时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发生免疫逃逸,下图2表示肿瘤细胞逃逸T细胞免疫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D-1和PD-L1能发生特异性结合
B.该机制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PD-1和PD-L1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D.抑制PD-L1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5)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蛋白)是葡萄糖进入T淋巴细胞的“必经之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离子也可以通过Glut1蛋白进入T淋巴细胞
B.葡萄糖进入T淋巴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与进入红细胞相同
C.葡萄糖可以进入T淋巴细胞的线粒体中
D.葡萄糖吸收速度与膜上Glut1蛋白的数量有关
(6)根据图1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正常环境相比,肿瘤微环境下细胞膜上Glut1蛋白数量增加
B.无氧呼吸供能效率高,所以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
C.低氧导致线粒体受损,细胞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
D.低氧可以直接影响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
(7)结合图1,阐述肿瘤微环境下如何导致T细胞耗竭?______
2023-05-19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不同个体之间可进行遗传物质的流动,称为水平基因转移(HGT)。HGT被认为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可移动遗传元件是耐药基因发生HGT的必要条件,如质粒、整合子等。整合子是一种可移动的DNA片段,主要包括整合酶基因(int)和可变区。可变区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在重组位点(att)之间的可逆性捕获和剪切过程如下图。整合子若定位在细菌拟核DNA,可将携带的耐药基因“纵向”传播给子代;若定位于质粒上,则可实现耐药基因跨物种的“横向”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分析,HGT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下列关于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和数量相同
B.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和剪切促进HGT
C.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仅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D.经水平转移获得的耐药基因不能纵向传播
3.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选择
B.使用抗生素可提高耐药基因的频率
C.HGT可将不同耐药基因整合到同一细菌中
D.耐药基因的“纵向”传播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
8 .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分子基础的问题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元凶之一。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中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在图1中。
   
(1)人体感染HCV病毒会得丙型肝炎,感染肺结核杆菌则易患肺结核。HCV病毒和肺结核杆菌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包括病毒在内的生物体合成DNA或RNA由四种性质不同的核酸聚合酶催化。根据所学知识和图1信息,正确填写下表:
核酸聚合酶的类型核酸聚合酶发挥作用的场合
以DNA为模板,合成DNA(1)肝细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2)中心法则中的 __________步骤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3)图1中的过程________(填序号)
以RNA为模板,合成RNA(4)图1中的过程________(填序号)

(3)研究发现,HCV在肝细胞中表达的NS3-4A蛋白既能促进病毒RNA的复制和病毒颗粒的形成(即图1中的③和④),还能降解线粒体外膜蛋白(MAVS);而MAVS则是诱导肝细胞抗病毒因子表达的关键因子。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抗HCV的候选药物,其中包括抑制图1中步骤③的buvir、抑制图1中步骤④的asvir、以及抑制NS3-4A合成的previr。试根据题干和图1信息,从理论上推断抗HCV效果最好的候选药物是______________
铁蛋白是人体几乎所有细胞中用于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如下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丝氨酸(密码子为UCU、UCG、UCC、UCA),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_
(5)通常一个铁蛋白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其生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
(6)结合图2和已有知识,人体在调节Fe3+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
B.核糖体与基因上的启动子部位结合,起始翻译
C.Fe3+浓度低时,因为影响了翻译过程,无法合成铁蛋白
D.细菌细胞中也存在基因表达的调控现象

(7)上述对铁蛋白合成的调节机制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表型。这种生物体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
(9)针对上题中提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橘生淮南测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物的性状与环境相关
B.上题中的现象里,基因发生了突变,进而使表型发生改变
C.上题中的现象里,分子修饰只能发生在DNA分子上
D.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调控序列的结合抑制转录
2023-11-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和籼稻。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能增强其对低温的适应性,而籼稻的bZIP73基因中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了T﹣A,导致基因表达产物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降低了对低温的适应性。
1.关于籼稻及其bZIP73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变异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变异可引起相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
C.该变异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D.我国北方环境下种植籼稻品种,其产量较低
2.关于水稻bZIP73基因的结构及复制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ZIP73基因的一条链上,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B.在bZIP73基因中,嘌呤数=嘧啶数,A+T/G+C=1
C.该基因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bZIP73基因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形成子链
3.水稻bZIP73基因的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和③表示核苷酸长链,甲、乙分别表示相应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表示bZIP73基因的翻译
B.①与③上的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相同
C.①表示成熟的mRNA,②表示模板链
D.图中甲处②③链间重新形成氢键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人体酒精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酒精经一系列脱氢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需氧呼吸的二、三阶段,从而彻底氧化分解。过度酗酒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酒后驾驶是危害交通安全的危险行为,对酒后驾驶人员可采用吹气式检测仪快速筛查。某种吹气式检测仪内芯是含有重铬酸钾的硅胶柱,通过变色反应可初步判定是否饮酒。
1.下列关于酒精在肝细胞内代谢和酒后驾驶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以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影响代谢
B.肝脏分解酒精的酶在光面内质网上合成
C.人体细胞厌氧呼吸能产生酒精
D.酒驾检测时重铬酸钾遇到酒精变成橙色
2.下列关于肝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质膜表面某些糖蛋白缺失
B.常会出现巨核、双核等现象
C.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D.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接触抑制
3.下列关于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场所均是线粒体内膜B.产物均有ATP
C.过程均有H2O参与D.葡萄糖可以在第二阶段直接利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