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且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只有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其余表现为白色。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

F2

1

白花×红花

紫花

紫花:红花:白花=9:3:4

2

紫花×红花

紫花

紫花:红花=3:1

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红花:白花=9:3:4

(1)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____遗传定律。
(2)表中组别1中白花和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表中组别2中紫花和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中组别3中F2的红花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要检测该红花的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①如果后代全是红花,则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②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则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 . 水稻是两性植株,在长日照和短日照下都能开花,但开花的起始时间影响其最终产量。科研人员筛选得到在长日照下晚开花的突变体M,并对该突变体M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长日照条件下,野生型水稻正常开花,已知正常开花和晚开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将突变体M与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实验,F1都表现为正常开花,F2出现1/4晚开花。控制开花的基因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将F2中正常开花的水稻自交,F3中正常开花:晚开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水稻的染色体上有简单重复序列SSR(如:GAGAG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都不同,因此SSR技术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先提取不同水稻个体的DNA,再对9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进行PCR扩增并电泳分析,结果如下图。若控制晚开花的基因在9号染色体上,推测F2中晚开花个体SSR扩增结果,请下图中画出4、5、41号个体的电泳条带______

注:1号:野生型;2号:突变体M;3号:F1;4-41号:F2中的晚开花个体
若控制晚开花的基因不在9号染色体上,则F2中晚开花个体SSR扩增结果有______种类型,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
(3)感染病毒也会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水稻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水稻,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品种水稻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亲本组合F1F2
抗病易感抗病易感
实验一甲×易感018111348
实验二乙×易感15027681
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EMS诱变后,非入选水稻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性性状。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2024-05-1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生物试题
3 . 番茄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紫茎和绿茎(由D、d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由H、h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实验二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


(1)仅根据实验一的杂交的结果,能判断出__________(填“0”或“1”或“2”)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根据实验一、二的结果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亲本的紫茎缺刻叶①、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紫茎缺刻叶①与紫茎缺刻叶③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值为___________,后代的紫茎缺刻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
(4)若用实验二子代中的紫茎缺刻叶和绿茎缺刻叶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绿茎缺刻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5)若番茄的果实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且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如图1所示,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上番茄果实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晋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
4 .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且独立遗传,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A_bbA_BbA_BB、aa_ _
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
现取2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分别与深紫色纯合品种丙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白色花朵的红玉杏基因型有___种,分别是___
(2)品种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实验二的F2中白色∶淡紫色∶深紫色=___
(3)实验二的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___,基因型及对应比例为___
(4)实验二中,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___。F2中淡紫色个体自交,则其子代白色个体的比例为___
(5)从实验二的F2中选取一粒开深紫色花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红玉杏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统计其花色及比例。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2024-04-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亲本均为纯种,三组实验的F1均自交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亲本表型F1的表型F2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1红花×白花紫花紫花 ∶白花∶红花=9∶4∶3
实验2紫花×白花紫花紫花 ∶白花=3∶1
实验3紫花×白花紫花紫花 ∶白花∶红花=9∶4∶3
已知实验1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回答以下问题:
(1)由杂交实验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遵循___定律,控制A基因和控制B基因位于___上。
(2)实验1的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___,F2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
(3)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是___。若让实验2的F2中紫花植株再自交一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4)可以用aaBb的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的方法,判断紫花植株的基因组成。请根据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型和比例,推测相对应的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①如果杂交后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②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
③如果杂交后代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④如果杂交后代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2024-04-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6 . 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对应的基因型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花色紫色红色白色
基因型A_B_aaB_A_bb、aabb
(1)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种。
(2)为研究花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2个纯系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该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
②F1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③F2的紫花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F2中紫花个体自花传粉,子代红花个体比例为___
④F2中红花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
(3)为探究F2中某红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简要操作过程
去雄以红花个体作①___(“父本”或“母本”),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②___
采集花粉待花成熟时,采集白花植株的花粉
___将采集的花粉涂(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结果统计分析收获植株种子,催芽播种,培植植株。待植株开花后观察并统计子代④___
2024-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7 . 鱼类存在不同品种间杂交现象,科学家基于此利用锦鲤和团头鲂进行远缘杂交培育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雌性白眼锦鲤和纯合雄性蓝眼团头鲂杂交,F1为白眼锦鲫,将F1锦鲫雌雄交配,F2中白眼与蓝眼的比值为15:1。可推测锦鲤与团头鲂存在高度同源的染色体,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可_____________,且控制锦鲤和团头鲂眼色的基因可_____________,眼色的表型与相关基因的显隐性控制关系是____________
(2)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核仁显性现象,即远缘杂交的后代中只有一个亲本的基因组表达,后代性状随机与染色体来自父母中的一方相同。若在群体中,核仁显性使后代与父本性状相同的概率为50%,则F1中锦卿与图中雌核发育锦鲤眼色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F2的眼色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控制鱼类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单尾鳍(Xw)。团头鲂中发现了其等位基因Xe,表现为双尾鳍。科学家用纯合雌性单尾鳍锦鲤和纯合雄性双尾鳍团头鲂进行了杂交实验。F1中雌性双尾鳍锦鲫:雄性单尾鳍锦鲫=1:1。
①据此分析,双尾鳍为_____________性状,且_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核仁显性现象。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个异常组,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亲本团头鲂中的Xe基因断裂后移接到Y染色体上,且异常的性染色体的活性不受影响。则该异常组F1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③双尾鳍雄性金鱼更具有观赏性,为获得稳定遗传的双尾鳍雄性金鱼,可将上述异常组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作为父本,再从正常组的F1中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个体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8 . 水貂毛色有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受三对基因控制,其机理如下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过程②的原料是____,T基因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过程又称为____
(2)P基因突变为Pr基因导致Pr蛋白比P蛋白少了75个氨基酸,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Pr蛋白不能运输真黑色素,说明基因可通过____控制生物性状。
(3)P、Ps、Pr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白色水貂基因型有____种。
(4)研究人员利用3个纯系(其中品系3的基因型是HHttPP)亲本水貂进行杂交,F1自由交配,结果如下图2:

①实验二中,白色(品系2)的基因型是____
②实验一中,F2银蓝色水貂与F1银蓝色水貂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F2灰蓝色水貂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蓝色水貂占____
③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无法确定三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让实验二F1自由交配,若后代的深褐色∶银蓝色∶白色=____,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024-03-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9 . 果荚开裂并释放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科研人员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在____________等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导致果荚开裂。野生型拟南芥果荚成熟后会完全开裂,以便种子传播。
(2)研究者通过筛选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两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纯合体甲和乙。检测发现突变体甲的M酶活性丧失,推测编码M酶的M基因由于T-DNA插入其中,突变为m基因。M基因突变为m基因的过程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酶活性丧失。另有一突变体丙的果荚开裂程度介于不开裂与完全开裂之间(中等开裂)。突变体乙、丙的果荚开裂程度分别由E/e、A/a基因控制。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乙×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9:3:4

甲×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2:1:1

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用A/a、E/e、M/m表示),乙和丙杂交实验的F2中不开裂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用A/a、E/e、M/m表示);
②乙和丙杂交实验F2中突变体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F2中中等开裂个体与不开裂个体杂交,杂交后代中中等开裂个体占___________
③如图为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M、m的位置已标出,在图中标出基因E/e、A/a可能的位置___________

   

④据上述信息,预测甲与乙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4)研究者检测了野生型及突变体丙体内E基因及M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数据推测突变体丙果荚开裂程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导致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降解不完全,开裂程度下降。
10 .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除草剂抗性(由基因M/m决定)、高油酸含量(由基因N/n决定)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育种目标。草害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油菜产量与品质降低;高油酸菜籽油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烹炸稳定的优质食用油。甘蓝型油菜621R品系具有多种优良性状,但不抗除草剂且油酸含量不高。现以621R为受体材料,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除草剂抗性基因和一个高油酸基因分别导入不同植株染色体上,再通过自交分别构建抗除草剂和高油酸含量的纯合品系。现有两组实验:
实验一:621R×纯合品系甲→F1(抗除草剂)→F2(不抗除草剂:抗除草剂)=346:980
实验二:621R×纯合品系乙→F1(高油酸)→F2(低油酸:高油酸)=33:94
(1)从两组实验结果可以推出,抗除草剂为_______性状,高油酸含量为_______性状。
(2)将实验一F2中抗除草剂个体自交,后代抗除草剂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将实验二中F2高油酸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表现为高油酸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用F1代中的抗除草剂植株和F1代中的高油酸含量植株进行杂交,统计大量后代发现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1:1:1:1,该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除草剂抗性和油酸含量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高原地区的M品系水稻对纹枯病不具有抗性,P品系水稻对纹枯病具有抗性,但无法适应该地区的生态气候。为培育适应该地区生态气候的抗纹枯病水稻品种,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P品系和M品系水稻进行杂交,F1全为抗病植株,若将F1自交,F2中抗病 : 不抗病=3:1,抗病植株随机杂交,F3抗病植株中可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
②BC1F1与M品系水稻进行杂交时,需从BC1F1中选择______(填“抗病”或“不抗病”)的植株进行杂交。
③过程I有利于保留____________(填“M”或“P”)品系水稻的优良性状。
2023-12-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