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41 道试题
1 . 某种微藻能够在盐度跨度较大的环境中生存,这与其体内的脂质代谢密切相关。下图1表示该微藻脂质代谢的相关过程,甲、乙、丙代表细胞器,①、②代表膜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甲、乙通过一定方式增大内部膜面积,意义是______。它们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依据是______
(2)丙代表______。与结构①相比,结构②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形成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图中能将脂酰辅酶A分解为乙酰辅酶A的场所有______
(4)细胞中有许多“生产线”,图示表明细胞各结构不仅能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还在功能上______,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
(5)该种微藻可以通过胞内脂肪的合成或分解来适应不同的盐环境。下图2是不同盐浓度下该微藻细胞的数量变化。

图2

①推测在盐胁迫条件下,脂肪______,从而提高______,以适应盐胁迫的环境。
②实验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______时,该微藻生长、增殖较快,某同学认为该条件并不一定是利用该微藻生产脂肪的最佳条件,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是______
2 . 某种在田间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有效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一定,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培养皿中会残留少量无菌空气)。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________处理。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营养成分的角度要求上述培养基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需要调节培养基pH,应在灭菌________(填“前”或“后”)进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__________法。
(3)图中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可能是______,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4)若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 0.1 mL,培养后菌落数目分别为155、160、176、149,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________个。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滨海,射阳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3 . 成熟的B细胞可通过表面受体(BCR)结合抗原而致敏,辅助性T细胞识别致敏B细胞并发生相互作用。下图示意哺乳动物T-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中相互激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既是B细胞的发源地又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如受自身抗原刺激,会引起B细胞凋亡,这种凋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细胞通常仅识别抗原大分子上的一个特定部位(表位)。蛋白辅助性②T细胞质类抗原免疫原性最强,T细胞和B细胞分别识别蛋白质抗原的T表位和B表位,通常B表位显露于外侧,由B细胞上的______特异性识别;而T表位隐藏在分子之内,因而需要______的摄取和处理,方能暴露。
(3)成熟B细胞通过______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发育为致敏B细胞,被同一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捕获并相互活化,活化的B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T-B细胞在图中所示的______特定微环境中相互激活,致敏B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的①、②细胞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出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______,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6)科研人员研究了256名健康志愿者第2剂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科兴)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体内抗新冠病毒抗体IgM和IgG以及总抗体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点

IgM(相对值)

IgG(相对值)

总抗体(相对值)

3d

0.07

0.6

3.3

6-8d

0.88

4.6

291.1

13-15d

1.07

5.0

211.0

28-35d

0.30

5.3

91.4

①第2剂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科兴)接种后产生IgM和IgG的浆细胞来源于______的增殖和分化。
②IgM和IgG两种抗体中______对机体保护性更持久。
③灭活疫苗需要进行第三次接种,进行第三次接种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强基班学情调查生物试题
4 . 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质量标准,0~6个月的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2%~18%。现有一种待测婴儿奶粉,请你尝试完成鉴定实验。
实验目的:鉴定该待测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食品质量标准。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___色反应。
材料用具:相同浓度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和待测婴儿奶粉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试管和滴管等。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甲、乙,向甲试管中加入2mL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向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2mL)待测婴儿奶粉溶液,标准婴儿奶粉在本实验中起___作用。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mL的___溶液,振荡、摇匀。
③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溶液,振荡、摇匀,比较颜色变化。
④在预测结果中,如果甲、乙两试管颜色基本一致说明___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5 . 喹啉是一种典型的含氨杂环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焦化废水中,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易通过水体污染环境。为高效处理喹啉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对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逐级驯化,筛选出高效喹啉降解复合菌群,实现含喹啉废水的高效工业化处理。图1为构建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富集培养基的成分有胰蛋白胨10g、NaCl10g、酵母粉5g、蒸馏水1000mL,其中属于氮源的有___。将富集培养基的pH调整到7.0,应在___操作前。过程①将污泥样品接种至富集培养基中30℃、200r·min-1摇床振荡培养7d,摇床振荡培养有利于___,进而促进菌群的生长。
(2)过程②中,逐级提高无机盐培养基中喹啉浓度的目的是___。从用途角度分析,无氮无机盐培养基属于___培养基。
(3)过程④的接种工具为___。在统计甲上的菌落时,需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免___
(4)过程⑤接种的方法为___。与③中培养基相比,乙平板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物质为___
(5)图2为复合菌群对不同浓度喹啉降解曲线。据图分析,该复合菌群降解喹啉的最高水平浓度为___。喹啉的代谢涉及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单菌降解喹啉最高水平为700mg·L-1(48h),复合菌群具有更佳降解效果的原因可能有___;不同菌种的培养条件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提高复合菌群的降解效率,后续实验可探究___等对菌群降解效率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6 .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 pH 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 bb

A_ Bb

A_BB、aa _

表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F₁ 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 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₁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
7日内更新 | 141次组卷 | 73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同学从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秸秆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秸秆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培养基Ⅰ:K2HPO4,MgSO4,NH4NO3,纤维素,刚果红。
培养基Ⅱ:K2HPO4,MgSO4,纤维素,刚果红。
操作步骤:
①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
回答下列问题。
菌株透明圈大小
平板Ⅰ平板Ⅱ
A+++++
B++

(1)培养基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灭菌,最常用的灭菌方式是________。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_________,其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________(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为了比较A、B降解秸秆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②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在无菌条件下,将_______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甲和乙两孔处,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在_____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比较两个平板的两孔处的________并作记录,进而比较A、B降解纤维素的能力。
(3)该同学还设计了一个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菌T应该选择________(A/B)更适宜,其原因是_______
②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_________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8 .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可知,基因通过控制______,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其子代中红花植株中的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现有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和AABb)杂交,F1为紫花和红花,再让F1的紫花和红花分别自交,F2后代共出现三种表型,紫花:红花:白花=______
(3)任取(1)子代中的1株白花植株,记为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杂交所用植株任选,要求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现选用满足要求的A/a基因纯合、B/b基因杂合的某植株与甲杂交,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代全为紫花,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与甲杂交的某植株基因型为______
若子代紫花:红花=______,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
若子代紫花:红花=______,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盐碱化的土壤会干扰植物对水分、土壤养分的吸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对盐碱地的修复常可采用整地、造林及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等方式。滨梅为一种具耐盐特性的树种,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整地方法对盐碱地的脱盐效果及滨梅的生长情况.下表为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整地方法

淋洗时间

土壤含盐量

林木生长情况

整地前/%

整地后/%

降低/%

树种

成活率/%

台田

1个雨季

1.2794

0.4283

66.5

滨梅

79

条田

1个雨季

1.6503

0.3466

79.0

滨梅

80

沟洫围田

1个雨季

0.6830

0.1816

73.4

滨梅

80

作畦圈水

1个雨季

0.7779

0.6341

18.5

滨梅

77

大坑

1个雨季

0.5455

0.2027

52.8

滨梅

95

大坑

人工冲洗1次

0.6791

0.4828

28.9

滨梅

90


(1)滨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成分)。滨梅集鲜果、医药和观赏价值于一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对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时,选择滨梅作为主要修复树种遵循了生态工程设计的___________原理。
(2)据表可知,____________整地方法脱盐效果最佳。畦是用土埂、沟或走道分隔成的作物种植小区,作畦圈水脱盐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淋洗可将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整地工程通常选择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滨梅幼苗在瘠薄、盐碱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缓慢。丛枝菌根(AM)真菌可与滨梅根部形成共生体,接种适宜的AM真菌能显著促进滨梅幼苗的生长,为研究AM真菌提高滨梅幼苗生长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通过盆栽试验对接种根部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磷酸酶和脲酶的含量及根际土壤中氮、磷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速效磷:土壤中较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元素。水解氮:又称土壤有效氮,包括铵态氮、酰胺以及易水解蛋白质氮,是较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元素。
①AM真菌的菌丝可在根皮质细胞内发展分支菌丝,从滨梅根部组织细胞获取有机物,菌丝的存在可作为滨梅与土壤间物质运输的媒介,提高根对土壤营养的吸收。AM真菌与滨梅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②CK为对照组,其处理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盆栽试验,而非进行大田试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土壤中的磷元素要转变为速效磷才能被滨梅吸收,并用于细胞中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磷酸酶可促进速效磷的形成,实验组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CK组,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接种AM真菌提高了固氮菌等根部微生物数量,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结合图中信息,试分析接种AM真菌促进滨梅幼苗生长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
10 . 番茄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1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或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填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填结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2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_______填“m”“m₂”“m₃”或“m₄”)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该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将装置一(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装置二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装置一和装置二中各取下一片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装置_______中的叶片变蓝。装置一和装置二为一组对照实验,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初学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