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1 道试题
1 .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将绿萝放入特定容器,置于光照培养架上培养并开展探究。
组别培养架上的光源数量初始CO2含量相对值20min后CO2含量相对值
1组0盏灯(完全遮光)24002658
2组1盏灯2190
3组2盏灯1910
4组3盏灯1730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课题名称应为:探究___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产物是O2、ATP和___,暗反应阶段的能量变化为___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3)结果显示,1组CO2含量明显升高,这是由于此时绿萝没有光照,___。2~4组CO2含量均降低,这是由于光照充足,绿萝叶片___
(4)某同学将初始CO2含量与20min后CO2含量的差值记录为“CO2的固定量”,请评价该同学的记录并说明理由:___
(5)若本实验进一步增加若干组,光源数量分别设置为4~10盏灯,发现有以下①②③三种实验结果。请从a~c中选择与①②③对应的解释,填入横线。
①绿萝死亡。
②CO2相对含量随光源数目增加依次降低。
③CO2相对含量随光源数目增加依次降低,当光源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后,CO2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
a.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且10盏灯前已达到光饱和点。
b.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且10盏灯时未达到光饱和点。
c.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绿萝细胞失水。
_________
2 . 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₂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上图甲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雄性个体中表现上图乙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
(2)实验②F₁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
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_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果蝇与其杂交。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3 . 细胞膜上的钠钾泵障碍会导致哮喘。为探究钠钾泵复合体S(钠钾泵与某种酶构成的复合物)对治疗哮喘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研究。
(1)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衰老、受损的线粒体会被送入___(细胞器)中被降解(即自噬),以清除这些受损线粒体。钠钾泵(Na+/K+-ATP酶)障碍导致线粒体的自噬水平降低,进而诱发哮喘。钠钾泵水解ATP的同时,以___方式,逆浓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将K+运入细胞。
(2)科研人员将钠钾泵复合体S溶于缓冲液P中,制备出不同浓度的钠钾泵复合体S溶液,用若干哮喘模型大鼠进行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细胞中自噬特异性标志蛋白L的表达量,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1组2组3组4组5组
实验对象a哮喘模型大鼠
注射处理缓冲液Pb低浓度钠钾泵复合体S中浓度钠钾泵复合体S高浓度钠钾泵复合体S
蛋白L表达量相对值0.440.620.560.510.46
①表中1组和2组为对照组,则a、b处正确的内容分别是___
②2组实验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排除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比2组和1组结果可以推知,蛋白L表达量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反映自噬水平升高。
③据实验结果分析,注射钠钾泵复合体S可___,有利于改善模型鼠的哮喘症状。
(3)综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___
4 . 哺乳动物幼崽的母亲依恋行为是生命历程中的第一种社会行为,近期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该行为的调控机制。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母亲气味作为刺激,使幼崽的相关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______________传导,经过综合处理最终使幼崽表现出母亲依恋行为。
(2)基因T表达产物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合成必需的酶。为探究5-HT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影响,取一对基因T缺失突变杂合小鼠(+/-)进行杂交,利用杂交子代幼鼠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图1.在测试盒子的两侧分别放置来自幼鼠母亲的巢穴物品(A)和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B),幼鼠放置在中间空白处,统计幼鼠在两侧的停留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研究人员对①操作进行了改进:将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替换为其他雌鼠的巢穴物品,其余处理均相同。所得实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改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母亲气味可激活幼鼠脑中的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5-HT)和催产素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催产素)。研究人员提出假设:5-HT能神经元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调控需通过催产素能神经元。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幼鼠和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
a.基因T缺失纯合突变体   b.催产素受体基因缺失纯合突变体     c.5-HT       d.催产素
5 .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子的胚乳由外向内分别为糊粉层和淀粉胚乳,通常糊粉层为单层活细胞,主要累积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淀粉胚乳为死细胞,主要储存淀粉。选育糊粉层加厚的品种可显著提高水稻的营养。
(1)用诱变剂处理水稻幼苗,结穗后按图1处理种子。埃文斯蓝染色剂无法使活细胞着色。用显微镜观察到胚乳中未染色细胞层数_____________的即为糊粉层加厚的种子,将其对应的含胚部分用培养基培养,筛选获得不同程度的糊粉层加厚突变体tal、ta2等,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突变体tal与野生型杂交,继续自交得到F2种子,观察到野生型:突变型=3∶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_____________定律。利用DNA的高度保守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F2植株进行分析后,将突变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上。根据图2推测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附近,对目标区域进行测序比对,发现了突变基因。
(3)由tal建立稳定品系t,检测发现籽粒中总蛋白、维生素等含量均高于野生型,但结实率较低。紫米品系N具有高产等优良性状。通过图3育种方案将糊粉层加厚性状引入品系N中,培育稳定遗传的高营养新品种。

①补充完成图3育种方案_____
②运用KASP技术对植物进行检测,在幼苗期提取每株植物的DNA分子进行PCR,加入野生型序列和突变型序列的相应引物,两种引物分别携带红色、蓝色荧光信号特异性识别位点,完成扩增后检测产物的荧光信号(红色、蓝色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绿色荧光)。图3育种方案中阶段1和阶段2均进行KASP检测,请选择其中一个阶段,预期检测结果并从中选出应保留的植株。______
③将KASP技术应用于图3育种过程,优点是________
6 . 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R蛋白由R基因编码,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研究R蛋白的功能,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获得R基因敲除的小鼠,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打靶载体敲除小鼠R基因,载体构建及R基因敲除过程如图1所示。①为构建能够敲除R基因的打靶载体,需先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R基因。在引物上添加Pst1限制酶识别序列,据图1应选择的引物是_______(选填图1中的a,b,c或d)。将得到的PCR产物酶切后连入打靶空载体,鉴定正确后进行后续实验。
②为将抗生素抗性基因neo(抵抗抗生素G418)从原有载体中切下以插入到R基因中,据图1及下表中限制酶识别位点序列信息,应选择限制酶__________分别对R基因和neo基因进行酶切,并用__________连接,完成打靶载体构建。

限制酶

Kpn I

Mfe I

Hind I

EcoR I

BamH 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③将构建好的打靶载体导入小鼠受体细胞中。据图1,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R基因通过_______被替换为打靶载体上插入neo的R基因片段。未整合到基因组的外源DNA会被降解。
(2)打靶载体也可能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DNA的其他部位,引发TK基因表达,使细胞在加入物质G的培养基上无法存活。在选择培养基中除有动物细胞培养的必需成分外,还需加入_________和物质G,可筛选出成功敲除R基因的小鼠受体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图2为小鼠视觉形成的部分机理简图,研究发现R蛋白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参与小鼠视觉形成。

科研人员基于上述方法获得了R基因敲除的纯合小鼠,将野生型小鼠和R基因敲除小鼠都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在黑暗中饲养12h,另一组在光照下饲养12h;测定小鼠眼睛中各物质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

据图2机理,预测并在答题纸中画出图3中在光照条件下两种小鼠全反式视黄醛的含量_____
2024-06-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科研人员对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细胞杀伤的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特异性免疫中,肿瘤细胞主要被______细胞识别并裂解,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细胞之间可以通过释放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______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调控免疫过程。
(2)科研人员推测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肿瘤细胞中的物质会进入免疫细胞。为验证该推测,开展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肿瘤细胞,获得转基因肿瘤细胞S。
步骤二:将S注射到小鼠体内形成肿瘤。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肿瘤浸润部位提取免疫细胞。
步骤四:检测各类免疫细胞携带荧光的情况,结果如图1。

①图1结果显示,大部分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携带荧光,______,支持推测。
②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荧光分布情况应该如图2中______(选填“A”或“B”)所示,理由是______

(3)为探究肿瘤细胞中的物质进入免疫细胞的方式,请基于图3所示装置和以下主要材料,提出一个合理假设:__________
主要实验材料:细胞毒性T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孔径为12μm和0.4μm的滤膜、培养基。
8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3)题。
细菌之间的基因重组
细菌之间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基因的交流,从而增大对环境的适应。
第一种细菌的基因重组现象发现于1946年。微生物学家Lederberg筛选出两种突变细菌,A缺乏合成甲硫氨酸的能力,B缺乏合成苏氨酸的能力。A、B菌均有链霉素抗性和敏感性两种亚型。链霉素敏感细菌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不会死亡,但是没有增殖能力。Lederberg发现只有链霉素敏感A菌与链霉素抗性B菌混合后的产物,在不含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选择培养基上长出菌落。经研究发现,这种称为接合的现象需要细菌之间的直接接触,经由一种特殊通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入受体菌中实现基因重组(图1)。

第二种细菌的基因重组也是Lederberg发现的。他在装有DNA酶的培养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培养合成代谢突变菌I及合成代谢突变菌Ⅱ,二者之间用只允许病毒和大分子物质透过的滤膜隔开(图2),经过抽吸后,将培养Ⅱ一侧的菌液涂布在无添加的基本培养基上,长出了野生型菌。这种现象显然不是接合的结果,在Ⅱ侧的菌液中发现的噬菌体P揭晓了答案。P能侵染细菌并将其DNA整合到细菌拟核DNA中,一定条件下合成子代噬菌体并裂解细菌。偶然情况下,P外壳错误包装宿主细菌的部分DNA片段,释放后再侵染其他细菌时,所携带的原细菌DNA片段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这种借由病毒的细菌基因重组称为转导。
此外,Avery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细菌还能够通过直接吸收外界游离DNA片段来实现基因重组。多种基因重组方式令细菌具有更强的基因交流能力,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超级细菌感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医疗、畜牧养殖等产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1)图1实验中,Lederberg在筛选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菌时,使用的选择培养基除了基本营养物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两种突变细菌中,供体菌是__________(填“A”或“B”),在选择培养基中长出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①图2实验中,Lederberg能排除野生型菌的出现来源于接合或转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研究者利用野生菌(T+L+C+)作为供体菌,合成代谢突变菌做受体菌(TLC)。使用__________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对受体菌转导情况进行计数,发现T+的菌落中,有47%同时也是L+,但只有2%同时也是C+。结合实验结果,针对野生菌中3个基因在DNA上的排列顺序,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验证假设,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3)利用本文信息,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阐明滥用抗生素引发超级细菌感染致病的原因:_________
9 .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10 . 临床上常用具有放射性的131I治疗甲状腺癌,ATC是恶性程度高的甲状腺癌亚型。辣椒素(CAP)是辣椒的活性成分,其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
表1
处理对照131ICAP131I+CAP

(1)吸入体内的碘离子(I-)可通过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图1)的钠-碘共转运体(NIS)以______的方式跨膜,并在甲状腺细胞内______,破坏甲状腺癌细胞的DNA,但对甲状腺外的细胞几乎无伤害,安全有效。
(2)研究人员用CAP、131I处理ATC肿瘤组织,一段时间后,经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表1,颜色越深,表示细胞越多)。结果表明,单独使用131I__________,推测CAP与I-转运有关。
(3)NaClO4是一种NIS功能拮抗剂。进一步处理ATC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胞中的I积累量,结果如图2。
结果显示,___________,表明CAP可增强NIS功能,经分子检测发现,NIS基因表达量增加。据图推断,______提升ATC细胞的碘摄取能力(选填下列选项前字母)。
A.促甲状腺激素TSH和CAP可独立发挥作用
B. TSH须通过CAP发挥作用                                 
C. CAP须通过TSH发挥作用
(4)ATC细胞通道蛋白T的表达量普遍高于正常细胞。Ca2+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加入BAPTA(一种Ca2+螯合剂)后,CAP的治疗效果消失。研究人员推测,CAP可通过激活T蛋白提升细胞内Ca2+浓度,对ATC产生一定疗效。请从a~f中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或试剂,填入表2以完善实验方案,验证此推测。

组别

加入适量

加入等量

适宜条件下培养

____

溶剂

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

同上

CAP

同上

____

a. CAPb. CPZ(T蛋白特异性阻断剂)c. CAP+CPZ       d. CPZ+BAPTAe. ATC细胞f. 正常甲状腺细胞
①、②处应依次填入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预期三组检测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
(5)综合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用箭头、文字等,描述CAP诱导、131I治疗ATC的机制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