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06 道试题
1 .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 pH 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 bb

A_ Bb

A_BB、aa _

表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F₁ 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 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₁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
7日内更新 | 140次组卷 | 7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可能有一定致畸作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依据实验结果完成下列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1)实验原理:___
(2)实验步骤
①制备细胞悬液:用___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使其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②进行细胞培养:
a.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等量细胞悬浮液。
b.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其摇匀;C瓶加等量___,作为对照。
c.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___培养箱中培养。
③制作临时装片。
④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有丝分裂___期的细胞,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统计该时期变异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实验结果:
培养瓶ABC
变异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1.3%12.5%0.1%
(3)实验结论:___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3 . 多种海藻中含有大量的褐藻胶,某些海洋微生物能产生褐藻胶裂解酶,将褐藻胶分解为褐藻寡糖。褐藻寡糖能抗凝血、降血糖、血脂,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科研人员从腐烂的海藻中分离具有产褐藻胶裂解酶能力的海洋细菌。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能从腐烂的海藻中分离该目的菌的原因是___
(2)要从腐烂的海藻中分离该目的菌,应该使用以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为进一步分离出产褐藻胶裂解酶能力强的菌株,可再加入10%的氯化钙溶液对平板进行浸染处理,已知氮化钙会与培养基中的褐藻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倒去平板中的氯化钙后,菌落周围产生明显的透明圈,说明该菌种能产生褐藻胶裂解酶。添加10%的氯化钙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___培养基,筛选产褐藻胶裂解酶能力强的菌株的方法是挑选___的菌落。
(3)若需要对分离的菌种进行纯化和计数,应选用的接种工具是___,在接种过程中,该工具的灭菌方法是___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4 . 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不断通过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实验中,没有用14C和18O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用35S标记的组和用32P标记的组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于试管的上清液、沉淀物,这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_____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___________仍留在外面。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上清液有低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为A、B、C、D。
②将下表补充完整,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
注:该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注射给小鼠,可使小鼠患病。
组别ABCD
注射溶液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___________该病毒核酸提取物生理盐水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Ⅱ.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则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若___________,则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5 . 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合作来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危机。
(4)造成此次灾害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在调节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主要捕食__________型蝗虫。若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kJ),假设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且粪便量很少,则该鸟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74kJ。
(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
②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③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蝶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
④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
6 . 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科研人员研究盐胁迫下竹柳苗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CK:对照组;S1:轻度盐胁迫;S2:中度盐胁迫;S3:重度盐胁迫
(1)与第3天相比,第6天盐胁迫组竹柳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其中____________组(填“S2”或“S3”)是因为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度盐胁迫条件下,12天内竹柳苗干重的变化为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据此推测竹柳减缓盐胁迫对水分吸收影响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通过激活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以及提高P5CR酶的活性。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该机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7 . 阿尔茨海默病(AD,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晚期出现严重痴呆。β-淀粉样蛋白(Aβ,一种错误折叠的蛋白)级联学说是目前较为公认发病机制之一,该学说认为AD主要是Aβ大量聚集破坏神经细胞所致。人脑组织有大量乙酰胆碱(Ach,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但乙酰胆碱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正常老人比青年下降30%,而老年痴呆患者下降更为严重,可达70%~80%,研究发现人体内Ach含量增多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改善显著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出失语、失认或失行等病理特征,这说明Aβ的聚集损伤了__________中的细胞。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Aβ的聚集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的_________减少,从而导致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逆速率减慢。
(2)研究发现Aβ沉积可能与细胞自噬异常有关,细胞自噬具有的意义是_________
(3)为探究大豆异黄酮(SIF,大豆的提取物,与雌激素结构相似,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乙酰胆碱代谢的影响。某科研小组给予AD模型组大鼠不同剂量的SIF后,观察海马组织内反映乙酰胆碱代谢的三种物质——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转移酶(合成Ach的酶)、胆碱酯酶(降解Ach的酶)的含量变化,得到以下结果:
组别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转移酶胆碱酯酶
对照组(向海马组织注射生理盐水)34.8626.3362.04
AD模型组11.937.1216.99
AD模型组+SIF低剂量组(3mg/kg)21.6111.4940.22
AD模型组+SIF高剂量组(9mg/kg)29.1418.3643.34
①AD模型组大鼠的获取方法是_____
②结合表格中的数据,推测大豆异黄酮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原因是______
(4)老年人保持适度的智力活动,如下棋、读书等能预防或减缓AD,试从Aβ的角度,分析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生物试题
8 . 鹌鹑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鹌鹑有栗色(野生型)、黑色、不完全黑色、和白色等多种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H/h)控制,其中b基因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H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为研究鹌鹑羽色的遗传规律(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科研人员利用纯系鹌鹑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多对栗羽与黑羽进行正反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F1个体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中的表型及比例均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
实验二:多对雄黑羽与雌白羽杂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F1个体相互交配,F2中雄性个体表型及为例为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雌性个体的为羽:不完全黑羽:黑羽:白羽=1:2:1:4。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若F2中的栗羽与不完全黑羽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2)可推测控制色素合成的Bb基因位于_____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实验二中,F1不完全黑羽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栗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白羽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
(4)生产实践中若需根据羽色区分子代性别,常选择黑羽雌鹌鹑与______进行杂交,子代性别的区分方式为_______
2024-06-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
9 . 土壤盐碱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水稻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蘖数,研究证实喷施抗盐碱剂对盐碱胁迫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数有影响。科研人员对土壤进行人工盐碱胁迫(T4处理除外),用微纳米硅、矿源黄腐酸钾2种抗盐碱剂分别处理盐碱化土壤后,再移栽甲、乙两种水稻品种,观测水稻的分蘖数变化如图所示。

注:图1为水稻甲的处理结果,图2为水稻乙的处理结果;T1,喷施微纳米硅;T2,喷施矿源黄腐酸钾;T3,不施抗盐碱剂:T4,无人工盐碱胁迫。
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栽种在盐碱化的土壤中时,根细胞会大量______(填“吸水”或“失水”),进一步推测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2)与图1相比,图2中T4处理组与T3处理组的分集数差异较大,表明_____
(3)从图1分析可得到两个结论:①移栽水稻甲39天后,T1与T2处理组的分蘖数均高于T3,表明_____;②在不同的处理组中______,表明微纳米硅的处理效果优于矿源黄腐酸钾。
(4)据图2分析,抗盐碱剂微纳米硅在水稻乙分蘖初期的作用更明显,判断依据是_____
2024-06-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
10 . 研究表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起的水分胁迫,改变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为研究增温、增CO2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在不同条件下种植4组相同某农作物,一段时间后,检测其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组。
(2)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CO2浓度升高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
(3)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下的植物,在低CO2浓度下对CO2的利用能力低于未用高浓度CO2处理的植物。但它们的后代在低CO2浓度下对CO2的利用能力与未用高浓度CO2处理的植物几乎一样。据此,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4)大多数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4-06-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