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42 道试题
1 . 我国学者在研究水稻栽培时,首次发现水稻根的负向光性,即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时向背光侧生长。为解释水稻根负向光性的机制,某课题组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实验结果如下。
光照和生长素琼脂块对水稻种子根生长的效应

处理方式

弯曲度(°)

现象

单侧光照

39.6

负向光性生长

对贴有适量IAA琼脂的一侧照光

43.7

负向光性生长加剧

黑暗

0

直立生长

黑暗(一侧贴有5mg/LIAA的琼脂)

41.3

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

黑暗(一侧贴有1mg/LIAA的琼脂)

37.5

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种子根的负向光性生长,是水稻对光刺激的反应,参与调节水稻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__等。
(2)由表中结果可知,根尖的生长方向受______的调控,并随着______,弯曲度增加。在黑暗条件下,水稻种子的根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高浓度IAA______(填“抑制”或“促进”)根的生长。
(3)图乙结果表明,单侧光照后根尖中的IAA含量显著低于黑暗对照,推测光照使部分IAA______;而单侧光照后,向光侧IAA的含量低于背光侧,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4)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以验证水稻根尖感受光的部位是根冠。在①环节的选项中,选择1-2项,填入方案中的空格,完善实验方案,使之可行。
①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可增加的实验处理:______
A.对根冠2mm以上的部位遮光,即对根冠照单侧光
B.对根冠2mm以上的部位照单侧光,即对根冠遮光
C.完全剥除根冠,对根部照单侧光
D.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对根部照单侧光
②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__,说明水稻根尖感受光的部位是根冠。
③结合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推测水稻根负向光性形成的机理是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 . 霉菌中的黑曲霉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中,可产生柠檬酸和蛋白酶、淀粉酶等多种酶,是重要的发酵菌种。回答下列问题:

(1)黑曲霉菌的分离。选择合适地点采集10g土壤样品,转入90mL______中制成悬液,经等比(梯度)稀释后,采用______法进行分离。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观察平板中______初步确定黑曲霉菌菌落。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悬液稀释100倍后,经平板培养平均长有72个黑曲霉单菌落,则该样品中,每克土壤约含有黑曲霉菌______个。该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数值______
(2)黑曲霉菌的培养。用______将最终分离得到的黑曲霉菌转移到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蔗糖为黑曲霉菌的生长提供______。在将培养基进行灭菌前,还需将pH调至______
(3)黑曲霉菌的应用。高品质食品的生产需要优质黑曲霉菌种,在野生型菌种基础上,通过______(答出两种)等方法可获得优质菌种。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先利用黑曲霉菌对富含淀粉的原料进行糖化处理,才能进一步进行酒精发酵,该处理的原理是______
(4)黑曲霉菌的危害。针对黑曲霉菌导致的谷物腐烂问题,研究人员筛选出若干株对黑曲霉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将各菌株分别加到黑曲霉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上,通过测定______比较不同菌株对黑曲霉菌的抑制能力。如图所示的结果表明,抑制作用最强的菌株编号为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3 . 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A/a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抗杀虫剂(B)对不抗杀虫剂(b)为显性。现将一只残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与一只长翅抗杀虫剂雌果蝇杂交,所得F₁丧型及数量如下。据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回答:   (所有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

F₁

长翅抗杀虫剂雌

长翅抗杀虫剂雄

长翅不抗杀虫剂雌

长翅不抗杀虫剂雄

97

100

102

99

(1)只考虑翅型性状,F₁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据上文推测,杀虫剂抗性基因与翅型基因_______(“符合”、   “不符合”、 “不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若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仅通过一次杂交对B、b所在染色体初步定位(是否为伴性遗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从F₁中选择表型为______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对子代进行观察和统计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①若子代雌雄中均为长翅抗杀虫剂:长翅不抗杀虫剂:残翅抗杀虫剂:残翅不抗杀虫剂=3:3:1:1,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A、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实验结果表明,B、b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若将表格中F₁随机交配,获得F₂后施加杀虫剂,则存活子代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存活的F₂中纯合残翅抗杀虫剂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4)研究者取基因型为aa的雄蝇与AA雌蝇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只基因型为AAa的长翅雄蝇。分析原因,可能是母本在减数第____次分裂异常所致,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雌配子。通过核型鉴定发现,该AAa果蝇染色体数目正常,将它与正常残翅雌果蝇杂交(后代均存活),所得后代长翅:残翅=3:1,推测 AAa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
4 . 果实颜色是番茄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我国科研工作者在515份番茄资源中发现了7份果实呈现条斑状的变异材料,培育得到7份能稳定遗传的条斑状株系。
(1)番茄果实颜色受TAGL1的调控。以其中一份条斑状株系gs为材料,获得TAGL1超表达株系和TAGLI敲除株系,并检测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发现______,表明TAGLI的表达抑制叶绿素合成。
(2)gs株系同一果实表面有绿条斑(GS)和浅绿条斑(LGS),经检测,在浅绿条斑中TAGL1表达量高于绿条斑。推测浅绿条斑和绿条斑中TAGL1的碱基序列_____。进一步探究TAGL1对条斑性状的调控,发现其分子机制和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如图:

结合图1、图2和(1),阐述TAGL1对绿条斑性状的调控路径:TAGL1转录形成siRNA和scaffoldRNA,______,表现为绿条斑。
(3)为进一步探究7份条斑状株系是否都有类似上述调控路径,先将野生型番茄分别与7份条斑状株系杂交,F1均表现为野生型,推断条斑状性状是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若以7份条斑状株系为实验材料,仅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认它们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
5 . 穴位(学名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主要施术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针灸中不同针法(刺激形式和刺激量)可兴奋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外周神经,达到减缓或治疗相应疾病的目的。下图1为针灸效应部分生理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针刺穴位有针感意味着_______被激活,并将信号转化为_______沿着神经纤维向神经中枢传导。针感的产生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活动。
(2)针灸强调“穴位有讲究,轻重不一样”,不同针法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植物性神经兴奋或抑制。图2中甲、乙分别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细针治疗_______(填“引起”或“未引起”)动作电位,判断依据是_______

研究还发现,针刺某穴位,A兴奋增加胰岛素分泌,B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可知A、B分别为_______神经。
(3)为研究针灸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根据下列实验材料补充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健康的生长状况一致的大鼠若干只,链脲佐菌素(STZ)试剂(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的药物),胰岛素制剂,电针等。
实验思路:
①制备糖尿病模型大鼠。
随机取健康的生长状况一致的大鼠若干,高糖高脂饮食4周,同时注射_______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
②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A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正常饮食。
B组:糖尿病模型大鼠, _______,正常饮食。
C组:糖尿病模型大鼠,选取“足三里”等穴位,每天针灸,正常饮食。
D组: _______,正常饮食。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共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验,每周测定_______。
③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a.将实验思路补全。①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_
c.分析与讨论:和药物治疗比,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_______,其机制可能涉及_______的调节,其中可能属于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调节影响的有哪些?_______
A.针灸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及B细胞的增殖分化
C.针灸有利于加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诱发靶细胞凋亡
D.针灸可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某课题组将盐生植物碱茅的抗盐碱基因(PuCAT)导入紫花苜蓿,培育紫花苜蓿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1中①④、②③为两对引物,PuCAT基因内部无SacI、BamHI、XbaI酶切位点:图2为构建表达载体的P3300质粒,Sac1、BamH1、Xba1为可以切出不同黏性末端的三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Bar为抗草铵膦基因,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农杆菌对头孢霉素敏感。
(1)目的基因的获取和表达载体构建。依据_______设计引物,用PCR技术从碱茅的基因组中获取目的基因,然后与P3300质粒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为保证扩增出的PuCAT与P3300质粒正向连接且不出现自身环化,据图1和2分析,应分别在引物_______的5’端分别添加_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2)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苜蓿的子叶细胞。转化农杆菌时,应向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以利于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然后利用含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对完成转化的农杆菌进行筛选:农杆菌与紫花苜蓿子叶共培养时,重组P3300质粒上的_______可以携带PuCAT和Bar基因转移至植物细胞并整合至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共培养后立即将子叶转移到含有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以获得转化成功的子叶细胞。
(3)转基因植株的培育与检测。将完成转化的紫花苜蓿子叶接种到MS培养基中培养,经过_______或器官发生途径形成转基因植株。PCR检测转基因紫花苜蓿是否含目的基因,需用_______为阴性对照,水为空白对照,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阳性对照。进一步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提取检测阳性的转基因紫花苜蓿总RNA,并使用逆转录酶,合成_______,进行PCR。经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为阳性,可以确定目的基因表达出了_______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青菜生产周期短,口感滑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菜肴。科研人员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分别在光照强度为 100 μmol•m-2 •s-1 (T100)、260 μmol•m-2 •s-1(T260)、400 μmol•m-2 •s-1(T400)和 500mol•m-2 •s-1(T500)下,测定青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总膳食纤维含量,结果如图 1、图 2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______提取青菜中的光合色素,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______,分离光合色素的原理是______,其中______含量最多,其主要吸收______光。
(2)为测定青菜的净光合速率,可以将等量生长旺盛的植株置于密闭白瓶中,测量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T100﹣T500)升高,青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当光照强度从T100 升至 T260 时,叶肉细胞中的三碳酸和五碳糖的含量分别将____________
(3)严重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会下降,胞间 CO2 浓度反而增加,可能是因为严重干旱胁迫导致代谢功能破坏,______,胞间 CO2 的消耗也减少。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正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8 . 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以干燥的根茎入药,干旱会严重影响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钙能缓解桔梗干旱胁迫伤害的潜在生理机制,科研人员研究了正常供水(CK)、干旱胁迫处理(DS)、正常供水条件下Ca处理(Ca)、干旱胁迫条件下Ca处理(DS+Ca)对桔梗的相关影响,结果如下表。
处理总叶绿素含量(mg/g)类胡萝卜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μ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ol-1气孔导度(mol·m-2·s-1
CK1.090.237.52224.420.14
DS0.810.154.01249.630.1
Ca1.220.348.89207.80.21
DS+Ca1.170.357.6209.2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2)桔梗叶片细胞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上,主要吸收______光,可用______法分离光合色素。
(3)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桔梗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__,其机理可能是______光合色素的含量,进而提高______阶段的速率。
(4)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9 . 为研究Mg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上,主要吸收______光。叶绿素作为天然光催化剂,驱动水分解产生______,这是维持地球上好氧生命的关键过程。研究发现叶肉细胞光合能力及叶绿体中的Mg2+浓度均呈昼夜节律波动,而光合色素含量无昼夜节律变化,据此推测Mg2+呈昼夜节律波动_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影响色素含量进而影响光合能力。若要验证该推论,可以利用______提取并测定光合色素。
(2)为了进一步确定Mg2+影响光合能力的机理。科研人员研究发现,Mg2+是Rubisco酶(催化五碳糖与CO2反应的酶)的激活剂,Rubisco酶活性随叶绿体内Mg2+浓度增大而增强,据此推测光合能力的周期性波动的原因______。推测植物在缺Mg2+的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______(写出2点)。
(3)为探究叶绿体中Mg2+节律性波动的原因,对多种突变体水稻进行实验。通过检测野生型、突变体MT3(MT3蛋白缺失,MT3蛋白为Mg2+转运蛋白)的叶绿体中Mg2+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结果可说明MT3蛋白缺失,导致Mg2+进入叶绿体的效率降低,且MT3蛋白______(是/不是)唯一的Mg2+转运蛋白,理由是:______

(4)另一株突变体OS(OS蛋白缺失),叶绿体中Mg2+含量显著升高。据此,对MT3蛋白、OS蛋白的作用关系,科研人员提出以下两种假设:
假设1:OS蛋白抑制MT3蛋白,从而影响Mg2+运输至叶绿体内。
假设2:______
若假设1是正确的,则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绿体中Mg2+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野生型
B.突变体MT3
C.突变体OS
D.双突变体OM(OS蛋白、MT3蛋白均缺乏)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女娄菜的高茎和矮茎受等位基因A、a控制,宽叶和窄叶受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女娄菜遗传机制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PF1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3:1高茎:矮茎=3:1
宽叶宽叶宽叶宽叶:窄叶=1: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合甲实验结果推测,高茎是_____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根据组合乙实验结果推测,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3)女娄菜的两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____________定律,亲本高茎宽叶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取F1中的矮茎宽叶女娄菜作母本与F1中高茎窄叶女娄菜作父本,杂交所得大量雌性后代中,矮茎窄叶的占比是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