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R型蛋白质R型
R型荚膜多糖R型
R型DNAR型、S型
R型DNA(经DNA酶处理)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转化活性
C.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2 .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据表可知,DNA被降解后失去转化功能
B.实验中加入的S型菌物质是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提取的
C.③中培养皿上的菌落多为光滑型
D.①②③组说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020-07-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9-01-30更新 | 1949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乐清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2010·陕西宝鸡·二模
4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科学家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其中的一个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在第4组培养装置中有S型细菌。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R型菌、S型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为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
组合编号ABC
处理方法不加任何提取物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细菌为实验材料主要是由于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写出两点)
②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艾弗里实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二种)
2016-11-18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B卷单元达标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高二下·山东聊城·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埃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知(       
A.①不能证明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 S 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 S 型细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6-11-26更新 | 834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光滑,菌体表面无多糖类荚膜,能使人患肺炎
B.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C.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了S型细菌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20-04-29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生物27】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新东方学校高二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S型肺炎链球菌能引起小鼠得败血症,R型菌则不能。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引起小鼠得病,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之后注入到小鼠体内能引起小鼠得病,并在得病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活的S型菌。
材料二: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楚究竟是什么物质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又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他们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荚膜,用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离,然后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进行液体悬浮培养。最终结果证明了DNA是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
材料三: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赫尔希和藜斯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巧妙地设计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
(2)对材料二内容进行整理和补充
分组:A.蛋白质+R型菌→R型菌
B.荚膜+R型菌→____
C.DNA+R型菌→____
D.DNA+____+R型菌→R型菌
结果检测:制作____,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肺炎链球菌是否有荚膜。
(3)材料三中使用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时,为了区分DNA和蛋白质,应使用____标记DNA,使用____标记蛋白质。将标记好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了将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来,应先____后离心。若标记的是DNA,离心后将在____(填“悬浮液”或“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4)材料二和材料三实验中共同的关键思路是____
2024-04-1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S型肺炎链球菌能引起小鼠得败血症,R型菌则不能。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引起小鼠得病,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之后注入到小鼠体内能引起小鼠得病,并在得病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活的S型菌。
材料二: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楚究竟是什么物质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又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他们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荚膜,用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离,然后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进行液体悬浮培养。最终结果证明了DNA 是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
材料三: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赫尔希和蔡斯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巧妙地设计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填空
A.蛋白质+R型菌→R型菌
B.荚膜+R型菌→______________
C. DNA+R型菌→___________________
D. DNA+_______________+R型菌→R型菌
(3)材料三中使用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时,为了区分DNA和蛋白质应使用_________标记DNA,使用___________标记蛋白质。将标记好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了将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来,应先____________后离心。 若标记的是DNA,离心后将在___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4)材料二和材料三实验中共同的关键思路是_____?
9 . 下表是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一个经典实验过程及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对R菌的处理培养

结果

1

加入S菌的DNA

多数仍为R菌,少数转化为S菌

2

加入S菌的DNA+DNA酶

仍为R菌

3

加入S菌的蛋白质

仍为R菌

4

加入S菌的荚膜多糖

仍为R菌

5

加入S菌的RNA

仍为R菌

A.该实验的转化过程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
B.该实验结果的菌种鉴定一定要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
C.组1的结果实现了R菌到S菌的转化,可据此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D.该实验为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采用了多种对照实验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现象。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的某种物质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将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

材料二:1944年,美国科学家埃弗里(O。Avery)和他的同事们宣布S型菌体内具有转化活性的物质为DNA.他们对S型菌的粗提取液进行多次分离和提纯,并测定提纯物的转化能力,其结果均指向了同一物质-脱氧核糖核酸。为进一步确定该物质,他们用不同的酶去破坏该物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胰蛋白酶、RNA酶等对该物质的生物活性无影响,但DNA酶可以使该物质失去转化能力。
1.下列关于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和乙组对照,说明S型肺炎链球菌有毒,而R型肺炎链球菌无毒
B.乙组和丙组对照,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失去毒性
C.丙组和丁组对照,说明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成了S型肺炎链球菌
D.从丁组死亡的小鼠血液中分离出活的S型菌,不能说明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
2.下列关于埃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到了分离、提纯、离心和同位素示踪等技术
B.分离得到的各种物质须分别与活的R型菌进行混合培养,以完成相关转化实验
C.胰蛋白酶、RNA酶等处理粗提取液后,不影响转化,表明蛋白质和RNA不是转化因子
D.DNA酶处理S型菌的粗提取液后,失去转化能力,表明DNA是促使转化的物质
2022-06-04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