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AB.BC.CD.D
7日内更新 | 130次组卷 | 68卷引用:专题03 基因的本质-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2 .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菌时加入S型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得到具有荚膜的细菌
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采用体内和体外转化的方法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不定项必刷题50道-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3 . 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链球菌导致其裂解
B.可用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标记T2噬菌体
C.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的优点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32P标记组为实验组,35S标记组为对照组
18-19高一下·山东德州·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科学家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1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活菌2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
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
C.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可能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
D.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1和活菌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理出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
B.摩尔根等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格里菲思的实验是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6 .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两个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不同的
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
D.两个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 . 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②和⑤分别为两种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甲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B.通过实验②,鼠2的血液中只能分离出活菌乙
C.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
D.鼠5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
8 . 下图表示研究S型肺炎链球菌“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⑥的处理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减法原理
B.经①②③④⑤得到的菌落类型为光滑型
C.经⑥⑦⑧⑨⑤得到的细菌不会使小鼠死亡
D.本实验不能充分证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9 . 图一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实验组,图二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可能的数量变化趋势。下列对于图示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一中保温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带放射性的比例越高。
B.图一中若省去搅拌操作,图示结果将发生明显变化
C.图二中②能正确表示上述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数量变化。
D.图一和图二中的实验均不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 . 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型菌)和抗性菌株(R型菌),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S型菌。实验小组用三组培养基分别培养S型菌株、R型菌株和混合培养S型+R型菌株,一段时间后,向三组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接入噬菌体后枯草杆菌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能为噬菌体的增殖提供模板、原料和相关的酶.
B.噬菌体与枯草杆菌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是均有核糖体
C.S 型菌和R 型菌细胞膜上均含有能被噬菌体识别的受体
D.混合培养过程中,与S型菌混合可能导致R型菌对噬菌体的抗性降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