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科研工作者在众多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突变体甲(雌果蝇)和一只突变体乙(雄果蝇),突变体甲和乙的突变都与翅长有关。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突变体mRNA,发现甲的第19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由U变为C,乙的第19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如图所示。已知两处突变后均不形成终止密码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翅果蝇相比,突变体________的翅长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解释原因:________
(2)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都是由纯合野生正常翅(由基因A控制)果蝇突变引起的,突变体甲表现为长翅(由基因A+控制),突变体乙表现为残翅(由基因A~控制),该事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用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作亲本进行杂交,F1雌、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正常翅=1:1,且无残翅果蝇出现。据此分析,翅长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
(4)研究人员分析后提出假说;控制翅长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计划选择上述实验F1中的长翅雌果蝇和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来探究该假说。若研究人员的假说成立,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必须写出性别)。
(5)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翅果蝇幼虫正常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7天的正常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以后,会得到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正常翅果蝇。请从酶催化反应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
2 . 小鼠的黑色素细胞负责合成和释放各种色素,毛干吸收色素颗粒展现出相应的毛色。B/b是一对在整个毛发生长周期均表达的等位基因,B表达时小鼠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B不表达时小鼠毛色表现为白色。Agouti基因(简写A)表达的产物是ASP(一种信号肽),ASP会影响B基因的表达。由于ASP只在毛发生长的特定时期才能合成和释放,所以基因型为A_B_的小鼠毛色表现为巧克力色。已知A/a与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Bb的种群自由交配,若不考虑变异和自然选择,F1白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1随机交配,则F2有色鼠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2)B的表达受激素调控,只有激素与黑色素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时B才表达,但ASP在毛发生长周期的第4~6天集中产生,会与激素竞争受体,使黑色素细胞转而合成黄色的棕黑素,第6天以后ASP不表达。据此分析,巧克力色小鼠每根毛的基部、末梢附近、末梢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图是基因A、AG、AI的结构示意图,1号区域含有启动子序列,2、3、4号区域编码信号肽ASP。

①已知AG是A的隐性突变基因,则基因型为AGABB的个体的毛色表现为___________色。现发现另一与AG同体色的隐性突变基因AS的纯合个体ASASBB,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AG和AS是等位基因。(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选择杂交的个体用基因型表示,不考虑变异)___________
②A基因的1号区域插入一段核苷酸序列后形成AI,该变异导致启动子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该变化使ASP在各种组织中均全时期持续表达,且AIAI存在纯合致死效应。AI的产生是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基因型为AIABb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 . 某植物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经研究发现,该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D/d、E/e、F/f)。当三对等位基因中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红花,其余情况均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三株白花品系,分别与纯合红花植株进行杂交,F1自交,F2统计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甲×纯合红花

红花

红花∶白花=3∶1

乙×纯合红花

红花

红花∶白花=9∶7

丙×纯合红花

红花

红花∶白花=27∶37


(1)乙品系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2)提表判断,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三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3)现发现一株纯合白花植株、其与纯合红花植株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探究该白花植株的隐性基因是新的突变基因、还是d、e、f中的一种。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则说明这株白花植株的隐性基因是新的突变基因。
②若______,则说明这株白花植株的隐性基因是d、e、f中的一种。
4 . 如果果蝇体内“乌木基因”有缺陷,黑色色素就会堆积在全身表现为黑身性状。已知果蝇体色灰身和黑身分别由A和a基因控制。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果蝇体色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____。推测“乌木基因”的缺陷可能与灰身基因发生了碱基的____有关,进而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改变。
(2)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只基因型为Aa的雄果蝇,其体色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某条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但不会导致基因缺失,含有该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会失去活性。为确定A和a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将该果蝇与黑身雌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用“若……,则……”的形式表示):________
(3)用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纯合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果蝇均为红眼,反交子代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则____为显性性状,且眼色与体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原因是____
(4)根据以上信息,正常纯合黑身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杂交,其F1随机交配,F1雄果蝇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个白眼基因,F2中出现灰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
5 . 果蝇由于繁殖周期短、子代数量多等特点成为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可用于染色体变异、检测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致死突变、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观察到一只果蝇的唾腺Ⅱ号染色体上出现了拱环结构,如图1所示,该果蝇为杂合体(Aa),基因 A对a 为显性,却表现出了隐性性状,原因可能是_____
(2)已知果蝇翻翅(C)对正常翅(c')为显性,星状眼(S)对正常眼(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均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且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为检测Ⅱ号染色体上的未知基因突变类型,科研人员设计了图2所示的杂交过程。从F1中选取1只翻翅雄蝇与1 只雌蝇交配,再选取F2中翻翅正常眼个体相互交配,若得到的 F3中只有翻翅果蝇,则说明Ⅱ号染色体上产生了____突变,且F3表现为_____眼。   

(3)在野生型群体中,某只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的雄蝇 X经射线处理后,出现一单基因显性突变性状,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突变基因是位于Ⅱ号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问知果蝇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可以存活,缺失两条则致死,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27更新 | 56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生物试题
6 . 某植物的雄性不育(以下简称不育)性状受细胞核基因D控制,矮秆性状受细胞核基因M控制。科研人员利用不育植株甲与矮秆植株乙杂交,培育了基因D与M紧密连锁的品种丙,丙与高秆品种杂交,后代中矮秆个体全为不育,高秆个体全为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2)让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具体的操作过程是______;杂交后代总是分离出50%可育株和50%不育株,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将丙植株与高秆品种杂交时,后代中偶尔会出现矮秆可育植株和高秆不育植株,推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
(4)将可育基因S导入丙幼胚细胞,发育的植株表现为矮秆雄性可育,某研究小组推测S基因导入植株后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存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请设计实验探究S基因所在位置(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

实验思路:让导入S基因的植株进行自交,并统计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关系。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
7 . PD-1与PD-L1结合后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肿瘤细胞可过量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的体温调节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调节共同实现的。肿瘤细胞治疗期间可能引起患者发热,很多证据表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分子存在着相互调节。
(2)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基因的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据图推测,PD-L1抗体治疗癌症的机理是____________
(3)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反复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为探究HPV治疗性疫苗联合PD-L1抗体对宫颈癌肿瘤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构建皮下宫颈癌肿瘤模型小鼠,将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相关处理如表。
②观察模型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表。
组别材料处理方式实验结果
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细胞占比肿瘤体积
1模型小鼠?____________++++++
2模型小鼠?____________+++++
3模型小鼠HPV治疗性疫苗++++++
4模型小鼠HPV治疗性疫苗和PD-L1抗体+++++-
注:“+”越多表示相对值越大,“-”表示无。
表中组别1、2的处理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
8 . 某自花传粉、雌雄同株植物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内的染色体如图所示。抗倒伏基因D位于突变型的4号染色体上,易染条锈病基因T位于突变型的8号染色体上,野生型相应染色体上分布着隐性基因d、t。将野生型和纯合突变型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统计并检测F2的基因型及相应基因型个体数,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DDDdddTTTttt
相应基因型数目507102849834013621021

(1)为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需完成___条染色体的DNA测序。突变体4号和8号染色体上D、T基因的出现是___的结果。
(2)F1自交,F2中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
(3)研究人员发现易染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结果与理论有差异,又重复做了该实验,发现基因型TT、Tt、tt的个体数量之比总是与表中数据接近,即TT:Tt:tt≈___。研究人员从雌雄配子活性的角度提出一种假说:雌配子活性均正常,含___(填“T”或“t”)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___,含另一等位基因的雄配子活性均正常。
(4)现有野生型、突变型、F1植株若干,设计杂交实验验证以上假说,并预测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设计:___
预测结果:___
9 . 下表是新冠病毒(RNA病毒)突变株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对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德尔塔突变株奥密克戎突变株
病毒棘突蛋白突变数量15个32个
传播速度快,15天传五六代传播速度是德尔塔的2倍,每3天增长速度翻一倍
传染性极强,无接触14秒可传播极强,使疫苗效果锐降70%
毒性重型、危重型比例增加目前数据不足,无法确定
症状1/3~2/3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肌肉酸痛肌肉酸痛、疲倦,并伴有轻度咳嗽,非常口渴
A.宿主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病毒棘突蛋白突变
B.德尔塔突变株和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
C.奥密克戎突变株蛋白质外壳上新出现的棘突蛋白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D.新冠病毒一旦发生变异将导致原有疫苗完全失去作用
10 . 通过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可大幅降低杂交水稻的培育难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两个光周期依赖的雄性不育突变株,对其进行研究。
(1)A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转录因子,A基因突变体(aa)表现为短日照条件下完全雄性不育,长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AA和Aa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这体现出生物性状由________共同控制。
(2)B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另一种转录因子,纯合的B基因突变体(bb)在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花粉只有50%可育),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BB和Bb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对B和b基因的测序结果如图1.

据图1分析,B基因突变体(bb)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的原因是______
(3)为探索A、B基因在花粉育性中的作用,科研人员构建了双隐性突变体(aabb),检测野生型和双隐性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双隐性突变体的表型是_______,这说明在花粉发育中,A、B基因的作用关系为______

(4)已知a和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育种工作中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F2请选择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之一,写出杂交的遗传图解____(包括基因型、表型及F2比例)。
(5)科研人员构建了A、B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交换的重组表达载体(如图3),在短日照条件下得到图4所示结果。

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