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5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低温条件下肿瘤生长较慢。为探究其机理,研究者将结肠癌细胞(CRC)植入小鼠的皮下组织后,将小鼠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并统计处于各分裂时期的细胞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RC

死细胞

静止期+DNA合成前期

DNA合成期

DNA合成后期+分裂期

细胞占比

4℃

0.8%

80.8%

8.2%

10.2%

30℃

1.3%

69.2%

16.2%

13.3%

注:静止期指没有进行分裂的细胞;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和DNA合成后期为间期的三个阶段。
A.肿瘤的形成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有关
B.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等减少,导致其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C.据表推测,低温通过抑制CRC的DNA复制来抑制肿瘤生长
D.4℃条件下CRC的细胞周期短于30℃条件下
2 . 某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选取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大多数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极少数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nbb。若图中染色体的编号5是基因A的位置,则a、B、b基因可能的位置依次是(       
A.1、10、12B.13、15、7C.10、12、8D.14、16、4
2024-01-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癌细胞发生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除了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外,遗传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产生的乳腺癌细胞会被细胞毒性 T细胞识别并清除
B.乳腺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且细胞周期变短
C.高危因素使乳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导致乳腺细胞癌变
D.研究人体内的细胞凋亡机制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疗的新思路
4 . 如图为豌豆根细胞中某条染色体部分基因的排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基因序列,最短的序列包括2000个碱基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发生基因突变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B.如果②中缺失了20个碱基,则属于染色体变异
C.如果③基因序列整体缺失,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D.如果②与③发生了位置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5 . 甜菜夜蛾是一种顽固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当甜菜夜蛾啃食植物叶片时,植物会产生一些萜类和吲哚类物质,并释放到空气中。这些物质可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的幼虫体内产卵,卵利用其体内营养物质孵化。农业生产中,为防治甜菜夜蛾还可采用黑光灯诱捕和喷洒甲维盐等化学药剂等措施。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光灯诱捕利用了甜菜夜蛾的趋光性
B.小茧蜂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C.大量使用化学药剂甲维盐可促进甜菜夜蛾定向产生抗药性突变
D.被啃食的植物叶片释放萜类和吲哚类物质吸引小茧蜂属于行为信息
6 . 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重症监护室病人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一直不佳。为了调查恶性肿瘤患者体内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者对8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敏试验,记录各种抗生素在2015~2018年间的耐药性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铜绿假单胞菌对6大类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

2015年(72株)

2016年(83株)

2017年(92株)

2018年(121株)

头孢菌素类

头孢唑肟

13.9

14.4

16.3

22.0

阿奇霉素

88.0

89.0

89.0

90.0

大环内脂类

庆大霉素

19.9

25.3

29.9

32.6

氨基糖苷类

妥布霉素

10.6

13.6

16.6

19.9

环丙沙星

12.6

16.7

22.6

22.5

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

17.4

22.1

23.3

25.8

β-内酰胺抗生素

哌拉西林

25.6

25.9

29.9

30.8

青霉素类

阿洛西林

27.1

28.3

30.0

33.2

A.基因突变是细菌群体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
B.抗生素使用量增大可诱导细菌向耐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C.该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基本为逐年递增,较有效的抗菌药物为妥布霉素
D.欲使细菌的耐药性处于较低水平,则需适当更换抗生素种类及使用剂量、次数等
7 . 为获得利福平和链霉素的双抗菌株,科研人员用现有的R102和S201两种菌株进行细菌细胞融合(基本过程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一致)。已知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中肽链间的交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预处理会对细菌细胞壁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B.若在低渗环境中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则容易导致原生质体破裂
C.可用添加了利福平和链霉素的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
D.若用高浓度PEG促融合,则融合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8 .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粉红色、红色三种,由D/d、E/e两对基因控制,机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该种植物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基因型为DdEe的单个植株,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为1:1:2
C.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D/d、E/e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
D.粉红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若F1出现白花,则亲本均为杂合子
2024-01-0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Ⅲ生物试题
9 . 植物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如图为玉米单倍体世代与二倍体世代构成的生活史模式图,其中二倍体世代更明显,具有更高的生产价值。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均为减数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的玉米单倍体世代
B.大、小孢子母细胞类型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雌、雄花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同
C.a、b与受精作用是实现玉米稳定遗传的保障机制
D.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发生在a、b环节
10 . 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制如图所示。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炎症等症状。患者幼年发病,20岁后开始发展成皮肤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修复过程需要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
B.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
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对细胞最有利
D.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
2023-12-30更新 | 278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冀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