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5 道试题
1 . 野生型马铃薯大多自花传粉不能产生后代,为使子代保持亲本的性状,研究者培育了DMP基因突变的马铃薯,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DM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
B.突变后DMP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诱导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图示幼苗由种子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发育而来
D.图示纯合植株具有母本的优良性状,但不一定适应多变的环境
2024-03-2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五县联合体3034—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
2 . 酵母菌进行有性生殖时,两菌体细胞相互结合形成二倍体合子,二倍体合子经减数分裂会形成4个单倍体的孢子,发育为4个酵母菌。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有时会出现两种小菌落:①因核基因A(显性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产生分离型小菌落;②因失去全部线粒体DNA,不能产生有氧呼吸相关酶,而产生中性型小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后代正常菌落:分离型小菌落=3:1
B.中性型小菌落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酵母菌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生长增殖缓慢
C.中性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理论上后代均为中性型小菌落
D.该实例说明同一性状可能由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独立控制,二者没有关联
2024-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五县联合体3034—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
23-24高三下·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3 .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累及体内多个器官的遗传病。研究发现,人体内仅一个TSC2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就可引起结节性硬化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结节性硬化症可能是TSC2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引起的
B.该蛋白中氨基酸数目减少说明TSC2基因的碱基对缺失
C.TSC2基因突变后其转录产物上终止密码子可能提前出现
D.TSC2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新的基因,但遗传信息未改变
2024-03-22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董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联会复合体(SC)是进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梯状蛋白结构,在稳定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促进非姐妹染色体片段交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C的合成与解体直接影响配子中染色体的种类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SC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合成,其合成与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有关
B.因非同源区段的存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形成的SC结构与常染色体可能不同
C.若一对同源染色体的SC未正常解体,则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比例为1/2
D.SC的合成与解体会影响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过程,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2024-03-22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三次调研(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5 . 研究发现,南极冰鱼生活在寒冷且富氧的南极水域中,其血液为白色。该鱼的血液中没有红细胞,但其中充满了抗冻蛋白,以适应寒冷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冰鱼血液中没有红细胞说明南极冰鱼的细胞代谢不需要氧气
B.南极冰鱼可能缺乏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或相关基因的功能缺失
C.寒冷环境的诱导使南极冰鱼的血液中合成了大量的抗冻蛋白
D.血液中充满抗冻蛋白增强了南极冰鱼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
2024-03-22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三次调研(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23-24高三下·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研究发现,COL5A1基因控制合成的COL5A1蛋白在胃癌细胞的转移中起关键的促进作用,正常细胞中COL5A1基因的转录产物会被降解。胃癌细胞内的NAT10蛋白(一种RNA乙酰转移酶)与mRNA结合后将促进mRNA的乙酰化修饰,修饰后的mRNA稳定性提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胃癌细胞内mRNA的乙酰化修饰可能促进COL5A1基因的表达
B.胃癌的发生、发展仅与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C.发生转移的胃癌细胞中,NAT10蛋白的含量会显著低于正常细胞
D.mRNA的乙酰化改变了COL5A1蛋白的结构,不属于表观遗传
2024-03-21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董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N=8)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甲、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其中甲方式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分裂方式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B.乙分裂方式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甲、乙两种分裂方式中均会出现含有4个核DNA的细胞
D.甲、乙两种分裂方式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8 .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由于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基因突变的概率,使其发生定向突变,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B.B的正确操作是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后在②表面涂布来接种菌种
C.图中①②③为完全培养基,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D.若要获得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
9 . 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基因中胞嘧啶脱氨基转化为尿嘧啶属于基因突变
B.栽培香蕉与其祖先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二者的性状差异仅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出的单倍体玉米可提高玉米产量
D.若基因突变使mRNA序列延长,则其编码的多肽链一定会延长
10 . 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基因突变使mRNA序列延长,则其编码的多肽链一定会延长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出的单倍体玉米可提高玉米产量
C.栽培香蕉与其祖先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二者的性状差异仅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D.血红蛋白基因中胞嘧啶脱氨基转化为尿嘧啶属于基因突变
2024-03-0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各市高三3月模拟联考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