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3N)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该过程要先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与二倍体西瓜植株杂交,获得无子西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②过程要授以二倍体西瓜植株的花粉
C.三倍体西瓜植株没有同源染色体
D.在四倍体母本植株上结出无子西瓜
2 . 雄蚕比雌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质量好,但雌雄鉴别困难。已知基因B能使蚕卵呈黑色,反之则蚕卵为白色。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射线处理,既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
C.突变体丁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
D.丙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bbZWB的个体占1/2
3 . 某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如图1所示。对该果蝇进行辐射处理,出现了图2所示结果。下列对该变异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变异类型不会使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变异类型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D.该变异类型不会对果蝇的性状造成影响
4 . 科学家对白眼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一些花斑眼果蝇(眼睛一部分呈现白色、一部分呈现红色),这种现象叫做位置效应花斑。研究发现,位置效应花斑的出现不是因为白眼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是由于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导致白眼基因的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白眼基因无法正常表达,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位置效应花斑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B.上图所示染色质片段位于X染色体
C.染色质丝的凝集程度与基因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
D.在显微镜下观察甲紫染色后的染色质可以区分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5 . 西尼罗河病毒是一种单链 RNA病毒,该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的发烧、恶心、头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的RNA分子中每个核糖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
B.西尼罗河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
C.西尼罗河病毒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
D.西尼罗河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DNA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并形成杂交信号。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特定DNA区间。某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生倒位,如下图所示。用上述探针检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上“—”表示杂交信号),结果正确的是(  )

A.B.
C.D.
2023-06-14更新 | 5785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3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7 . 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023-06-12更新 | 8775次组卷 | 4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内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染色体结构改变后,B 基因与 N 基因成为等位基因
C.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联会异常
D.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含有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
9 . 细胞发生图示缠绕互换会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正常非倒位染色体和正常倒位染色体。其中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在随后会丢失,而双着丝粒染色体会发生着丝粒之间的断裂,造成染色体结构的缺失,给配子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①至②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和联会
B.配子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C.配子的基因中碱基对数目和顺序未发生改变
D.②中发生缠绕互换的是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
10 . 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
(1)表1中杂交组合一与二互为__________实验。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胚乳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上述杂交组合一和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据此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2)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①突变体甲的形成过程如上图,形成甲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推测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M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达不被抑制。现有M基因纯合突变体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黄色玉米(MMrr)。欲通过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组的方案并预期结果。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