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普通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庞大,研究相对困难。拟南芥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相对清晰。用紫外线分别照射普通小麦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30s、1min、2min,再与拟南芥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可将小麦染色体小片段插入拟南芥基因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可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
B.可利用灭活病毒促进两种原生质体融合
C.需设置单独培养的未融合原生质体作为对照组
D.借助拟南芥的遗传背景对小麦基因组进行研究
2 . 有丝分裂过程中SMC3蛋白在着丝粒区大量富集。研究者构建玉米SMC3基因突变体,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有丝分裂过程,部分结果如图(A、B同一时期,C、D同一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C中都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B.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A图所处时期
C.推测SMC3蛋白可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粘连
D.A、C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核DNA分子数都相等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对外表和智力均正常的夫妇,母亲怀了一个异常的胎儿,对染色体检查发现,丈夫染色体正常,妻子和胎儿的18号染色体组成分别如下图1和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妻子与胎儿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且胎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改变
B.妻子18号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使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胎儿异常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
D.胎儿的18号染色体部分基因可能会出现过量表达,导致相关疾病的产生
4 . 胎儿绒毛是胚胎植入子宫后,由滋养层细胞在胚胎表层形成的。胎儿绒毛检查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对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表是对536例停止发育的胚胎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的结果。

染色体数目异常(例)

染色体结构异常(例)|

染色体核型正常 (例)

三倍体

三体

单体 (45, X)

缺失

其他

236

35

223

30

8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倍体的产生可能是由多精入卵导致的
B.三体或单体的形成可能是亲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
C.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发生在早期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D.236例胚胎未检出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绒毛细胞已发生分化
5 . 杀配子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致死时细胞中含有杀配子染色体
B.杀配子染色体能诱发普通小麦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C.图中染色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有221
D.可借助半致死情况下的染色体缺失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6 . 贝克威思-威德曼综合征(简称BWS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缺陷导致的先天性疾病,与11号染色体上IGF2、HI9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可由多种原因导致,有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BWS综合征患者(患者1),该患者染色体数目正常.但两条11号染色体均来源于父亲。从细胞分裂的角度分析,该患者的父亲产生的配子含有2条11号染色体的原因是___。该患者染色体数目正常但仍患病,说明父源和母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___(填“相同”或“不同”)。
(2)随后研究者寻找到了另一位BWS综合征患者(患者2),研究者对正常人和患者2中IGF2和HI9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与正常个体相比,患者___

(3)11号染色体上IGF2和HI9基因之间有一个ICR区域,能够调控两个基因的表达,而患者2的ICR区域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研究者利用限制酶Apa I对患者2所在家系中个体的ICR区域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知,该个体患病与___(填"父源”、“母源”或“父源和母源”)染色体片段缺失相关,判断依据是___

(4)已知IGF2和HI9的表达受ICR区域调控。研究者对患者2家系不同个体的ICR区域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
___
7 . 甲、乙、丙三个精原细胞中,下图甲为正常细胞,乙、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丙细胞中染色体1的部分片段转移到了染色体3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自由组合,则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B.乙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配子,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
C.乙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乙细胞的变异类型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但是丙细胞的观察不到
2023-03-09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8 . 家蝇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2N=12),某雄性家蝇的Y染色体由于某些原因断裂后,不含s基因的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片段(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图1是该家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图2是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0+XY
B.a基因的出现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
C.该精原细胞分裂后产生配子的种类有3种
D.该精原细胞产生染色体异常的配子比例是1/2
2023-03-09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3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深紫色源自于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叠加。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的控制。现有一种黑色素与紫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色纯合品系M,研究人员让该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F1的雌蝶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后代为深紫色和白色,且比例为1:1。
实验二:让F1的雄蝶与品系M的雌蝶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深紫色(占45%)、紫色(占5%、黑色(占5%)和白色(占45%)。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蝴蝶体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根据两组实验结果推断,若让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多次重复上述两组实验,发现极少数实验一中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而实验二结果保持不变。由此推测,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__________基因的卵细胞不育,这种雌蝶记作雌蝶N。
(3)野生型蝴蝶及品系M均为P*基因纯合子。研究发现,雌蝶N的一个P*基因突变为P基因,P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导致卵细胞不育。将雌蝶N与品系M杂交,子代全为深紫色,选取子代雌蝶与品系M继续杂交,所得后代仍全为深紫色。据此判断,P基因__________为(填“显性”或“隐性”)基因,P基因与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4)用射线照射雌蝶N,得到一只变异的雌蝶Q,两者体内部分染色体及等位基因(P、P*)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
将Q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子代中深紫色雄蝶︰白色雄蝶≈1︰1。据此推测,卵细胞不有现象与染色体上一段DNA序列t有关(其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对应的序列记为T),请在图雌蝶Q中标注序列t和序列T的可能位置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雌蝶N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基因编码蛋白,且次级卵母细胞数目与普通F1雌蝶无显著差异。结合上述资料,试推测雌蝶N产生的特定类型卵细胞不育的机理是__________
10 .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 2n=4 )的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细胞( DNA被15N全部标记)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 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1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染色体和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雄性激素发挥着调节作用
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中未展示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BBb
D.推测图中展示的染色体中含15N的DNA为2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