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杂交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西瓜(2n=22)为二倍体生物,现利用稳定遗传的红瓤(R)小籽(e)西瓜品种甲与黄瓤(r)大籽(E)西瓜品种乙进行育种,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的试剂可以用低温处理代替,通过②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的基因型为RRrEee
B.③过程所用的试剂为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分裂和芽的分化
C.杂种植株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经①过程中的试剂处理后,所得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
D.图中F1相互授粉所得F2的基因型可能有9种或3种
2 . 褐飞虱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并在水稻上产卵,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科研人员发现了具有褐飞虱抗性的P品系,将其与野生型(无褐飞虱抗性)水稻杂交,所得F1全部具有抗性。为进一步对抗性基因定位,首先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了杂交。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褐飞虱卵的密度可用_______________法,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表示进行某种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过程Ⅱ不断自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单体(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称为单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为确定褐飞虱抗性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可用野生型6号染色体单体植株与BC4F4杂交,所得F1再自交。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抗性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抗性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4)确定抗性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后,为进一步定位抗性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的位置,科研人员选取部分个体对6号染色体的DNA片段进行分析,得到图2所示结果。请据此结果判断,褐飞虱抗性基因应位于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片段。图中BC4F4的多个个体中出现灰色片段,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注:灰色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该DNA片段部分来自野生型,部分来自P品系。S代表无褐飞虱抗性,R代表有褐飞虱抗性。
2024-04-17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1)
3 .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绍江领衔的国内外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英文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建立了番茄单倍体诱导系统,为创建单双子叶作物通用的跨物种单倍体快速育种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下列与单倍体植株和单倍体育种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操作过程相对杂交育种更复杂
B.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也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C.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的植株,能够正常生殖且自交后代一定不发生性状分离
D.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应用了单倍体育种技术
2023-05-21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生物押题卷(一)
4 . 中国热科院生物所通过搭载神舟十号飞船选育出太空辐射诱变甘蔗新品种“中辐1号”。“中辐1号”甘蔗是以“科5”为母本、“川糖89-103”为父本杂交后获得种子,再将种子搭载飞船返回地面后,进行选育获得的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杂交育种过程中利用了基因重组原理
B.太空辐射导致的变异均为基因突变
C.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决定了甘蔗变异的方向
D.“中辐1号”的产生体现了新物种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二倍体植物(2n=1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下表,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编号

1

2

3

4

5

总株数

35

42

36

43

46

可育:不育

27:8

32:10

27:9

33:10

35:11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种子为黄色)。

①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______(填时期)联会的两条______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8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_____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②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8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______,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③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_____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___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2022-11-11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生物(辽宁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6 . 水稻(2n=24)是一种热带起源的禾本科作物,开两性花,雌雄同株。我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继培育出杂交水稻之后又成功培育出海水稻。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具有抗盐碱、耐淹等优势。袁隆平团队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稻的产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袁隆平团队培育高产海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水稻基因组计划应测其12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C.“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高
D.利用野生水稻培育海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22-05-14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6-10
7 . 杂种优势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当中,对推动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育种家必须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制种工作;同时由于杂交种不能留种,使得农民每年必须购买新的种子。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生殖方式(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杂交稻的无融合生殖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杂交水稻一般需要每年制种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杂交种收获的种子种植后失去原杂交种的优良性状,导致杂交种需要每年制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无融合生殖可以实现杂种优势的固定。研究发现有两个基因控制水稻的无融合生殖过程: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分裂Ⅰ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都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P的影响。用图1所示的杂交方案,获得了无融合生殖的个体。

①子代中Ⅱ、Ⅲ分别自交后获得种子,则Ⅱ上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Ⅲ上所结种子胚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___个。
②理论上,子代Ⅳ作为母本能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多样性降低,存在生态隐患。
2022-04-03更新 | 4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高三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8 .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育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③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③过程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动物选择①4⑤过程育种,可选择测交加快育种进程
D.植物选择①④⑤过程育种一定比选择①②③过程育种用时长
2022-04-0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生物试题
9 . 遗传学在人类遗传病监测和植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表型正常的父母,其女儿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
B.癌症产生的根本原因一定是相关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C.只能通过连续自交来获得矮秆抗病小麦的稳定遗传品系
D.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三倍体植株的幼苗来获得六倍体植株
2022-01-20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三1月双基测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现有白色纤维、高酚(棉酚含量高)棉花种子(基因型为aa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干,经过X射线处理后种植,分别获得了突变体甲(AaBB) 和突变体乙(aaBb) 。已知A基因控制棕色纤维,b基因使棉酚含量降低,且棕色棉植株抗虫能力强,低酚棉植株产量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白色纤维、高酚棉花种子经射线处理后得到甲、乙两种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A基因使棉花的抗虫能力增强,说明经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基因在现有环境中对个体是有利的
C.b基因控制棉酚含量同时还影响植株产量,说明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种性状
D.利用突变体甲和乙为材料,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棕色低酚棉
2021-06-07更新 | 3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押题卷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