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免疫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5 道试题
1 . 雌雄小鼠均能分泌雄激素。研究证实雄激素可影响小鼠皮肤内ILC2细胞的数量,从而调控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进而影响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胞成熟时具分支,是有吞噬和抗原呈递功能的淋巴细胞
B.树突状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信息呈递给B细胞,使B细胞被激活
C.雄鼠分泌的雄激素较雌鼠多,使其患自身免疫病的概率高于雌鼠
D.成年雄鼠摘除性腺可促使ILC2细胞数量恢复到与雌鼠相近的水平
2 . 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后易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目前可通过注射治疗性疫苗刺激细胞免疫以清除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B.侵入机体的HPV作为抗原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
C.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
D.若大量制备HPV的单克隆抗体,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3 . (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填空
(1)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________。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________、多糖荚膜等来制备疫苗。
(2)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这是因为免疫缺陷儿童的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_______________
2024-06-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精准回归教材填空练习
4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性
B.该疫苗成功诱导了该儿童的体液免疫反应
C.该疫苗制备时需用细菌培养基培养病毒
D.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安全性更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性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支原体肺炎治疗中,该病原体对最常用药物阿奇霉素的抗药性高达90%,为治疗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头孢类药物来代替治疗
B.支原体的蛋白质是利用宿主细胞核糖体合成的
C.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的滥用使得病菌产生抗药性
D.戴口罩、勤洗手是预防支原体肺炎的主要途径之一
6 . 为了评价甲、乙和丙3种抗体检测试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价值,某科研人员分别对SLE组和其他自身免疫病组进行检测,统计出各组阳性数量并计算出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试剂SLE组(45例)其他自身免疫病组(39例)SLE灵敏度SLE特异度
441597.78%61.54%
7215.56%94.87%
291164.44%71.79%
注:灵敏度=阳性数/SLE患者人数,特异度=非阳性数/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人数
A.SLE形成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B.其他自身免疫病中阳性数越多则该试剂的特异度越低
C.受试者用乙试剂检测呈阳性,说明患SLE的概率较低
D.检测SLE最有价值的试剂要求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
7 . CD47在多种肿瘤细胞高表达,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研究者将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与表达CD47的肿瘤细胞共孵育后,加入荧光标记的SIRPα,检测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D47通过与SIRPα互作降低了机体免疫监视能力
B.多次向肿瘤患者体内注射鼠源单克隆抗体,可能效果会逐步降低
C.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发挥阻断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D.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可通过与SIRPα特异性结合来避免肿瘤细胞逃避
8 . 靶向癌症疗法依赖于肿瘤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标志物,可以通过设计抗体来寻找标志物并运送治疗试剂进行靶向治疗。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靶向癌症治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可以精准地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靶向药物能对肿瘤细胞“精准定位”依赖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
B.ADC能将毒性药物靶向运输到肿瘤细胞,可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C.肿瘤细胞可将ADC分子内吞,ADC分子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
D.毒性药物阻止肿瘤细胞分裂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9 . 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感染和损伤的一种防御机制。免疫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有利于清除外来病原体及坏死组织,但促炎因子产生过多会造成继发性组织损伤。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临床上,研究人员通过利用适宜电流刺激迷走神经的方式来控制炎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治疗方式的机理可能是_____
2024-05-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抢分05 非选择题冲刺篇(4种类型,真题+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10 . 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胞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的ILC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

(1)研究发现,肺中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细胞。通过小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胞释放IL-4的作用为_____(填“抑制”或“促进”)。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待其进入肺部发挥作用后,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组(织)胺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_
(2)以上研究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
2024-05-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抢分05 非选择题冲刺篇(4种类型,真题+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