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免疫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9 道试题
1 .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认知功能迟缓等症状。目前抑郁症被列为世界第四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2021年11月,中国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资料1:单胺类学说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脑内的3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系统功能失调。其中5-羟色胺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号分子,神经细胞分泌出的5-羟色胺有一部分会被突触小体重新摄取。
资料2:另外的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一种多肽类激素)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
资料3:细胞因子假说指出,抑郁症的发生常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患者免疫功能发生了变化。临床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体内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干扰素γ等表达水平升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研究表明,促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将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内5-羟色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改变。已知SSRI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能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受体部位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SRI可提高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的概率
B.由题意可知,5-羟色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
C.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促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减少
2.IL-1β、IL-6、TNF-α等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几个途径强有效的激活HPA轴(如图);同时在细胞因子诱导下,下丘脑、垂体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升高失去敏感,造成负反馈功能受损。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抑郁症患者血液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B.抑制CRH受体基因的表达可以减少CRH的分泌
C.CRH神经元与垂体细胞上都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
D.CRH的产生、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3.除抑郁症外,细胞因子与人体多种疾病有关,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可能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它们可能引起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攻击宿主自身组织和器官,使机体发生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此现象称为“细胞因子风暴”。科研人员探索了病毒感染引起Caco2细胞表达细胞因子IFNβ的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Flα靶向抑制剂是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潜在药物
B.病毒感染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并进一步引起IFNβ表达量提高
C.病原体可以通过“细胞因子风暴”形成负反馈,使病原体更容易感染人体
D.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参与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2024-05-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生物试卷
2 . 肠道菌群能通过菌体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脑产生影响,人脑也能通过调节影响肠道菌群,部分机制如下图1。

(1)图1中细胞Ⅱ为______,细胞Ⅳ为______
(2)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影响肠道免疫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皮肤、黏膜分泌的杀菌、抑菌等物质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B.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C.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D.细胞Ⅰ和Ⅲ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当细胞因子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多,进而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3)图1中物质a名称为______。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相同调控方式的激素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甲状腺激素   ②肾上腺素   ③性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
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肠嗜铬细胞分泌5-羟色胺(5-HT),继而诱发呕吐现象和“恶心”样行为。研究者先给小鼠品尝樱桃味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小鼠出现呕吐现象。多次重复后,停止注射毒素一段时间内,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再给小鼠提供樱桃味糖精溶液时,小鼠品尝的次数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
(4)毒素引发呕吐属于______反射(编号选填),在味觉回避反应中,樱桃味糖精溶液属于______刺激。(编号选填)
①非条件反射   ②条件反射   ③无关刺激   ④条件刺激   ⑤非条件刺激
(5)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嗜铬细胞释放5-HT的方式为胞吞
B.迷走神经上存在5-HT的特异性受体
C.5-HT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相应的酶降解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蠕动,导致呕吐

人体血液中微量的分子X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膜上转运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K+的转运,如图2。

(6)从下列①~⑥中选择并按顺序表示Na+转运蛋白从合成到定位的路径:______
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溶酶体   ④高尔基体   ⑤质膜   ⑥胞外
(7)据图2分析,健康的人体内分子X含量升高时,肾小管腔的Na+浓度会______(升高/降低/不变),血液中K+浓度会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8)下列与分子X有关的事件,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______。
A.分子X的合成
B.肾小管腔中Na+浓度变化
C.分子X的运输
D.分子X与X的受体结合
(9)根据分子X发挥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分子X的特点是______。
A.属于信号分子
B.少量即可对细胞产生较广泛影响
C.属于无机盐
D.只与特定分子发生作用
(10)下列因素中,会对分子X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饮水量②膳食营养结构③外界环境温度④神经系统兴奋性
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少突胶质细胞(OL细胞)的突起包裹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图3)。

(11)图3中的部位①~③中,能形成突触的是______
(12)图3所示髓鞘形成过程中,OL细胞发生了______。
A.细胞凋亡B.有丝分裂C.细胞分化D.细胞生长
(13)根据题中信息,下列对髓鞘物质组成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
A.含有脂质B.不含蛋白质C.含有纤维素D.不含碳骨架
(14)根据图3中髓鞘的位置与形态,下列对髓鞘功能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促进神经元增殖
B.阻断同一轴突上电信号的传导
C.保护轴突
D.减少相邻轴突间的电信号干扰

MS症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关于该病发病机制的一种假说见图4,I~V是发病过程的各阶段。

(15)据图4,MS症发病阶段Ⅰ中,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表面必须具有______。
A.病原体B.自身抗原受体C.溶菌酶D.自身抗原抗体
(16)据图4,体内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首次被攻击时,下列免疫细胞①~④中,在阶段Ⅳ参与免疫应答的是______;(编号选填)在阶段V能合成抗体的是______。(编号选填)与病情反复髓鞘损伤加重有关的免疫细胞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记忆B细胞   ②记忆T细胞   ③浆细胞   ④细胞毒性T细胞
(17)在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MS症患者体内完成一次反射时,与健康者相比,其神经冲动传导异常的环节是______
2024-05-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卷
3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RABV 进入机体后会通过神经纤维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后大量增殖,图1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图2为RABV在神经元中的增殖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狂犬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道防线。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____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____(凋亡/坏死)。
(2)由图1可知,位于突触间隙的RABV可以与____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____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____(填“顺向”或“反向”)运行。
(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此时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化形式为____
(4)由图2可知,+RNA的作用是____(写出两点)。请从下图3所示的完整中心法则中选择出 RABV 在宿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所涉及的过程,包括____(填写序号)。若狂犬病毒RNA中含有碱基 G+C 3000 个,则经过复制形成一个狂犬病毒 RNA 需要消耗 G+C____个。

   

4 .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非甾体类(NSAIDs)抗炎药可解热、镇痛而减轻症状,其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实现的。研究人员对不同成分的抗炎药抑制COX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药物成分

IC50(COX-1)

IC50(COX-2)

IC50(COX-2/COX-1)

阿司匹林

1.60

277.00

173.00

吲哚美辛

0.03

62.35

73.43

布洛芬

3.98

70.16

15.16

注:COX(包括COX-1和COX-2)能催化前列腺素的生成,COX-1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COX-2能引发炎症反应。IC50表示抑制50%酶活性所需要的药物浓度。COX-2/COX-1的值低说明药物抗炎效果好,胃肠道和肾脏的不良反应轻。
(1)病原体侵染常引起机体发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影响下丘脑中的____中枢的功能,使____等器官的产热量增大,导致机体____,进而出现发热症状。
(2)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____(答出2点)等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最终由其他免疫细胞将甲型流感病毒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____的功能。
(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这三种药物成分中应该选用的是____,依据是____
(4)正常情况下,体温调定点可控制机体的温度接近37℃。病毒感染会引起前列腺素增多,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机体发热。结合以上信息分析,服用NSAIDs抗炎药退热的机理是____
2024-05-1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校二模生物试题
5 . 科研人员对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细胞杀伤的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特异性免疫中,肿瘤细胞主要被______细胞识别并裂解,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细胞之间可以通过释放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______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调控免疫过程。
(2)科研人员推测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肿瘤细胞中的物质会进入免疫细胞。为验证该推测,开展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肿瘤细胞,获得转基因肿瘤细胞S。
步骤二:将S注射到小鼠体内形成肿瘤。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肿瘤浸润部位提取免疫细胞。
步骤四:检测各类免疫细胞携带荧光的情况,结果如图1。

①图1结果显示,大部分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携带荧光,______,支持推测。
②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荧光分布情况应该如图2中______(选填“A”或“B”)所示,理由是______

(3)为探究肿瘤细胞中的物质进入免疫细胞的方式,请基于图3所示装置和以下主要材料,提出一个合理假设:__________
主要实验材料:细胞毒性T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孔径为12μm和0.4μm的滤膜、培养基。
2024-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三生物-2023-2024高三查漏补缺题 生物
6 . 信息传递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不管是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是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1)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人体中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图甲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由甲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这充分说明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②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其中Fa5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细胞毒性T细胞内表达,Fa5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精神因素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过程中______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细胞毒性T细胞______能力。
(2)褪黑素是有助于调整睡眠周期的胺类激素,其分泌具有昼夜节律,分泌机制为:暗信号→视网膜下丘脑视交叉上核(5CN)→松果体→褪黑素,分泌调节过程如图。

机体从感知光线的变化到分泌褪黑素调节过程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7 .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科研人员尝试用免疫疗法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疗法治疗癌症。
(1)正常情况下,当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进行增殖分化形成____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同时被激活后的T细胞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可与B7结合,避免免疫过强。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膜上出现了大量的B7蛋白,癌细胞能因此逃脱T细胞的杀伤。为探究其机理,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科研人员制备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适量使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②由于注射的两种抗体分别与相应抗原(CD28和CTLA-4)特异性结合,使B7蛋白与两种抗原的结合能力____
③据图推测,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优先与____结合,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
(3)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双硫死亡。是由细胞内过量胱氨酸积累引起的二硫化物应激(disulfide stress)导致的快速死亡方式。这种死亡通常在葡萄糖饥饿的条件下发生。该机制导致的细胞死亡模式如下图2:

       

①提出一种新型死亡方式的第一步是排除其它细胞死亡方式的干扰。大部分癌细胞主要通过胱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摄取胞外的胱氨酸,研究人员发现在____条件下,分别在SLC7A11高表达癌细胞内添加细胞凋亡、坏死、自噬抑制剂,发现均无法阻止细胞死亡。但细胞死亡却能够被还原性试剂(TCEP)抑制,推测TCEP的作用____
②由于葡萄糖与能量代谢有关,因此科研人员还关注了ATP在该死亡方式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LC7A11高表达癌细胞在葡萄糖饥饿条件下A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敲除SLC7A11能____细胞死亡。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死亡方式与二硫化物应激有关,与ATP水平____。因此将其命名为“双硫死亡”。
③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使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抑制剂BAY和KL的癌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和NADP+/NADPH比值,结果如下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抑制剂KL的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易造成胱氨酸积累。实验表明,GLUT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____

       

2024-05-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南京二十九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免疫细胞能识别肿瘤,并浸润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家利用免疫细胞这种“归巢性”,实现巨噬细胞“搭便车”的设计,将药物输入到肿瘤内部。
(1)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______的功能。TAM是存在于肿瘤中的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归巢”肿瘤的能力。
(2)金纳米棒(AuNR)是一种光热材料,常用于局部肿瘤治疗,在808nm的激光照射下,产生光热效应,使肿瘤细胞快速死亡。科研人员将AuNR与肿瘤细胞进行孵育,再用紫外光照射,获得了装载AuNR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AuNR/ABs)。
①研究者对AuNR/ABs的光热性能进行考察,结果如图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
②荧光标记AuNR和AuNR/ABs,分别与TAM进行孵育,检测TAM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结合图1和图2实验结果,分析凋亡小体作为AuNR载体的优点是______

   

(3)为研究利用AuNR/ABs搭乘TAM靶向到肿瘤部位进行治疗的效果。科研人员在小鼠的右下肢皮下接种第一个肿瘤(R),一段时间后在左下肢皮下接种第二个肿瘤(L)模拟肿瘤转移。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对右侧肿瘤R进行三次光疗,最后记录两个肿瘤的重量(图3)。结合免疫学原理阐释左侧肿瘤L第4组重量显著减小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CpG 是可激活特异性免疫的佐剂
1组:缓冲液+照光
2组:AuNR-CpG+照光
3组:AuNR/ABs+照光
4组:AuNR-CpG/ABs+照光
5 组:AuNR-CpG/ABs

(4)利用上述实验材料研究本免疫疗法对肿瘤复发的抑制效果,请完善实验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9 . 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消除潜在的有害物质从而保护机体,而恶性肿瘤却可以“伪装”自己从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打击,免疫逃避的机理如图1所示。

       

(1)部分癌细胞可被免疫系统中的细胞A__________(填名称)识别并消灭,一部分癌细胞持续存在,获得免疫逃避能力后占据优势地位,因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重要特征,导致临床上出现明显症状。
(2)据图1分析免疫逃避的机理:细胞A存在PD-1分子,癌细胞自身的__________分子与之结合使细胞A处于抑制状态,正常组织往往不存在该分子,其存在于癌细胞的根本原因为__________
(3)欧狄沃是中国首个免疫肿瘤药物,其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从而激活细胞A对抗癌细胞使癌细胞发生如图2所示的__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使癌细胞失去免疫逃避的能力。
(4)如图3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它能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用于治疗某些癌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抗体
B.多孔玻璃板中的细胞并非都是杂交瘤细胞
C.图中细胞集落a-d都能大量繁殖,仅a能产生抗体
D.集落a扩大化培养可在体外培养液或小鼠体内进行
2024-05-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由于基因突变,癌细胞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图1中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1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
(3)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又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图2所示。
制备过程:先将________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________,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________会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4)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和T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抗体,比较不同抗体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实验各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含量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