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2 道试题
1 . NAc是大脑中调控奖赏、药物成瘾等行为的关键区域,其主要的神经元包含D1和D2两类(图1)。ACE抑制剂(ACEI)在临床上常用于降血压,但近期研究发现其与上述两种神经元的关联。

(1)图1中的兴奋性神经元可释放谷氨酸将兴奋向D1神经元传递。谷氨酸作用于D1神经元的谷氨酸受体,使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____________,导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ACEI处理离体培养的小鼠NAc区脑组织切片。检测D1和D2神经元膜电位幅度,结果如图2。
①图2结果说明ACEI对NAc区两种神经元的抑制具有___________性。
②图1中兴奋性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存在阿片类受体,其活化程度可影响该神经元对谷氨酸的释放,若要验证ACEI对D1的抑制作用需要通过阿片类受体实现,实验组应加入的药物有 ______________
(3)D2神经元中高表达的脑啡肽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活剂,外施阈值(100nM)以上的脑啡肽才能激活受体。科研人员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检测D1神经元膜电位频率(f),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膜电位频率的变化:(f两品施用后-f两品施用前)/f两品施用前×100%,结果如图3。

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科研人员构建了ACEI抑制D1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模型(图4),请写出图中的“a”_“c”所指的物质或结构,并用“↑”或“↓”表示Ⅰ—Ⅲ生理过程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D1和D2神经元在药物成方面分别发挥促进和抑制的作用,但二者形态和特性极为相似,很难通过理化手段进行精准调控。结合以上信息说明ACEI在降低药物成瘾风险方面的独特价值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拯救“小黄花茶”
小黄花茶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仅存在于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1km2的长范围内,科研人员选取保护区内8个样地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其种群数量由2005年的1708株下降至现存的545株。
通过测量树木高度来划分年龄是确定林木龄级的方法之一。科研人员将样地中的小黄花茶存活个体以0.5cm高度间隔人为划定Ⅰ—XV个龄级,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其中Ⅰ级幼体,Ⅱ—V级为成体,其余为老年个体,各龄级所占比例如图1。                                                               

自然状与下的小黄花茶开花传粉易受环境干扰,结实率低,并且种子外壳坚硬,需埋于湿润透气的土壤才能软化。现存的小黄花茶主要生长于保护区的沟谷两侧或陡坡,土壤板结,生境复杂,且保护区内有多种鼠类和鸟类喜食其种子,掉落的种子大部分很快被猎食。科研人员采集小黄花茶的种子,探究不同播种环境以及在湿润沙土中的贮藏时间(休眠时间)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小黄花茶成体主要占据群落的灌木层,乔木层的优势物种主要为人工种植的经济作物毛竹,毛竹种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毛竹生长快、竞争力强,使群落的郁闭度大大提高,并产生的大量落叶覆盖于土壤表面不易分解,形成了过厚的凋落物层。此外调查还发现部分样地邻近当地农耕地,造成小黄花茶树苗被大量砍伐。
综上,研究工作者对小黄花茶种群开展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为制定小黄花茶的保护措施奠定了基础。
(1)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_____法调查小黄花茶的种群数量,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主现因素。
(2)由图1可知,小黄花茶种群中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按总数由多到少可排序为___________,这与“衰退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填“相符”或“不符”)
(3)分析图2实验结果并结合文中信息,阐明小黄花茶在原生地出苗率低的原因___________
(4)基于上述调查研究的成果,综合自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有关“拯救小英花茶”的措施合理的是(       )。
A.人为干预促进传粉,及时清理凋落物
B.严禁在当地人种植毛竹和开展农耕
C.选择优于原生地的播种环境建立半野生种群,扩大种群规模
D.加强宣传提高附近居民的保护意识,避免砍伐破坏
2024-02-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囊种草是高山环境的优势物种,其茎基部在地面上的分支形成致密的冠层结构。科研人员探究了囊种草对生长于其冠层下方植被的保育作用。
(1)囊种草生活地的扩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囊种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持续监测了囊种草冠层下方土壤温度(T)和远离冠层50cm以上的裸地土壤温度(T0),结果如图1,其中△T=T-T0       

由图可知,若裸地土壤温度T0的范围在-5℃-25℃间,则囊种草冠层下方土壤温度T的范围约为_________℃,说明囊种草对冠层下方的土壤温度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3)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电子可使四唑紫染料由无色变为紫色,四唑紫接受的电子越多颜色越深。为进一步研究囊种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采集其冠层下方土壤(样品1)以及邻近冠层裸地处的土壤(样品2),稀释后做图2所示处理,并培养120h后测定各组吸光值A(培养液颜色越深,A值越大)。       
                                                                                                       
①参照组培养液不同于检测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种的有机碳源重复开展上述实验,结果显示样品l的△A值(=A检测组-A参照组p)均明显高于样品2。这一结果表明囊种草能_____________。从而使生长于其冠层下的植物更好地适应凋落物稀少的高山环境。
2024-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实现识别、入侵和感染,但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变异性极强。为增强对变异株的防护效果,科研人员开展第三针加强疫苗的相关研究。
(1)注射含新冠病毒S蛋白的疫苗,__________细胞首先摄取和处理S蛋白,并向___________细胞呈递抗原,最终通过激活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分泌抗S抗体。
(2)科研人员分别采集了两组志愿者的血清,并与新冠病毒的原始株和变异株O分别混合,结果如图1。
   
①图1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推测接种第三针加强疫苗可为机体提供更有效保护。
②图1显示,2组康复者的血清抗体对变异株O的抑制能力 __________原始株,可用以下原理解释:若先后感染的A、B两种毒株S蛋白结构过于相似,则毒株B可能会被血清中抗_________的抗体中和,也可能刺激针对毒株A的__________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从而减弱毒株B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科研人员将与新冠病毒原始株S蛋白结构差异稍大的冠状病毒X作为加强疫苗的备选毒株,继续实验,流程如图2。
   
①感染变异株O的48h后检测小鼠体内该病毒的含量,实验结果支持接种第三针加强疫苗可有效抵抗变异株O感染,且毒株X效果最佳,则各组病毒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第9周后,持续四个月追踪2-4组小鼠抗S抗体的含量变化,目的是评估______________
(4)已知B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存在V区(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特定抗原激活B细胞后,V区相关的基因序列可发生高频率突变。科研人员检测到图2第2组小鼠的B细胞受体V区相关基因突变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推测注射毒株X加强疫苗可_____________,进而实现对机体更广泛的保护。
2024-02-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植物遭遇严寒时产生大量活性氧损伤生物膜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低温也会明显促进ABA(脱落酸)合成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以红花玉兰为材料研究ABA在植物抗寒调节中的作用。
(1)ABA在植物体内的含量____________,对细胞分裂和叶片脱落的调节作用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这有利于植物进入休眠状态以提高抗寒性。
(2)科研人员对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红花玉兰分别外施等量的蒸馏水和ABA,检测其叶片组织中SOD活性,结果如图。

注:SOD是抗氧化酶、能清除活性氧
曲线_____________为外施ABA组的实验结果,说明ABA可有效降低低温损伤。
(3)M基因是植物抗寒调节的关键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促进SOD基因的表达。为探究ABA对M基因的作用,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红花玉兰植株并检测其M基因表达量,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M基因表达量

1



2

4℃+蒸馏水

++

3

25℃+ABA


4


++++

注:“+”的数目代表M基因表达量的多少
实验研究表明,ABA可明显促进M基因表达。请补全表格信息,使之能解释上述结论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完善答题纸上的概念图,以说明ABA在植物抗寒调节中的作用途径。请用箭头连接关键词,用“+”和”-”分别代表“正向”和“负向”作用___________
2024-02-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高氧会引起细胞过氧化损伤,从而导致肺功能降低,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科研人员研究糖皮质激素(GC)对小鼠肺功能的影响,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合成的_____________激素会促进_________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GC分泌。
(2)科研人员将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在“正常空气”和“浓度≥90%的氧气”条件下连续饲养7d,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见下表。

                 组别

检测指标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对照组1

对照组2

低剂量GC组

中剂量GC组

高剂量GC组

静息状态下的

肺通气量(mL/kg)

3.4

1.7

1.8

2.2

2.7

凋亡细胞百分比(%)

3

46

40

20

12

①上表中需要提供“浓度≥90%的氧气”条件的组别包括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5组与2组的实验结果,得出“高剂量GC能明显缓解高氧诱导的肺功能降低,但不能完全修复肺功能”的结论,请评价这一结果与结论是否完全对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组织损伤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JAK2是一类蛋白激酶,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导致JAK2被磷酸化激活,磷酸化的JAK2(p-JAK2)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应,但过激会加重组织损伤。科研人员检测以上5组小鼠肺组织中p-JAK2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注:Actin蛋白在各组织细胞中表达水平稳定
由以上结果可知,GC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JAK2的磷酸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并减弱细胞因子对炎症反应的___________调节,缓解肺功能降低。
2024-02-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赤霉素的信号传导路径:赤霉素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激素,有三个生理效应:促进生长,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植物开花。赤霉素合成障碍会导致植株矮小,赤霉素过多的植株则长得又细又长。不过,植株的“细长”和“矮小”并不都是因为赤霉素含量多少决定的。科学家已经研究清楚了赤霉素的信号传导机制,其传导路径中最重要的两个分子是赤霉素受体G和抑制蛋白DELLA。在没有赤霉素的条件下,DELLA蛋白抑制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对植物生长等起抑制作用。例如,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水解胚乳中储存的淀粉产生单糖,运输到胚芽等部位满足其发育的需要,因此,α-淀粉酶的合成是种子能萌发的关键。而DELLA蛋白抑制了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使种子萌发受抑制。如右图所示,赤霉素与其受体G结合后,引起G的空间结构改变,G和赤霉素形成的复合体可以识别与结合DELLA蛋白,结合后DELLA蛋白被降解,α-淀粉酶基因开启表达,种子才能萌发。所以与其说赤霉素促进了植物生长、种子萌发等过程,倒不如说是赤霉素解除了植物本身对这些过程的抑制。植株“细长”和“矮小”都可能是由赤霉素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引起。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酶基因突变会引起植物GA含量不正常,导致生长受抑制或过分生长的性状出现,这种性状会随外施赤霉素浓度变化而改变,属于赤霉素敏感型性状。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突变一般会引起赤霉素不敏感型性状。

(1)除赤霉素之外,植物体内起促进生长作用的激素还有_______。(写出两种)
(2)图中过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过程②表示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相应蛋白质,该过程的原料是_______
(3)图中DELLA蛋白抑制的基因能指导合成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因子M,M是α-淀粉酶基因开启转录所必需的。根据文中信息,推测小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受体G结合后引发的系列变化过程,选出正确的选项并排序_______
A. DELLA蛋白被降解
B. DELLA蛋白被激活
C. 抑制M基因的转录
D. 促进M基因的转录
E. 促进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
F. 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
G. α-淀粉酶的合成
(4)赤霉素受体基因突变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选填“细长”“矮小”),该性状属于赤霉素_______(选填“敏感”“不敏感”)型性状。
2024-02-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围绕几种参与清除多种类型肿瘤的细胞因子开展研究。
(1)细胞因子主要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在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具有促进_______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作用。
(2)注射细胞因子治疗肿瘤时,需不断加大剂量,易产生副作用。
①研究者将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与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连接后,注射到肿瘤模型鼠的实体瘤中,可通过荧光强度反映mRNA在肿瘤内的_______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肿瘤中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少,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将上述mRNA改造修饰后,再进行①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修饰后的mRNA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且仅在注射肿瘤内产生。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是:与注射未修饰的mRNA相比,_______
(3)对黑色素瘤+肺转移肿瘤模型鼠注射修饰后mRNA进行治疗时(见图1),得到了图2所示的结果,该结果说明_______                                                                         

(4)用修饰后mRNA对黑色素瘤模型鼠注射治疗30天后,其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再移植同种肿瘤至原部位时,移植至原部位的肿瘤体积也快速减小。据此判断小鼠体内产生了_______
9 .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亚高山草甸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五台山采用模拟增温的方式开展了相关实验。
(1)亚高山草甸是一种地处高寒地带,以嵩草、苔草等为优势种的_______群落(填群落类型),该群落中生存的植物一般具有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等特征,以_______寒冷、干旱的环境。
(2)在植被生长旺盛的8月,科研人员在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的3个海拔高度各设置1个观测样地,开展增温实验。然后从每个样地_______选择5个样方进行植被调查。对照样地应设置在增温点附近植被类型_______的地方。本实验中一共设置了_______个样方。3年后,开展样方调查,并统计分析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表明_______

注: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地面的比率
(3)物种重要值能反映某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是该物种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和相对频度(出现次数)三者之和的平均值。经统计,对照组和增温组各物种的重要值如下表。
对照组增温组
种群重要值种群重要值
矮生嵩草0.31矮生嵩草0.08
点地梅0.04点地梅0.01
翻白草0.07翻白草0.11
高山唐松草0.06高山唐松草0.02
葛缕子0.04葛缕子0.04
华北马先蒿0.03蓝花棘豆0.08
假水生龙胆0.03毛蕊老鹳草0.06
蓝花棘豆0.07梅花草0.01
毛茛0.03蒲公英0.07
毛蕊老鹳草0.06珠芽蓼0.15
梅花草0.02紫苞风毛菊0.05
蒲公英0.05高山早熟禾0.06
珠芽蓼0.13火绒草0.06
紫苞风毛菊0.03尖嘴苔草0.07
  铃铃香青0.04
  紫花地丁0.09
①矮生嵩草是亚高山草甸的主要优势种,也是牲畜喜食的一种牧草。拥有庞大的根系,极耐牲畜践踏,对草甸的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增温处理下其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_____
②分析可知,增温至少可以从_____两方面影响到群落的结构。
(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温会导致地下生物量(以土壤根系干重表示)减少。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造成土壤水分____
(5)亚高山草甸作为一种特殊的草地类型,不仅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可以为牲畜提供食物来源,极具经济价值。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亚高山草甸的影响_____
2024-02-0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PD-L1 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 PD-1结合,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会造成免疫逃逸。
(1)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果_______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不能清除变异细胞,会形成肿瘤。
(2)临床上,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PD-1抗体无应答。与可应答患者相比,无应答患者粪便中具核梭杆菌数量较大。研究人员推测,该菌与PD-1抗体治疗不响应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利用无致病微生物小鼠开展系列研究。
①用混有抗生素的饲料喂食7天,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将结直肠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成瘤,然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进行如表处理。请将下列选项前字母填入表格Ⅰ ~ Ⅳ处,完善该实验方案。

组别

1 组

2组

3组

4组

灌胃

无菌培养液

I._______

无菌培养液

Ⅱ._______

注射

Ⅲ._______

Ⅳ._______

PD-1 抗体

PD-1 抗体

a. 无菌培养液b. 具核梭杆菌培养液c. 大肠杆菌培养液d. PD-1抗体     e. PD-L1 抗体f.无关抗体
③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由细胞毒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一段时间后,上述实验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

据图可知,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PD-1抗体治疗不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