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1 . 最新研究发现,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功能改变,使得先天免疫也能产生免疫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引发二次免疫
B.二次刺激后,吞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D.训练免疫可提升机体抗病毒能力,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2 .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B.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细胞毒性T细胞可使病原体侵入的靶细胞裂解,并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
D.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
3 . ThTC指的是经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失去成瘤能力,但能自主分泌干扰素β(IFNβ)的一种新型治疗性肿瘤活疫苗,它能发挥阻断肿瘤生长且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效用,其制备过程及作用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为避免ThTC被自身分泌的干扰素β攻击,需去除ThTC的干扰素β受体
B.基因编辑就是改变目的基因的序列和功能,在细胞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
C.死亡的肿瘤细胞暴露抗原,可能被APC呈递给T细胞进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D.可设置ThTC自毁机制,使其在完成抗肿瘤使命后于特定激活条件下被清除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进行肾脏移植前,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相同或相近
C.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浆细胞的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2024-05-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炎德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机体察觉到病原体入侵时,会产生一种防御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炎症。急性炎症会随着感染结束而逐渐消退,但还有一类慢性炎症会长期持续存在。近年来,许多研究逐渐将慢性炎症与衰老、癌症联系到了一起,比如衰老细胞长期向内环境中释放促炎因子,使周围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从而导致周围组织更快老化,并且提升癌变风险。
(1)炎症发生时,机体可能表现出疼痛、发热等症状,机体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出现发热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
(2)若体温持续升高,可能出现脱水现象。此时机体可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也可通过促使__________,减缓失水。
(3)研究发现,慢性炎症是白血病的重要驱动因素。慢性炎症提升癌变风险与TP53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有关,推测TP53基因是一种______(填“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衰老细胞长期释放促炎因子,正常人体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图中细胞④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中,具有_________功能。促炎因子产生过多时会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射”,“炎 症反射”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综合以上信息分析,阻止慢性炎症可能成为有效降低癌症风险的关键,请据此提出一个预防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
6 . 免疫细胞疗法的治疗过程是首先分离出患者的免疫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最后再将培养的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该疗法对于治疗白血病以及各种癌症性疾病有比较好的效果。如图为一个典型的CAR-T细胞疗法的操作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癌变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B.免疫系统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其免疫防御功能
C.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免疫细胞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D.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上的靶点,对其进行剿杀属于细胞免疫
2024-05-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二中高三模拟演练生物试题
7 . 2023年入冬后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该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支原体通过其顶端特殊结构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通过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等,引起细胞溶解,导致肺部感染。目前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发难度相对较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壁成分不同于植物细胞
B.能对肺炎支原体摄取和加工处理的细胞有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C.肺炎支原体侵入机体会引起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疫苗研发难度可能与肺炎支原体基因突变出多种亚型有关
8 . 病毒L含有多种表面抗原,为研究人体对病毒L的免疫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让病毒L感染小鼠(甲),一段时间后,小鼠(甲)患病恢复。小鼠(甲)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L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该过程中引起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有___
(2)用病毒L感染小鼠(乙),然后从已经恢复健康的小鼠(甲)体内提取血清并注射到小鼠(乙)体内,小鼠(乙)未患病,原因是___
(3)病毒L会引起机体患肿瘤,物质X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研究人员研发了灭活病毒L疫苗,为研究物质X、灭活病毒L疫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病毒L引起的肿瘤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以肿瘤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处理方式实验结果
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的比例肿瘤体积
1++++++
2注射物质X+++++
3注射灭活病毒L疫苗++++++
4++++++
注:“+”越多,表示数值越大。
①表中第1、4组的处理方式分别是___(对注射用量不作要求)。
②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9 . PD-1在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可抑制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科研人员为探究替雷利珠单抗(一种PD-1抑制剂)对肺癌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免疫代谢相关数值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CD4+T细胞(辅助性T细胞)

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健康人

684

430

患者免疫治疗前

337

225

患者免疫治疗后

350

301

A.肺癌细胞可通过增加PD-1的表达逃避CD8+T细胞的清除
B.CD8+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其可分裂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C.CD4+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作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
D.肺癌患者免疫监视功能异常,使用替雷利珠单抗主要增强患者的体液免疫
10 .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死。回答以下问题:
(1)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后,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一些病原体被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细胞,该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经常变化,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进行不同的预防接种,其免疫学原理是____
(3)某科研小组欲探究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准备了以下主要实验材料:感染流感病毒63天、21天后康复者的NA抗体、对照抗体(三种抗体等量);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63天、21天后康复者均产生了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NA抗体,其中63天后康复者产生的NA抗体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
①推测选用的对照抗体____(填“能”或“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②请简要写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
步骤1:将易感细胞随机均分为三组,再分别置于A、B、C培养瓶中培养。
步骤2:____
步骤3:____
③如果要将63天后康复者产生的NA抗体用于临床治疗,你觉得还需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
2024-04-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